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抢救

罗凤;郭合伏

关键词: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血液灌流, 阿托品, 氯磷定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40例,根据抢救程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结果:两组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不过两组的氯磷定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胆碱酯酶转正常时间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多伴随有严重预后,血液灌流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新液配合 LEEP 刀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颈良性病变经 LEEP 刀治疗后,配合康复新液治疗对宫颈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68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 LEEP 刀治疗后宫颈创面外敷康复新液,对照组仅作 LEEP 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宫颈创面愈合、阴道排液、出血等情况。结果:8周末时一次治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78.9%,治疗组脱痂过程短,完全,到第4周已经全部脱痂,对照组第4周只有26.3%的病例全部脱痂。治疗组阴道排液量明显减少,治疗组阴道排液及流血量少于月经量为34例(89.4%),对照组为15例(39.4%)。治疗组阴道排液流血时间平均8.37±2.16d,对照组平均16.57±3.01d。结论:宫颈良性病变 LEEP 刀治疗后,配合康复新液对减少阴道排液、出血及创面的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作者:李奔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年轻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的:提高年轻护士综合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个人学习、高年资人员带教、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来提高年轻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提升了个人能力,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亟待提高,建立一支相对高素质的护理梯队是当务之急,而其根本是要抓好年轻护士的培养。

    作者:苏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锡市放射诊疗机构的卫生管理对策

    通过对无锡市涉及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发现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全市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水平。

    作者:方霞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MT 耦合健身理论应用研究

    激发穴位经脉活性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科学途径。介绍了 MMT 耦合健身理论,该理论重视人体头部、腰部和脚底穴位的保健功能。基于 MMT 耦合健身理论,详细论述了健身腰带的研发过程:1)人体保健腰带包括腰带、附着在腰带上的电气石陶瓷粉、磁性氧化铁和药包,腰带从外侧到靠近人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电气石陶瓷粉、磁性氧化铁混合层和药包;2)针对人体腰部的19个穴位,保健腰带前部和后部是主要健身区,前侧保健区涉及命门、阴交、气海等13个穴位,后侧保健区涉及上髎、肾俞等6个穴位;3)保健腰带药包由续断、萝藦、牛膝、吴茱萸、茯苓、追风伞、决明子、绞股蓝、梦花根、淫羊藿、骨碎补组成,获得其优化重量比。临床试验验证了所研发保健腰带的有效性,实验条件下总有效率可及85.9%。研究成果对于推动 MMT 耦合健身理论的应用研究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雪诺;陈洪凯;唐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并提出了选择案例的一些注意事项。

    作者:罗丹;赵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开展相关防治管理工作。探讨社区管理模式,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房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本文从西药、专方专用、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房颤的研究概况。中医西结合治疗房颤已从小样本临床观察,发展到21世纪较大规模的中成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对于房颤的中医药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纠正心室率,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减少房颤后卒中的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的进展。

    作者:褚延鹏;刘秀娟;薛一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侧路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的影响[1]。腰椎间盘侧路镜手术能够彻底切除致病的椎问盘组织,具有伤口小(约1.5cm)、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2]。我科在2012年全年收治了385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和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征,其中有58位患者进行了腰椎间盘侧路镜手术。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游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aroli 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乏力、纳差、腹胀2月”入院。患者近2月反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外院查肝功:血清总胆红素(TBIL)95.4U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72.4U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1 U/L ,白蛋白(ALB)34.7g/L,球蛋白(GLB)43.2g/L,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体(Anti-HBe)、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均为阳性,甲、戊肝抗体阴性,腹部 B 超:门静脉增宽,内径1.5cm,腹腔积液5.2cm,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04×109/L,红细胞(RBC)4.51×109/L,血小板(PLT)60×109/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6秒,乙肝病毒 DNA定量:9.242E+03拷贝/毫升,初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给予抗乙肝病毒、退黄、护肝等综合治疗1周后,患者腹胀无明显缓解,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甲胎蛋白正常,胃镜下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查上腹部彩超:肝内查见多个囊性暗区,壁薄,内清晰,门静脉内径1.1cm,脾厚2.1cm。综上所述,患者虽有乙肝病毒感染,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诊断不成立,应考虑其他原因所致反复乏力、腹胀。进一步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MRCP)提示:Caroli 病 I 型(图1、图2),修正诊断:(1)Caroli 病 I 型,(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患管相通,肝外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

