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左肺发育不良1例

王东存

关键词:先天性, 宫内窘迫, 病例资料, 病毒感染, 脐绕颈, 剖宫产, 孕期, 药物, 羊水, 吸氧, 体重, 胎盘, 评分, 母亲, 混浊, 患儿
摘要:1病例资料患儿,男,生后4小时30分钟,因面色青紫20分钟于2004年12月28日转入。系第2胎第2产,孕37周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脐绕颈1周,l 分钟 Apgar评分8分,羊水Ⅱ度混浊,胎盘无异常,体重2800g。生后给吸氧4小时,停氧后面色青紫,未开奶。母亲孕期体健,否认服药物史及病毒感染史。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充溢型巨结肠一例

    患儿男,25天。孕40周,第1胎第1产经剖腹产分娩。出生体重4200克,生后无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生后24小时排胎便,无呕吐、无腹胀。因排黄绿色稀便伴腹胀15天就诊。查体:面色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软、无压痛,可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肝脾不大。疑诊巨结肠行造影检查。造影前检查:胸部未见异常。腹部大小肠积气、扩张,以结肠为主。经肛通过导管注入稀钡液检查:见结肠各段管径、外形、分布部位及通过情况等皆无明显异常,直肠远端张力高,但可舒展,请结合临床。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的体外代谢相互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抗HIV药物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在大鼠原代肝细胞内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并分析其代谢相互作用。方法: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以雷特格韦及利托那韦不同时间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物检测方法学,并以此分析细胞匀浆内药物浓度。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学证明检测效果良好,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联合用药中两种药物在原代肝细胞内代谢基本不受影响。结论: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之间没有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能够在抗HIV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

    作者:曹日昇;陈俊娣;刘翠萍;蒋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西药治疗新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目前该病的病因未完全明确,故缺乏明确的诊疗指南。西药治疗缺少规范用药指南。本文根据目前相关文献资料,对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综述。

    作者:曾慧娟(综述);白云凯(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共情概念的描述与分析,介绍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工作中共情意识的培训方法。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清 CK-MB 高于 CK 的异常原因分析

    血清中心肌酶谱的检测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它们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主要用于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损的指标。CK 同工酶有3种形式即 CK-BB、CK-MB、CK-MM。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他组织几乎不存在。CK-BB 则主要存在于平滑肌、神经与脑组织中,其他主要组织器官中含量很低[1]。正常人血清中 CK-BB 含量极微[2]。骨骼肌及心肌中 CK-MM 占优势。在日常实验中,总 CK 活力检测值一般应大于CK-MB 活力值,但却有一例 CK-MB>总 CK 活力的异常结果,现报道如下,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白术、党参、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其主要作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兹就其治验,现举例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理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保护血管,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输液途径。同时,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存在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且在不同留置时期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同时老年患者反应差,感觉较迟钝,常可发生感染、堵管、渗漏等并发症。林可可[1]对100例入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留置针的认知不足,92例患者分别发生过影响洗澡、限制手的活动等8种不良经历,不良经历发生率高;两者均影响患者再次接受留置针,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留置再接受意愿。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动神经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对引发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诊断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将来的治疗方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临床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韩丽;刘彦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的研究现状

    腹胀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影响切口愈合,延长进食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严重的腹胀使患者膈肌上抬、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流受阻,甚至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1]。因此,如何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尽早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腹胀,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2]。目前处理术后腹胀的方法较多,如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胃肠减压、中药外敷,中药内服、中药灌肠、穴位治疗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综述如下。

    作者:谭旭东;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二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质量管理被摆在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如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医院各级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和策略,是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必然需要。基层二级医院通常是指县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其内部管理有其独特性,目前卫生管理法规、规章、制度众多,加强基层二级医院的管理究竟从何下手,笔者提出了包括从健全考核体系到突出医院感染管理地位六个方面作为质控重点。

