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都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腿面颊穴,治疗组采用针灸面三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小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新生儿黄疸诊治提供新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荧光 PCR 法对545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乳汁进行配对检测 HCMV-DNA 并进行分析。选择100例健康新生儿做对照组进行尿液 HCMV-DNA 的检测。结果:545例患儿组尿液HCMV-DNA 阳性22例(4.04%),100例健康对照组尿液 HCMV-DNA 阳性1例(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与患儿配对检测的其母亲乳汁 HCMV-DNA 阳性338例(62.0%),乳汁与尿液配对同时阳性的有18例。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 HCMV 感染有密切关系。母乳中 HCMV 感染率较高,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应先进行必要的检测,再进行合理诊治。
作者:刘清芳;柳文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从西药、专方专用、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房颤的研究概况。中医西结合治疗房颤已从小样本临床观察,发展到21世纪较大规模的中成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对于房颤的中医药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纠正心室率,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减少房颤后卒中的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的进展。
作者:褚延鹏;刘秀娟;薛一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适合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60例产妇为实验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兼顾的具有人性化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方东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癔症急诊患者的护理方法对临床症状缓解的帮助。方法:分析45例急诊癔症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治疗。结果:正确的急诊护理,可促进癔症患者症状的缓解。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从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对癔症患者进行系统护理。
作者:鲁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多,护理人员需从护理患者的疾病到关爱患者身心的护理服务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不同的领域,同时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量也在加大,护理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护理工作者自感自身知识不够,业余时间学习加大,职称晋升考试、家庭、社会等等因素引起的压力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护理人员,而压力过大则会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不积极,进而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我们的护理工作是琐碎、细致的、繁忙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关爱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防止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从而对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影响,提出我们应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不同方面对护士进行关爱和指导,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护士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防止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付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侧块螺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共15例行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4例,颈椎单开门加后路固定11例,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颈椎多节段退变压迫脊髓8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1例。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脊髓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法(JOA):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本组平均术后 JOA 评分提高4-6分,优良率77%,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6月 X 线显示固定节段生理弧度正常,术后极少出现颈部后肌肉,软组织牵拉性疼痛,未发现结扎线断裂,未发现再关门现象,铰链侧融合良好。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能改善颈痛,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避免再关门,是颈椎后路单开门辅助治疗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指导,以及术后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 PCI 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 PCI 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完整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患者预后良好的有力保证。
作者:戴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社区护士是直接的实施者,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他们走进社区家庭和成员,为其传授健康、保健知识,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本文就社区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细节做分析、探讨。
作者:姚惜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临床工作中产科手术麻醉操作,论证在手术过程中要考虑产妇的特殊生理和母婴安全以及局麻药的毒性反应,避免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致产妇失语的现象发生。
作者:李金芳;刁桂娟;颜蕴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特征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关键及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临床病史及视频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EEG 异常36例,异常率36%,其中32例表现为枕区基本节律慢化,α波指数减少,α波调节调幅不良,阵发高幅θ节律等非特异性异常;记录患者发作期的同步脑电变化均未发现癫痫样异常放电。结论:1.视频脑电检查在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鉴别诊断的作用;2.多发性抽动症具有与癫痫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肖洁;李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炎的发病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 CT 检查,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胸部 CT 提示肺部可见斑片状浸润影,结合病史,积极消除病因或诱因,抗感染、抗过敏(包括激素)、止咳化痰等治疗,病情好转,经复查胸部 CT:双肺斑片状影消失,预后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过敏性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诊断,诊断明确,积极干预,我院5例病人皆痊愈出院,疗效满意。
作者:李冠华;魏晓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循征护理在危重患者常见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高热、压疮、排痰困难、便秘中应用。方法:对183例危重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循征护理干预。结果:应用循征护理解决这些常见问题,护理效果好。结论:循征护理是解决危重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静;马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以提高检验准确率。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住进入我院治疗的210例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 EDTA-K3,分别在2h 和4h 后进行检测,将主要检测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取血部位、不同检测时间、检测条件下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采取末梢取血方式得到的样本检测结果,在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方面均显著高于静脉取血样本,而血小板数显著低于静脉取血样本(P<0.05);2h 后检测得到的结果,相关指标方面显著低于4h 后检测的结果(P<0.05);4℃冷藏的样本检测得到的结果,在相关指标方面与室温保存的样本结果无显著性区别(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要系统分析引起误差的因素,选择相应的控制手段,避免或者减少误差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宋继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安徽省太和中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情况的现状,为经验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在泌尿系感染病例382例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分离的3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2.25%,革兰氏阳性菌占27.7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革兰阴性菌总的产酶率为25.8%;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指导临床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礼杏;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20%。它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对此类病人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恢复。
作者:郑会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观察控制血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58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研究组6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37例,控制一般14例,控制较差9例。血糖控制良好组痰结核菌转阴率、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咯血消失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的“血糖控制一般”、“血糖控制较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情况下两病互有影响,积极控制血糖配合早期抗结核治疗,能较好地控制结核,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魏秀琴;耿玉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7例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疗法。观察治疗后及半年后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溃疡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95例患者中治愈51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6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2.11%,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45.65%,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随访结果为:观察组有5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有23例患者复发;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出现口干、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患者27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1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白术、党参、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其主要作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兹就其治验,现举例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9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59例)、胎盘因素(23例)、产道损伤(7例)等。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剖宫产较自然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较多。
作者:纪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