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体会

朱海吴;马明月;尤岚

关键词:心理护理, 抑郁症患者, 抗抑郁药, 基本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抑郁症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3例抑郁症者分组: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1例)。对对照组的22例通过服用抗抑郁药+基本护理来实现情绪的安定,对研究组的21例通过服用抗抑郁剂+基本护理+心理护理来实现情绪的安定。结果: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 HAMD分值的消减度,研究组比对照组消减的更多,P<0.05。结论:在通过服用抗抑郁药+基本护理来消减抑郁症者的抑郁度之时,再加上心理护理,可使抑郁症者的情绪抑郁程度更快地消减,进而安心的、稳定的在院治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完善,进入 ICU 治疗的重症患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但由于气管插管及各种留置导管的不适,可使患者异常烦躁、焦虑,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并产生人机对抗或自行拔管,而且紧张、焦虑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患者氧耗增加并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加重缺氧。转出 ICU 的患者约有50%对 ICU 的经历留有痛苦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 ICU 存在焦虑和躁动。适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和焦虑,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加患者对气管内插管、气管内吸痰等操作的耐受性。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减少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在我国,《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推荐[1],镇痛和镇静治疗是 ICU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重症患者的一项常规治疗。因此,本文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及镇静的评估加以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以来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使用质子泵制剂、酚磺乙胺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使用质子泵制剂、止血敏等常规药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对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恢复良好6例;轻残8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1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迟发性血肿、复发血肿和脑水肿、脑软化。

    作者:盛正乾;李玉芹;徐华;周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避免针脱落漏液,减少穿刺次数,使用方便利于活动,避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将40例酒精过量患者随机对其中20例使用留置针20例使用钢针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告知家属对穿刺肢体制动。结果:使用留置针的20例患者无脱针漏液,护理人员针刺伤0,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理人员工作量;使用钢针的20例患者脱针漏液平均在3次以上。结论:留置针可广泛运用于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

    作者:杨玉丹;王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4例混合痔 PPH 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 PPH 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收入院的经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确诊为混合痔患者34例,均予行 PPH 手术,术后常规用药、护理及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后观察分析其疗效,以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指标。结果:治愈数为33例,治愈率为97.1%;出现排便困难1例,肛门失禁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9%;随访半年,复发数为1例,复发率为2.9%。结论:对于混合痔患者,采用 PPH 手术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满意疗效,且恢复快、痛苦小,值得临床肛肠外科推广。

    作者:董秀荣;马世臣;梁国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境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治疗后先行ERCP,1~3天后再行 LC 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及病发证。结果:在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下 ERCP 联合 LC 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足口病口腔护理心得

    目的: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多发流行的一种儿童传染病。该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经患儿分泌物及亲密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患儿手心、足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斑丘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多分布在舌、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患儿疼痛,流涎,拒绝进食饮水,哭闹不安。影响小儿进食,造成营养水分吸收不良,影响疾病恢复。

    作者:孙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急性上消化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应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本文以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宗娇;刘秀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结果:产后抑郁的产生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家庭因素,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结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明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便秘的中医治疗

    目的:观察通便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就近代各家对便秘的中医治疗加以概述,从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加以分述,概述各家关于便秘的分型论治。并将近年来关于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便秘患者80例,采用中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25%(73/80)。结论: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有良好效果,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作者:尹国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女产褥期营养及社会认知的干预

    目的:观察产褥期妇女营养要素及社会认知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居委会产后42 d 的产妇46例,随机确定为干预组或对照组,分别给予社会认知干预措施和常规照顾,比较两组的健康与行为结局的差异、总结社会认知干预的优势及可行性。结果:干预组产妇碳水化合物、豆制品、蔬菜、水果、蛋白质等摄入均高于对照组,卫生情况较对照组为好,且不良反应进站17.4%,而对照组高达30.4%。结论: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社区或团体的妇幼保健健康宣传工作,积极对产褥期妇女进行社会认知干预及健康心理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产褥期妇女及婴儿的健康。

    作者:付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近3年来住院的16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8例病例中,159例产妇痊愈出院,9例遗留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死亡3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应提高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危害的认识,做好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产前检查和临床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作者:王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的认识与体会

    目的:总结本人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方面一些初步认识与体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本人在检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种类、应用比对研究现状、注意事项等;结论:以供其他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马永;林真;陈少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IVAS 信息系统医嘱管理模块设计探究与新思维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是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洁净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在内的药物进行集中审核、配置的部门[1]。在国外,PIVAS 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输液配置的设施和流程不断被改造和完善,目前已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没有较大的突破,其中美国90%以上,澳大利亚近100%的医院均已成立相应的配置中心,《美国药典》23版已制订了输液配置服务的标准[2]。自1999年起,我国许多大、中型医院也相继开展了 PIVAS的建设和运行。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PIVAS 的建立可以保证用药安全、增加护理时间、降低患者药费,它可以更好地保证静脉滴注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生物污染,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降低用药成本。它改变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对提升药学服务内涵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代表医院药学发展趋势、提升临床医疗质量的全新服务模式[3]。

    作者:王晓杰;江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嗜酒者日趋增多,因长期嗜酒导致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人日趋多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慢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显得甚为重要。通过对2007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期间确诊的CAT 120例的调查,探讨CAT对消化系统的损害,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酒精损害健康的重视。

    作者:尹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毒症病人饮食指导的意义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60例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1年后观察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体重增加量。结果:通过饮食指导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浓度、体重增加量都有所提高。结论:饮食指导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练林;滕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将2012年07月至2013年07月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手术前后患者门静脉压力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数值,讨论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形成机制。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为35.29%(24/68),共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血栓,其中14例患者在门静脉系统形成了混合性血栓,9例患者术后形成脾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在门静脉压力变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血栓组血小板计数术虽高于未发生血栓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门静脉压力降低是术后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危险因素;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意义不大。

    作者:商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针刀结合功能锻炼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针刀治疗和针灸治疗,分别结合功能锻炼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观察其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端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取病变或压痛点,每次治疗选取3~5点为宜,每周一次,结合功能锻炼,每5次针刀治疗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肩周炎常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主要选取中府、肩髃、肩髎、天宗、合谷等穴,随症加减。每周5次,结合功能锻炼,每35天为一疗程。结果:以小针刀为只要治疗方式的治疗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作为一种闭合性手术具有伤口小、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作者:姬滢;汤纳;李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学科联合管理在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 WHO 报告:2007年全球估算病例数927万,DOTS 报告人数是527万。估算新涂阳人数406万,DOTS 报告人数是260万。很多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检查、治疗,延误了治疗,失去了很好的治疗机会。

    作者:张家庆;李龙;王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片在全盆底修复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有效的女性盆底修复重建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有利于手术的操作,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除了手术配合外,应加要注意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早期的观察,手术室护士要注意对盆底解剖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好的配合新手术的开展。结果:12例手术后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网片侵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阴道创面如期愈合。结论: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提高盆底修复重建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韩善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