    作者:乙军;华明军;张以来;陈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并发症及合并症等方面。结果:通过了解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特点,对降低死亡率,以及预防、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降压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刘晓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和减少胸膜反应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治疗、护理对预防胸腔穿刺过程中的胸膜反应,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强化理论培训,向患者进行宣教,术前准备工作充分,术中密切观察等。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胸膜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减少胸膜腔穿刺过程中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戳孔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常见戳孔并发症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后18例发生戳孔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戳孔患者中戳孔感染8例,戳孔周围皮下瘀血和血肿4例,戳孔疝2例,皮下气肿4例,经采取拆除戳孔处缝线、上药、局部压迫等相应处置,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合适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戳孔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柏丹;何晓翠;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计划生育与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分析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工作和避孕药具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运用药具避孕失败的妇女进行研究,查找其避孕失败的原因同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所有进行问卷调查的4640例人群中,有174例妇女避孕失败,避孕药具使用的成功率为96.25%。避孕失败的174例人群中有148例妇女是运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当中有104例妇女没有坚持使用,24例妇女是没有坚持全程使用,还有8例妇女是由于避孕套损坏,剩余8例妇女避孕失败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在22例服用避孕药失败的妇女中,主要的原因是未按规定服药或者药物保管不当而失效,4例应用孕膜避孕的妇女由于时间掌握不准确而避孕失败。结论:想要正确管理计划生育和避孕药具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方法为加强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促进人们树立计生观点,这样才可以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支持,临床执行效果才会显著。

    作者:黄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仍是我国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2]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必然会对产妇造成一系列危害,产后出血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因做好孕前期保健及怀孕妇女的围生期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及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给予积极的处理。分娩期正确处理产程。产后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会阴缝合处有无血肿。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给予积极的抢救,减少产妇的死亡。在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及治疗的有较方法,为及早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发生并及时挽救产妇生命提供依据。

    作者:余仕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水痘护理浅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丘疱疹性皮肤病。近年来,我院儿童水痘患者日益增多,且病情较重,通过科学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有效提高医疗效果,使患病儿童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本院58水痘患儿护理的分析总结,提出儿童水痘患者护理要点,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为保护支持促进母乳喂养,针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000例产妇提倡母乳喂养,分析总结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同时找到了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论:严格执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认真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和技术指导,产科医护人员转变观念,积极主动落实母乳喂养的各项措施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沙影丽;张华;李晶吉;黄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摩拉生物共振仪检测1500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面部皮炎、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寻找该类疾病常见的过敏物质,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所有被检患者(1500例,其中男531例,女969例,年龄4~80岁,病程3天~20年)7天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3天内未口服抗组胺药物,应用德国摩拉(MORA-Super)生物共振仪,选择检测程序,在患者手指上确定信息点,对过敏原进行逐一检测,将常见的过敏原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组胺、汞合金、发酵粉、蛋黄、蛋白、牛奶、小麦、鱼类、酒类、肉类、菌类、豆制品、食品添加剂、香料、花粉、粉尘螨、杀虫剂、动物皮毛、化学环境毒素、光敏物质、化妆品、织物染料、洗涤剂、药物、霉菌、烟草烟雾等,1500例患者常见的前十类过敏物质为粉尘螨834例(55.60%)、花粉821例(54.73%)、鸡蛋642例(42.80%)、化学环境毒素535例(35.67%)、食品添加剂364例(24.27%)、香料285例(19.00%)、织物染料259例(17.27%)、鱼类237例(15.80%)、组胺163例(10.87%)、烟草烟雾134例(8.93%)。结论: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过敏原,且种类复杂多样,以粉尘螨、花粉、鸡蛋、化学环境毒素、食品添加剂为主。

    作者:张春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的佳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2013年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相应对策。结果: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工作流程管理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急诊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结论: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解决急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构建了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接收治疗的5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奥沙利铂(LOHP)80 mg/m2,亚叶酸钙(CF)200 mg/m2,氟尿嘧啶(5-FU)400 mg/m2,同时将50 mL 艾迪注射液加入500 mL 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每种药物静脉滴注2h,化疗疗程为2周,每2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情完全缓解的有6例,18例得到了好转,14例病情得到稳定,14例患者病情有待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辉生;郭卫锋;熊志君;吴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