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控烟现状与对策

蔡瑛

关键词:医院, 控烟, 措施
摘要:吸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污染环境,目前吸烟被认为是主要的可预防危险因素。医院作为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控烟效果不明显。医院在控烟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吸烟者难管理,公众对二手烟危害认识不足、麻木不仁,医院控烟监管执行不力,见面敬烟传统陋习难以根除。为达到医院全面禁烟,医院必须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加大医院控烟管理力度,医务人员先做表率,开设戒烟门诊,为戒烟患者提供积极的指导,同时呼吁社会控烟立法,消除或减少烟草、烟幕造成的危害,为全社会禁烟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 I 组:将布托啡诺12 mg,芬太尼0.5 mg,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L 注入镇痛泵,II 组:布托啡诺12mg,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L 注入镇痛泵静脉泵给药。结果:术后8、24h,两组 VAS 评分、BCS 评分比较 P<0.05,不良反应 I 组少于 II 组。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优于单纯布托啡诺。

    作者:倪绍端;马从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 PCI 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指导,以及术后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 PCI 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 PCI 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完整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患者预后良好的有力保证。

    作者:戴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使用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选择鼻窦内镜手术的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护理后患者得到96.5%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鼻窦炎患者选择鼻窦内镜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但在术后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从而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作者:朱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14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1]。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14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泳君;仲巍;范圣化;谢修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推拿与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与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而后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数据采用专门软件 RevMan5.0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3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且推拿对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试验数量有限且方法学质量不高,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楚云杰;张娇娇;赵哲;黄德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临床资料,加强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 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趋于正常,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患者实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及头带,正确调整呼吸机参数,指导患者正确配合,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病情,营养支持,生活护理等措施使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恢复正常。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观察组)与5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 CRP、CK-MB 及 cTnI。结果:观察组 CRP、CK-MB及 cTnI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AMI 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及第3天 CRP 与 cTnI、CK-MB 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用耗材类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受到各项业关注。为此这种需求促进了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各类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是如此,其发展速度之快,产品质量正受到社会的关注。仅一次使用医用耗材的用量也逐年递增,据有关资料[1]显示近年来医用卫生材料的年用量已达医院医疗毛收入的6%~10%,其收入已达到或超过医疗器械购置的年度投入。医用耗材用量的不断增大,其产品质量的状况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对本辖区内部分医用耗材类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检测其结果如下。

    作者:张韵;倪恒雨;王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对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23.1%。讨论:以影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出发,确定合理的预防对策。结论:安全隐患预防对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是为危重住院病人而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救治。由于 ICU 住院病人病情危急,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侵入性操作治疗等,更易发生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治疗与康复。通过对 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肖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胎盘早剥20例临床诊治探析

    目的:探析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产科出现的2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多出现阴道流血、腰腹痛、血性羊水等症状,且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孕期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率有利于及时发现胎盘早剥以便早期干预,有效防止妊娠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文美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髂骨骨皮辨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皮瓣治疗足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方法:对收治的6例合并软组织缺损、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治疗。结果:6例全部取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半年~2年,临床效果满意。6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3~12个月。优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3%。结论应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移植修复治疗足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可同时修复骨和软组织两种缺损。使病人住院时间缩短,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大限度恢复和保留了邻近骨折的关节功能。并且早期恢复肢体负重行走功能。

    作者:郭大强;李展添;邹红平;刘伟鑫;郭伟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针透穴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80例

    目的:分析研究治疗进行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透穴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电针透穴方法结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电针透穴治疗方法。每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以后开始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透穴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管理的体会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化门诊管理,才能搞好门诊工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探索门诊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从整章建制、加强考核、简化门诊服务流程到改善门诊条件、提供人性化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彭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例肝性脊髓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提高肝性脊髓病人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法:对9例患者采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和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及给予出院指导,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综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后仍坚持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复查肝功及血氨,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结论:肝性脊髓病是肝脏疾病晚期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脊髓损伤不可逆,恰当的护理及坚持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实施早期干预,促进了病人病情的恢复和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开展相关防治管理工作。探讨社区管理模式,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本文通过我科近一年来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全面地阐述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护理工作中具体的做法及宣教工作。尽可能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尚丽波;侯影;张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抑郁症在祖国医学中的临床诊治思路浅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剧,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医门诊抑郁症的就诊率也日益上升,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势日渐突出。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对祖国医学中郁证的诊治思路做一总结及临床浅析。

    作者:王果;陈巧玲;叶亚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杏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叶、厄贝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方法:选择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给予厄贝沙坦;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观察两组病例的血压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血压、胸闷、头晕、心电图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提示二者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能明显降压、改善患者的心、脑功能,无不良反应。

    作者:谢登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体会

    护生在结束了护校系统的理论及技能学习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他们由于刚进入临床,缺乏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因而产生困惑和焦虑,这对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护士的转变,新护士临床带教是医院规范化培训的重要部分,是使他们较快成为高素质护士的关键。我有幸成为科内新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参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一路走来觉得较辛苦,但也有成就感。

    作者:王益萍;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