    作者:刘舒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工具,加强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增强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向护士及患者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在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知晓率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成立天使圈、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和方法等,从而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健康教育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了86.1%。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有效,可使健康教育活动更加持续、高效、规范。能够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吕晓蕊;张晓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外科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经验总结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约20%-25%的女性和7%-15%的男性有明显大隐静脉曲张,本病特点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单腿、双腿均可发病。且女性患者往往在怀孕后常发生或加重。对于生产3个或以上孩子的妇女发病率增高,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的站立、肥胖、怀孕、便秘及慢性的咳嗽等○1。近十余年来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给下肢静脉的治疗带来新的活力,而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仍然是外科方法的主要内容。近年我科对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改良,疗效较好,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姚明;关克勤;贾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实用性。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与文献调查法,对比对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前后的静脉穿刺结果、并发症出现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将进行分层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实施分层管理之后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静脉穿刺结果更好、并发症出现率更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分层管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能够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刁淑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体会

    护生在结束了护校系统的理论及技能学习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他们由于刚进入临床,缺乏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因而产生困惑和焦虑,这对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护士的转变,新护士临床带教是医院规范化培训的重要部分,是使他们较快成为高素质护士的关键。我有幸成为科内新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参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一路走来觉得较辛苦,但也有成就感。

    作者:王益萍;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低血糖58例分析

    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肝糖原和肌糖原是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形式,而大脑几乎无能量储备。糖代谢紊乱是危重新生儿的常见代谢紊乱之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可使血糖调节机制失衡,从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使脑细胞的修复失去基本能量来源,影响脑细胞的代谢与发育,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现就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新生儿低血糖58例,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曹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观察基地细胞样乳腺癌(即 BLBCs)的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研究其诊断与判断标准。方法:选取10例 BLBCs 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检验。另外选取10名腔 A 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参考组,同样进行如上观察与检验。结果:BLBCs 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肿瘤间呈淋巴细胞侵润、地图状坏死、多见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呈推进性均为 P=0.000,非典型类髓样癌表现特征为 P=0.015,核样呈泡状为 P=0.017;BLBCs 免疫指标为:Vim、cyclin E、CK5/6均为 P=0.000,SKP2为 P=0.007,CD117为 P=0.018。结论:BLBCs 为特殊种类的亚型侵润性乳腺癌,通过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查结果能够对 BLBCs 进行诊断。

    作者:王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相关问题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存在相关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面临的喂养相关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对其加强喂养知识宣教、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纠正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尽早采取个体化的喂养护理干预,可保障生理成熟度和今后的能力发育。

    作者:邓忠华;刘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9-2012年广西南宁市某幼儿园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状况和动态变化,为相关机构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对幼儿园2009-2012年间3~6岁学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学前儿童总计1479人,其中男生789人,女生690人。纵向调查:对35名儿童,其中男生20名,女生15名,从3岁开始至6岁的体检报告进行生长发育动态分析。结果:(1)3~6岁男生的身高平均值是100.87~119.64cm,体重平均值是15.86~22.66kg。3~6岁女生的身高平均值是99.42~117.71cm,体重平均值是15.17~21.15kg。(2)儿童生长发育等级评价,上等是3.6%~9.9%,中等是89.3%~94.4%,下等是0.5%~1.9%。(3)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身高年增长幅度是5.4~9.24cm,体重年增长幅度是0.85~3.15kg。等级发育变好的有8人,不变的有25人,变差的有2人。结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发育呈明显的长期增长趋势。

    作者:梁珊金玲;黄伟嫦;李春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根据三多症的偏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常可并发内障、雀目、耳鸣耳聋、痈疽疖疮、中风等症[1]。近年来,我科注重中西医结合护理,强调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相关知识结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月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的诊治体会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新生儿颅脑损伤,常见的原因为缺氧、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与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及凝血因子不足有明显关系。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治,采取及时对可能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及时筛查,诊断,予防止继续出血,积极纠正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药物。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侧块螺钉在颈椎病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侧块螺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共15例行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4例,颈椎单开门加后路固定11例,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颈椎多节段退变压迫脊髓8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1例。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脊髓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法(JOA):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本组平均术后 JOA 评分提高4-6分,优良率77%,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6月 X 线显示固定节段生理弧度正常,术后极少出现颈部后肌肉,软组织牵拉性疼痛,未发现结扎线断裂,未发现再关门现象,铰链侧融合良好。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能改善颈痛,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避免再关门,是颈椎后路单开门辅助治疗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