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医院疾病控制处对社区手足口病防控管理

庞克慧;苗建文;邵春燕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处, 手足口病, 防控管理
摘要: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81年上海首例报道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作为社区内三级综合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依据市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防控要求,明确责任,与社区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担负起对社区传染病的管理防控任务。2012年1-12月针对手足口病的疫情特点,结合该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行防控管理,大程度地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手足口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危害。。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医疗保健制度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的时候,儿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顾及时,更希望相关的护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做到有效的护理,对医护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1]。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该模式以病人健康为主导,在骨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过程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骨科患者治理过程很长,老年患者的理解配合度差,康复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对健康教育要求更高。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了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T 平扫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时 CT 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急诊9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 CT 平扫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 CT 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92例患者里明确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100例次,8例次腰椎骨折患者全部确诊,没有漏诊准确率100%;33例次肝脏损伤经 CT 确诊31例次,准确率93.94%;20例次脾脏损伤经 CT 确诊19例次,准确率95.00%;22例次肾脏损伤经 CT 确诊21例次,准确率95.45%;17例次胰部损伤经 CT 确诊16例次,准确率94.12%;CT 总计准确率95.00%。肝脏损伤+脾脏损伤合并2例次,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合并3例次,脾脏损伤+肾脏损伤合并2例次,胰部损伤+脾脏损伤1例次。结论:CT 检查检测准确度较高,而且没有开放性创伤,安全,对腹水、腰椎骨折等能准确显示,可以作为检查的首要手段。

    作者:钟锦建;李梅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的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急腹症,由于临床医生对由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引起的腹痛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136例腹痛的患儿进行腹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内部结构显示清晰。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岩;佟克龙;唐锦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的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用不相同的蓝光疗法诊治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2日到2013年7月7日我院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71例,将71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分组:蓝光一组(35例)和蓝光二组(36例),对蓝光一组的35例行新生儿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治疗,对蓝光二组的36例行传统温箱+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蓝光一组和蓝光二组的血清胆红素都有下降现象,且 P<0.05。其中,蓝光一组的血清胆红素比蓝光二组下降的更多,P<0.05。此外,蓝光一组的治疗副作用比蓝光二组低,且 P<0.05。结论:在对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诊治中,用新生儿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效果更佳,且治疗副作用少,很有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杜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护理实现中的影响。方法:我科室确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包括: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实行责任制护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结果: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作用较大。

    作者:朴信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4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缺钠情况,给予积极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接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显效32例,好转11例,其有效率93.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经经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改善其住院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仁斌;王晓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12年石嘴山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评估报告

    1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统计,石嘴山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起,其中8起为传染病,84起为环境因素事件(均为居民一氧化碳中毒),均属一般事件。报告事件数较2011年同期64起(其中传染病4起,居民一氧化碳中毒60起)上升43.75%;累计波及人数4605人,累计发病31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经估算直接经济损失42350元,间接经济损失51650元。

    作者:王静;孟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钾血症68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其与血清钾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68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与血清钾浓度关系。结果: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为U波明显、T - U 融合、Q - T或Q - U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低平、倒置或心律失常;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心电图异常表现的发生率与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了解低钾血症心电图的各种异常表现以及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关系,有助于及时发现低钾血症并指导治疗。

    作者:李洪琴;武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安珂(Encor)旋切系统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安珂(Encor)旋切系统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2012年02月至2013年9月,对106例行麦默通旋切活检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的关键。

    作者: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炎球菌肺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炎球菌肺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治愈21例,好转15例,2例因呼吸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肺炎球菌肺炎迅速确诊病因,采用合理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官宇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5~2013.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本组患者均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口疼痛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1±11.2min,6例患者术后存在轻度伤口疼痛,2例患者阴囊积液,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住院时间7.2±1.4d,随访1~6个月,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理想,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崔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价值及实用性。方法:2010年8月一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检查的12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 )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价值。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同时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治疗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龚菊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QRS时限≥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伴二尖瓣反流。经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后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例安装三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平均随访6-48个月。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心功能平均改善Ⅰ~Ⅱ级,射血分数、左室内径、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反流及心胸比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死亡2例,因心室颤动猝死1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逆转左室重构,且随着时间延长持续改善。

    作者:曾新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方法: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全方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作者:周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有效沟通对于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的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又称为实验室医学、化验、医学检验,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各项工具,协助预防医学中对健康状态及生理功能的评估,临床医学中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及追踪等。检验医学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本身的发展与应用,均为医学的进步带来极大的贡献与实证。检验医学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如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各种体液的显微镜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含致病性的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寄生虫等)、细胞学检查、各种组织及器官的病理学检查,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包括各种生理功能的检查,且其内容与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尽管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于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的调查研究

    目的:掌握当前门诊西药房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具体情况,从而提升处方的品质,推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当中的6000张门诊西药房处方实施调查研究。结果:在这随机选取的6000张处方当中,一共存在163张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占到了处方总数的2.72%。而造成这些不合理用药处方的主要原因在于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与用法的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合理以及临床选药存在的不合理等因素。结论:医院要从源头上去制约这些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出现,必须要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门诊西药房工作的药剂师必须要对药方进行严格的审核,才可以切实提升处方的水平,推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永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少数民族地区18岁-24岁应征青年身体状况横断面调查

    根据我国国防部对应征青年身体条件的要求,从2003年9月1日的应征公民体检标准到2013年的夏季征兵的体检标准先后做了4次修改(2004年8月25日《关于征兵体检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年8月21日《关于调整部分征兵体检标准问题的通知》中体重和视力标准较2003年稍有放宽,且增加了心电图和腹部超声检查两个项目,2009年《关于印发征兵体检心电图和腹部超声诊断标准问题的通知》将心电图和腹部超声纳入常规检查。2011年体重、文身瘢痕、耳眼也有放宽。现将2013年夏季上站青年体检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合理监护对大动脉转位手术患儿成功康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68例动脉调转术治疗的 D-TGA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31例,年龄23d(12hr-4m),体重6.7kg(2.5kg-10.3kg),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39例,房间隔缺损38例,动脉导管开放47例,合并其他先天畸形13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6例,2例患儿冠脉血管条件较差,移植后出现心脏供血不足,术中见所支配供血区心肌颜色较暗;7例死于术后出血,可见吻合口、创面渗血;1例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护室起搏器治疗9日家人放弃治疗;3例死于术后感染,抗生素均耐药;3例室间隔完整的患儿,救治时间晚、低氧、心室重构,术后心功能差。52例(76.5%)出院。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密切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患儿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于霞;郭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椎管内麻醉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使用椎管内麻醉对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结局影响的观察,探讨椎管内麻醉在阴道分娩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000例为试验组,未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000例为对照组。对镇痛效果的评价采用 VRS 镇痛评级,两组疼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主要针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产程的延长、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顺产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管内麻醉镇痛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安全有效,对产程、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且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成英;夏晓敏;叶静;黄玉兰;古乾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