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昶;张世勇
目的:探索安徽省太和中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情况的现状,为经验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在泌尿系感染病例382例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分离的3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2.25%,革兰氏阳性菌占27.7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革兰阴性菌总的产酶率为25.8%;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指导临床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礼杏;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预见性地提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得到医院各部门的多方参与。同时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制定突发事件及抢救预案。结果:我科预见性地识别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取得了护士与病人互利的效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减少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因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关键。
作者:顾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医疗服务质量与人们期望之间的差距较大,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升高[1]。为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认真分析产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原因,调整和规范医疗行为,转变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韦群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存在相关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面临的喂养相关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对其加强喂养知识宣教、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纠正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尽早采取个体化的喂养护理干预,可保障生理成熟度和今后的能力发育。
作者:邓忠华;刘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妊娠12-24周,用人工的办法终止妊娠叫做妊娠中期引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胎盘已经形成,胎儿较大,骨骼变硬,娩出时需要充分扩张子宫颈。另外,子宫增大,子宫壁充血变软,手术时容易损伤子宫壁,因此中期妊娠引产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积极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佳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抗HIV药物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在大鼠原代肝细胞内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并分析其代谢相互作用。方法: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以雷特格韦及利托那韦不同时间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物检测方法学,并以此分析细胞匀浆内药物浓度。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学证明检测效果良好,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联合用药中两种药物在原代肝细胞内代谢基本不受影响。结论: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之间没有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能够在抗HIV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
作者:曹日昇;陈俊娣;刘翠萍;蒋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慢阻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主诉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住院时间效果高于对照组(p<0.5)。结论:护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慢阻肺的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月娥;黄建龙;王梅华;谢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误诊阑尾炎病人诊治及愈后情况。方法:通过收集本院1998~2012年以阑尾炎为第一诊断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85例,24例术后与术前诊断不相符病人诊治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误诊病人常见误诊疾病为宫外孕、右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等。术中、术后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做到了误诊不误治,2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必须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而误诊不误治对病人痊愈意义重大。本组24例中,22例为女性,故对女性阑尾炎病人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更为重要。
作者:管志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下尿路动力学检查与护理对患者起到的作用。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对患者采取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检查以及优质护理,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检查以及临床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尿路动力学检查以及优质护理对检查结果的精准性以及病人的治疗效果给予保证,并且使合并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得以降低,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李红;王亚波;谢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护在老年妇女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5例老年妇女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人和对照组73人,在入院时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入院期间对两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变化、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营养强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骨密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并发症并且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结论:强化营养护理能够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促进术后康复,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宋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介质,已知 TGF-β通过激活它的下游介质 Smad2和 Smad3发挥生物学效应,并被抑制性 Smad7负调节。大量证据支持 TGF-β和其下游的 Smad 信号在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发展中的作用。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EMT)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本文旨在总结 TGF-β/Smad 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秦娟;朱晓荣;吴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大出血手术时的急救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患者21例,总结手术全程的急救护理配合。结果:21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母婴死亡。结论:严密的组织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付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0例脑梗死患者中收集70例继发癫痫患者(占14.6%)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研究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半年后,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显示:25例行胼胝体切开术中有8例已彻底停药,发作次数减少超过60%者15例。13例行立体定向扣带、杏仁核回靶点毁损术中有4例已基本停药。实施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32例,其中12例已彻底停药,另外19例仍在小剂量服用抗癫痈药物,停药后依然会发作,但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有效控制脑梗死后癫痫的关键。
作者:杨华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配合操作的白血病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89例次白血病患儿由两名护士协同进行留置针穿刺,操作者和助手共同评估静脉情况,助手安慰鼓励并固定好患儿穿刺侧肢体,操作者穿刺,见回血后由助手协助送入导管,留置成功后仍固定好患儿直至敷贴贴好为止。结果:85例次一次性留置成功,成功率95%。前臂静脉1例穿破血管壁导致失败,手背静脉1例及足背静脉1例送管困难至导管折叠,手背静脉1例送管过程中穿破血管壁导致失败。后4例均采取重新穿刺成功。通过此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作者:李小丽;何玮;李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急诊科的一种常见重症,,它对人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而死亡,如抢救、护理得当,病死率会降低。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社区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以此对恶性肿瘤进行预防。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社区患有恶性肿瘤的52例患者,调查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种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占51.92%,女性占48.08%,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恶性肿瘤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肺癌患者、胃癌患者、肝癌患者、乳腺癌患者、结肠癌患者、食道癌患者以上6种多,占了43例。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肺癌等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高,要引起密切关注。
作者:陶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122例使用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院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患者的缺氧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口咽通气管能防止舌后坠,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一种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作者:梁智敏;谢志翔;韩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总结35例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而深讨针对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收集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35例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重视对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身体更好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2012年下半年我科存在电子临时医嘱单漏签时间和姓名,护士执行用药后不及时签执行时间、姓名,电子体温单漏血压、体重、大便等项目,评估单漏项、评估数据错误等问题较多。虽然护理部进行了督导、培训,各科室护士长进行教育,但我们科室该问题仍较显著。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品管圈活动,我们经过头脑风暴法选定降低血压漏测率为活动主题,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闫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了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对发热、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对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进行跟踪、回访,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区恢复满意,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的调理和提升。结论:认为术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后给予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曹庆辉;李慧;韩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