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与小儿推拿等中医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刘苗苗;金晓芳

关键词:小儿遗尿症, 针灸治疗, 小儿推拿治疗, 临床研究
摘要:小儿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多指5岁或5岁以上的小儿,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且持续时间达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为儿科临床所常见,无特殊治疗方法,常用醋酸去氨加压素Minirin(商品名:弥凝)治疗。针灸与小儿推拿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近年来有关针灸与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患儿输液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患儿输液心理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护理。方法:采取调查、心理询问、表情观测等方法,对250例患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结果:护理组患儿输液合作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儿输液时,应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顾丹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目的: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356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结果:保守治疗梗阻解除158例,手术198例,术后肠瘘1例,肠粘连98例。结论:预防术后过度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备条件。

    作者:林玲;王益秀;姜深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的四大理论误区

    本人是站在医学的角度,以辩证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际临床经验;以个人自身尝试(或试验);以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元素分解规律得出的结论。以下观点或理论,应该说它是站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隆又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止血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43例为治疗组(垂体后叶素组),切开子宫浆膜层前于肌瘤周围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2 U +0.9%氯化钠5ml,37例为对照组(缩宫素组),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 U +0.9%氯化钠5ml,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垂体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减少[(45.4±25.7) min v s.(60.6±24.6) min, t =-3.467,P =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58.8±31.3)m l vs (118.5±36.2) m ,l t =-4.155, P =0.000]。结论:子宫肌瘤剥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金波;胡素真;刘凤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御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行剖宫产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分析导致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胎膜早破、肥胖、试产时间、手术时间和贫血等症状有关,在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感染控制十分重要。结论:加强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观察,注意患者的腹部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局部清创和坚持换药等能够有效的预防腹部感染的发生,对于剖宫产术患者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早期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和混合形式营养支持组(EN+PN),营养支持大于3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指标的监测,以及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显示营养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炎症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完全肠内营养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作者:姚慧;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57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病例选取为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57例脑外伤患者,本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治疗,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45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4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在行气管切开后放弃治疗出院,死亡与放弃治疗病例均与护理行为无关。结论:气管切开术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有着切实的效果,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朱述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 OSAS 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OSAS 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组34例,A 组应用自制 Activator 前移矫正器治疗,B 组应用改良 Herbst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B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矫正器固定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 组的舒适度明显优于B 组(P<0.05)。结论:下颌前移矫正器用于治疗 OSAS 具有显著疗效,矫正器固定效果及舒适度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陆氏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更牢固,移位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粉碎性髌骨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2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病例数逐年上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问题时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等原因引起的疼痛,畸形和强直,手术可以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专业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现将我科近半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我院收治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诊断血栓栓塞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血栓栓塞疾病患者共342例,按照栓塞类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CI 组,156例)、深静脉血栓组(DVT 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组,14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 VIDS DD 法测定患者的测定4组患者的 D-二聚体,分析 D-二聚体检测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传统 ELISA 法与 VIDAS DD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ACI、DVT、AMI 三组的血浆 DD 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种方法对于 DVT 的诊断阳性率均显著优于 ACI和 AMI(P<0.05),VIDAS DD 法对于 ACI 和 AMI 的诊断阳性率略高于传统 ELISA 法,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 D-二聚体检测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血栓栓塞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其中,VIDS DD 法操作简便快速,对于当个样本检测较为适用,ELISA 法诊断准确率较好,适用于大样本检测。

    作者:肖惠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湖南炎陵太子参与其它产地太子参质量比较

    目的:通过测定贵州、福建、安徽、湖南四个地方太子参的多糖和皂苷含量,比较湖南炎陵太子参从贵州引种后的质量情况。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皂苷含量。结果:贵州、福建、安徽、湖南栽培太子参的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92%、10.36%、12.79%、9.64%;总皂苷含量分别为0.868%、0.698%、0.599%、0.865%。结论:以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考虑两类成分含量高低,初步认定湖南从贵州引种的太子参,质量没有下降。

    作者:狄庆锋;冯务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0例骨科术后患者,按照多中心、随机、平行等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并且观察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目的: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这样才能杜绝护理纠纷。方法:我们以优良的服务质量,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来为患者服务,尊重患者应有的权利,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结果: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这样才能杜绝护理纠纷。结论:加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防范纠纷才能让医院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作者:杨梅;张红;赵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的研究现状

    腹胀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影响切口愈合,延长进食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严重的腹胀使患者膈肌上抬、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流受阻,甚至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1]。因此,如何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尽早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腹胀,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2]。目前处理术后腹胀的方法较多,如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胃肠减压、中药外敷,中药内服、中药灌肠、穴位治疗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综述如下。

    作者:谭旭东;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直肠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直肠癌术后病程长,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重者可引起肺栓塞,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对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观察十分重要。我们对2012年5月-2013年1月共5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及预防的护理对策进行了研究,收效甚好。

    作者: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 X 线平片扫描与螺旋 CT 扫描,X 线平片扫描化为对照组,螺旋 CT 扫描的结果化为实验组。结果:经过这些扫描资料分析,有40例患者为腑挫裂伤,30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颅脑内血肿,4例患者为颅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达100%;而 X 线平片扫描的误诊漏诊15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采用螺旋 CT 诊断脑外伤,能够更形象、更准确的观测出患者的脑外伤情形,这将为脑外伤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是一个首选的探测技术。

    作者:单宗滨;赵培秋;牛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的佳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2013年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相应对策。结果: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工作流程管理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急诊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结论: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解决急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构建了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