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在 AECOPD 疗效观察

徐天敏

关键词:AECOPD, 糖皮质激素,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80例,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疗效明显。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疗效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安全的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多,护理人员需从护理患者的疾病到关爱患者身心的护理服务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不同的领域,同时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量也在加大,护理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护理工作者自感自身知识不够,业余时间学习加大,职称晋升考试、家庭、社会等等因素引起的压力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护理人员,而压力过大则会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不积极,进而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我们的护理工作是琐碎、细致的、繁忙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关爱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防止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从而对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影响,提出我们应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不同方面对护士进行关爱和指导,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护士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防止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付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图文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 ERCP+EST 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 ERCP+EST 术中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例 ERCP+EST 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患者和口头讲解两种健康教育方法的教育比较。结果:进行图文式健康教育的老年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图文式健康教育具有直观性、有利于老年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夏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对46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曹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起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感染发生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庄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观察组(A、B、C 组):丙泊酚分别复合1.5、2.0、2.5 ug/kg 瑞芬太尼进行无痛胃镜麻醉;对照组(D 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胃镜麻醉。观察 MAP、HR、Sp0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A 组和 D 组 MAP、HR 及 Sp02均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B 组和 D 组 MAP、HR及 Sp02均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C 组和 D 组比较 MAP、HR 及 Sp02均明显下降(P<0.01);A 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 D 组比无显著性差异;B 组和 C 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 D 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适当剂量的瑞芬太尼(2.0ug/kg)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非常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患者术中不适,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聂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0例,对其住院期间的护理、康复训练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0例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经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有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护理满意患者29例,护理满意度为96.7%。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增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小学期睡眠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小学期医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为大学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在小学期内对342名医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正常学期内医学生进行比较。以 PSQI 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仅有1.8%的医学生在小学期内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状况提高主要体现在睡眠时间以及日间功能的提高,其他方面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学期有助于缓解医学生平时学习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应给予推广支持。

    作者:徐璇;杨晓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针透穴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80例

    目的:分析研究治疗进行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透穴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电针透穴方法结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电针透穴治疗方法。每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以后开始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透穴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核心制度标准化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护理核心制度标准化应用使实习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的工作习惯。方法:对实习生先学习,后考试,实习期间每4周收集1次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并与2011年实习护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书面考试成绩和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优于2011年。结论:护理核心制度的精细应用对培养实习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工作习惯起着基础作用。

    作者:李明雁;张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6例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急诊科的一种常见重症,,它对人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而死亡,如抢救、护理得当,病死率会降低。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方法给合在院的336例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判定护理疗效及对家长、患儿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给予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患儿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受痛苦明显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明显增多,总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信心。

    作者:黄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更易发生针刺伤。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这种刺伤可能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从而产生致命的后果,同时还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戴玉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曲安奈德与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OLP 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行病变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同时进行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隔日1次,共18次;对照组单用曲安奈德行局部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53%和34.21%,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治疗 OLP,可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屹嵩;魏冰;樊开斌;王天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必利致皮疹一例

    患者,男,18岁,因孤僻,懒散,少语2年余,加重1周,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入院前患者一直应用利培酮,3mg/天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7.8度,脉搏88次/分,血压110/75mmHg。意识清,咽部红肿,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精神检查;接触被动,注意力欠集中,反应慢,主动言语少,面无表情,躺在床上不动,不主动暴露其思维内容。无自知力。入院后据病情,服用利培酮的同时,加用舒必利0.1,1日3次,头孢氨苄0.5,1日3次。患者入院第4天时,述身上发痒,当时考虑是头孢氨苄的过敏性反应,且此时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咽部无红肿,故停用头孢氨苄。第5天,患者胸前,腹部及四肢出现豆粒大小,散在的透明水泡,有轻微压痛,即停舒必利,给扑尔敏4mg,1日3次,地塞米松10mg,肌注,1日1次,1周后其症状渐消失。隔1周又给舒必利0.1,1日2次,第2天又出现水泡,后即停舒必利,换药,未再出现。

    作者:胡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探析

    目的:针对急性期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53例脑出血患者以及47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及护理方面同脑卒中患者,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并对两组患者7d 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两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观察方面,两组患者7d 内血压除前3d 波动明显外,均为正常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除针对性治疗外,应对血压变化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患者应用合理有效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唐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我院2008~2013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78例,由于护理人员能够对不同患者及时找出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均能较快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30例诊治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本研究对涿州市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诊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和安体舒通,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7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时间存活率。

    作者:陈美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理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保护血管,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输液途径。同时,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存在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且在不同留置时期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同时老年患者反应差,感觉较迟钝,常可发生感染、堵管、渗漏等并发症。林可可[1]对100例入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留置针的认知不足,92例患者分别发生过影响洗澡、限制手的活动等8种不良经历,不良经历发生率高;两者均影响患者再次接受留置针,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留置再接受意愿。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