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6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黄日堂

关键词:阿奇霉素, 痰热清, 小儿支原体肺炎
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与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得出p<0.05,即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阿奇霉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的109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从入我院急诊抢救室至外伤性昏迷患者各项生命体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09例外伤性昏迷患者均我院急诊抢救室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后,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98例外伤性昏迷患者转送至相关科室,11例外伤性昏迷患者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10.01%。结论:对外伤性昏迷患者进行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完善和细致的急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外伤性昏迷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魏雪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对尿检分析前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及相关防控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5000份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尿检前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防控措施。结果:在所选择的样本中,检验出有900份存在质量缺陷,占总样本量的6.0%。在这些存在质量缺陷的样品中,有220份受污染,占总量的24.4%;有130份是容器不合格,占总量的14.5%;有200例是所采集标本不当,占总量的22.2%;有100例是样本不足,占总量的11.1%;有160例是标记不清,含有总量的17.8%;有75例是送检延时,占总量的8.3%;其它15例是由于另外因素,占有1.7%,从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占据前三位的因素是样本受污染、采集时间不当以及样本受到污染,与其他标本缺陷因素相比,明显要高,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影响尿检前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能够使检测质量显著提高,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有积极意义。

    作者:门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质针治疗慢性肌筋膜疼痛的护理体会

    慢性肌筋膜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软组织疼痛,目前,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慢性疼痛患者,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和相关症状,通常以软组织松解、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导热等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45例慢性疼痛患者给予银质针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其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建华;白美英;祝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褥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褥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调查两组患者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将褥疮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宣教后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褥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预防褥疮依从性及重视程度,从而降低其褥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康瑞芳;Wang Yin-xian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为研究组,并选择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凝血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 D-dimer 高于对照组( P <0.05),D-dimer 跟病情程度正相关。研究组中 PLT 与 Fib 降低( P <0.05); PT 与 APTT 延长( P <0.05)。PLT 、 Fib 均跟病情程度负相关( P <0.05); PT 、 APTT 均跟病情程度正相关。DIC 发病率跟病情程度正相关,总死亡率4.6%。结论:对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预示病人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报价值。

    作者:郑群;纪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误吸的因素与护理干预

    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咽喉粘膜萎缩、变薄,喉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减弱,吞咽动作无力,反应迟钝,加上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容易发生吞咽困难、误吸。误吸的发生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而隐性误吸占50%-70%。根据吸入量的多少又分为少量误吸(<1ML)和大量误吸(>1ML)。在临床工作中隐性误吸或少量误吸很容易被遗漏。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常不明显,从而掩盖病情,不能及时被医护人员发现。误吸是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文献报道: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病死率高达40%-60%。临床上因误吸引发患者严重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时,常造成医患纠纷。因此,老年患者误吸的问题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临床工作中整理的关于误吸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蒋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布氏杆菌病1例治疗体会

    患者,男,55岁,机械厂职工。因反复高热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39.6℃,伴畏寒、寒战并大量出汗,发热持续1周,在外院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口服抗病毒药物后体温曾降至正常2周,2周后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颈肩部及上臂肌肉剧烈疼痛,右下肢痛并腘窝囊肿,全身疲乏无力并失眠。既往长期吸烟及饮酒史,酒精肝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双侧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3.59×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86×109/L,红细胞沉降率20.7mm/h。肝功能、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正常。乙型肝炎全套、风湿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阴性。肺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乙醇性肝硬化,脾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颈椎MR:颈椎间盘突出。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为反应性增生。入院后即行血培养检查。

    作者:丁晓倩;王俊玲;崔世超;王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与顺铂合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占胸腔积液的25%左右。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胸腔积液[1],且胸水反复发作,又不易控制,故一旦出现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2例,其中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顺铂联合治疗31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芹;任守贵;邴祥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更好的方法。方法:将14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综合治疗组(75例)和西药组(73例)。综合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同时结合穴位贴敷;西药组采用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检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2.0%明显优于西药组79.3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综合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对于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在控制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同时,增强了体质。

    作者:石秀丽;谭洛;李巍;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上妇科阴道炎患病情况以及患病后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妇科阴道炎患病情况,探讨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3245例妇科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阴道内分泌物标本检测滴虫、假丝酵母菌菌丝、孢子及阴道 PH 值,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资料。结果: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检测率为26.4%,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炎症检出率高,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较低;阴道炎症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疾病发病高峰期,细菌性阴道炎春季发病率低,滴虫性阴道炎疾病多发于春季;近年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与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阴道炎发病具有季节性,且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病菌于不同季节的活跃性表现不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发病率较高,应该探讨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推进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秦慧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月填写风湿病影响表。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卒中后抑郁症与发病部位、时间、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卒中部位与抑郁症发病率的差异,证实卒中过后抑郁是多因素引发的疾病。方法:将208例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症与非抑郁症两组,观察抑郁发病率与病变部位的差异,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抑郁发病率不同,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是一个多因素发病的疾病。

    作者:温进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戴全口义齿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本文对2008年7月~2013年8月因牙列缺失而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修复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小结如下。

    作者:李焕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求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100例女性在妇科超声中查出盆腔积液的声像图资料,观察资料特征,结合妇科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100例盆腔积液患者中,正常排卵6例,盆腔脓肿15例,黄体破裂8例,巧克力囊肿2例,炎性渗出35例,宫外孕破裂34例。结论:用 B 超对盆腔积液进行检查具有方便快捷、高准确率、无创伤、无痛苦、可多次检查等优点,为临床治疗及穿刺提供可靠检查资料。

    作者:肖敏;曾正经;周和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5例急诊手术麻醉分析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在进行急诊手术时效果好,且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五常法在疗养院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及体会

    “护理五常法”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具体工作有药品分类、药品摆放、医疗物品维护等等。“五常法”的推行,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五常法”在医院、疗养院推广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常法”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将有效避免过期药品运用在临床上,确保了医疗疗养安全。为了适应疗养院院消毒供应专业多元化的需求,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运用新的专业技术系统和管理手段全面、科学地进行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不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我院消毒供应室尝试引入护理五常法管理模式,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徐江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353例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胃癌和胃溃疡病人均在病灶中央及边缘取组织5~6块做病理学检查;各组病人都在幽门5~8cm 处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及 HP 银染色检查),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 HP 感染。结果:胃癌、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HP 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的 HP 感染率69.8%,HP 感染率在不同部位的胃癌中比较无差异,与胃癌高发区 HP 感染率62.5%相近。结论:胃癌的形成非常复杂,即使在 HP 感染低发区,HP 感染可作为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及负面情绪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透析治疗完全依从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HAMD 评分(26.31±3.57)分,HAMA 评分(18.09±2.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负面情绪。

    作者:胡小华;曾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药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生素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原则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抗生素也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不要盲目使用,而应根据具体病情与药物特性合理选用。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作者:于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