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测母乳人巨细胞病毒在新生儿黄疸诊治中的意义

刘清芳;柳文菊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 DNA,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母乳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新生儿黄疸诊治提供新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荧光 PCR 法对545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乳汁进行配对检测 HCMV-DNA 并进行分析。选择100例健康新生儿做对照组进行尿液 HCMV-DNA 的检测。结果:545例患儿组尿液HCMV-DNA 阳性22例(4.04%),100例健康对照组尿液 HCMV-DNA 阳性1例(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与患儿配对检测的其母亲乳汁 HCMV-DNA 阳性338例(62.0%),乳汁与尿液配对同时阳性的有18例。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 HCMV 感染有密切关系。母乳中 HCMV 感染率较高,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应先进行必要的检测,再进行合理诊治。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37例腰椎管狭窄病人护理体会

    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念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可因骨性狭窄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1]。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手术患者37例,疗效满意。

    作者:沈永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对照组采用只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30%,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效,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对策

    总结95例存在母乳喂养缺陷的初产妇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的护理对策。通过产前宣教;产后以技术的指导,教其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早吸吮的重要性;及时提供帮助,乳房护理、饮食指导;同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重视产后回访工作,使之克服困难,坚持母乳喂养这一佳的育儿途径。95例存在母乳喂养缺陷的初产妇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达90.8%。

    作者:邓娟妹;吕少卿;赖若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4例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 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24例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采用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立即使用碘染色显示病灶范围,并使用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浸润深度。采用 EMBM 法切除病变组织,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24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完全切除,使用1-8枚皮圈套切,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中,3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个别患者出现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作为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治疗的有效方法,手术中操作比较简便,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小且可连续切除多次,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白术、党参、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其主要作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兹就其治验,现举例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和管理

    产科是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高风险科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探讨产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对策。通过风险管理,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重在预防,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重症肝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重症肝炎病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科10例重症肝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结果:10例重症肝炎在不超过15天的治疗时间内8例好转出院,2例转科。其中满意度调查结果为100%满意。结论:运用舒适护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丰富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万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0例 Cable-pin 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 Cable-pin 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可以取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接收并确诊的40例髌骨骨折患者采取 Cable-pin系统固定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并且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本院医生对患者开展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半的随访,发现患者的伤口全部表现为Ⅰ期愈合,骨折均完全愈合,没有出现感染症状和皮肤刺激、退钉以及钢缆松脱等多种并发症。结论:使用 Cable-pin 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其操作容易迅速,且术后形成并发症的几率非常低,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杨翼众;赖长君;胡元元;廖直斌;吴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血脂及颈动脉 IMT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血脂及 IMT 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原用量(10mg/天)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天)组(n=26,SE 组)和辛伐他汀增量组(20mg/天,n=25,S 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3个月后和12个月后,SE 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 L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 IMT 于治疗12个月后可见显著降低(p<0.01),S 组于治疗12个月后可见 TC、TG 及 L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 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颈动脉 IMT 未见显著改变。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SE 组的 TC、TG 及 LDL-C 水平降低及 HDL-C水平增高更明显(p<0.05),颈动脉 IMT 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在调节血脂异常及控制颈动脉 IMT 方面,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优于辛伐他汀的单纯增量,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可能更加受益。

    作者:金文龙;韩新华;延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医疗保健制度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的时候,儿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顾及时,更希望相关的护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做到有效的护理,对医护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1]。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该模式以病人健康为主导,在骨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过程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骨科患者治理过程很长,老年患者的理解配合度差,康复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对健康教育要求更高。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了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三台县某镇按照经济状况好、中、差分层随机抽取工870户、31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3.6%,其中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业;慢性病患病率为12.1%,其中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0.6%,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偏低,常就诊单位为卫生室(站),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较低,但是在就诊机构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和认可程度高。

    作者:杨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0例,采用 CT 影像学检查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经 CT 检查后发现了病灶的位置,分别位于胃8例,食管5例,肝脏1例,胰腺6例,并且清楚地观察到各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CT 在检查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分析出病灶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优化方案。

    作者:焦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更好的方法。方法:将14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综合治疗组(75例)和西药组(73例)。综合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同时结合穴位贴敷;西药组采用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检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2.0%明显优于西药组79.3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综合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对于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在控制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同时,增强了体质。

    作者:石秀丽;谭洛;李巍;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康2号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鼻康2号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鼻渊肺经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鼻康2号治疗,对照组予千柏鼻炎片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塞、脓涕、头痛、鼻甲肿大等症状,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康2号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韦党军;梅水文;陈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社区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社区护士是直接的实施者,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他们走进社区家庭和成员,为其传授健康、保健知识,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本文就社区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细节做分析、探讨。

    作者:姚惜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0例新生儿呕吐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发病原因,并探讨治疗新生儿呕吐的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出现频繁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子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常规治疗,同时加以适量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而治疗组再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咽下综合征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感染疾病、新生儿窒息。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呕吐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呕吐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少,体重减轻程度较对照组小,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呕吐患儿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呕吐症状缓解时间,降低患儿体重减轻程度。

    作者:王代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眼部、颅脑复合创伤108例临床治疗体会

    2005年12月-2012年12月我病区(颅脑、五官)收治颌面部、眼、颅脑复合外伤108例,现谈一些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刘桂芹;张记全;刘国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痰对 ARDS 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20岁88岁,平均56岁;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17分;氧合指数146.5±36.5;疾病诊断:肺部感染8例,多发伤5例,胰腺炎1例,脓毒症5例,低温休克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1994年美欧联席会议(AECC) ARDS 诊断标准。

    作者:於静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背静脉穿刺技巧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流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关系着能否尽快把治疗的药物通过穿刺技术输入到病人体内,尽早尽快的解除病人痛苦,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所以静脉穿刺的成功在输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月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护

    静脉输液主要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给药用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针对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生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如何建立规范的护理防护体系,避免在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