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郭玉书;程莉莎;程思斯

关键词:食管癌, 生命质量, 研究进展, 综述
摘要: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报告,世界范围内,食管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第8位,恶性肿瘤死因第6位[1];在我国,食管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第4位,恶性肿瘤死因第4位[2]。临床医学用传统方法如死亡或缓解来评价某一疾病的结局,忽视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在心理状态、主观感受、生理功能及家人关系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影响[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中。笔者主要是对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各方面进行综述,包括定义、测评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培训护士的带教体会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年承担着众多培训护士的带教工作,护理教学是关系到医院未来护理人才梯队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如何做好带教,让她们理论联系实际,由学校理论教育转向护理临床实践,圆满的完成培训任务,是带教老师艰巨的责任。心内科针对培训护士的培训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现将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柴蓉;谭娜娜;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就医看病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式的目的,而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早期重视。与之对应的整体护理也就不应停留在原有的计划、措施、流程上,而应该从针对性、科学性、人性化方面,细化整体护理的内容,在完善、细化过程中,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医疗纠纷防范的若干策略探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肖春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真空灭菌器 B-D 测试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B-D 测试即真空灭菌器残余空气测试。蒸汽灭菌的功能决定于所有物品的表面是否完全与饱和蒸汽接触,B-D 测试是专用于检查预真空灭菌器内是否还有空气残存,以评估预真空灭菌器内排除空气能力的一种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应用,B-D 测试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操作因素和设备因素等,因此,加强B-D 试验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消毒供应室 B-D 测试成败的关键。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探索

    目的:通过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探讨,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共监测91例,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结论: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苟旭;王晓荣;刘琪;刘君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57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病例选取为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57例脑外伤患者,本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治疗,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45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4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在行气管切开后放弃治疗出院,死亡与放弃治疗病例均与护理行为无关。结论:气管切开术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有着切实的效果,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朱述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患沟通的技巧分析

    目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掌握沟通技巧,改善传统的护理理念。结果: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需要,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提高了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影响。

    作者:韩凤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 PICC 尖端定位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深度的评估及纠正导管尖端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9例经彩超实时引导 PICC 置管病例,置管后立即以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与 X 线结果比较。结果:99例中置管过深1例,置管过浅2例,置管异位到对侧头臂静脉1例。超声定位成功95例,成功率95.9%。结论: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实时定位 PICC 导管尖端的位置,损伤小,成功率高,适合作为超声引导 PICC 穿刺后尖端定位的首选方法。

    作者:钱丰;邢伟;刘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推拿与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与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而后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数据采用专门软件 RevMan5.0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3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且推拿对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试验数量有限且方法学质量不高,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楚云杰;张娇娇;赵哲;黄德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渴病人的中医护理心得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于消渴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消渴病人根据临床不同症状进行分型施护。结果:辨证施护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消渴病人的护理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曲艳玲;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6例在我院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对上述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手术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出血量依次(34.5±13.7)min 和(26.7±5.4)ml;无子宫穿孔、水中毒、宫腔积血以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21个月,发现总治疗有效率为91.7%。结论:对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可以采取 TCRE(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左凤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医院药师如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医院药师如何应对当前医药改革形势,全面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是摆在每个药师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原因,重点探讨了医院药师应如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文章指出医院药师应适应发展需求,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加强药学医学知识积累,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全面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37例,无变化5例,死亡5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致残后发生的抑郁症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方法:根据对35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35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30例患者睡眠质量、少言寡语、食欲下降均有明显改善,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理特征,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和生活信心的重建,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

    作者:姜和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肺栓塞42例临床观察

    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期以来,在基层医院 PTE 呈增多趋势,因为以往我国医学界一直将 PTE 视为少见病,且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许多病人因此致残、致死。因此需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警惕性,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本院2008年-2013年以来收治的42例急性肺栓塞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于航;孙广清;梁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互动式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两届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沿用常规式的教学法授课,试验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结果: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护生学习乐趣,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作者:于奎花;邢立辉;王丽;郑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导呼吸睡眠监测护理的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以反复发作的睡眠期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并伴有日间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以低氧血症、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其中又以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它在成人中的患病率为2%~4%[1]。因此,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就具有比较重要的社会意义了。

    作者:陆凌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发性抽动症视频脑电图分析及临床研究

    通过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特征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关键及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临床病史及视频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EEG 异常36例,异常率36%,其中32例表现为枕区基本节律慢化,α波指数减少,α波调节调幅不良,阵发高幅θ节律等非特异性异常;记录患者发作期的同步脑电变化均未发现癫痫样异常放电。结论:1.视频脑电检查在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鉴别诊断的作用;2.多发性抽动症具有与癫痫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肖洁;李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紧急钻颅减压抢救脑疝期颅内血肿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紧急钻颅减压抢救脑疝期颅内血肿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疝期颅内血肿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先对于其进行紧急钻颅减压手术再对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直接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紧急钻颅减压的方法对于脑疝期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抢救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泉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 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 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亚群 Treg 和 Th17细胞在 A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 AS 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 IL-10、TGF-β、IL-17及 IL-23水平。结果:AS 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 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 TGF-β、IL-10升高不明显(P>0.05)。AS 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BASDAI)、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无相关性。结论:AS 患者外周血中存在 Treg/Th17失衡,Treg/Th17失衡可能参与了 AS 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秀秀;陈淑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