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通络六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于下。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综述了新生儿抚触的方法,环境准备,注意事项及抚触对新生儿的益处。
作者:张智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500例颈椎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2组,对照组仅遵医嘱执行,观察组术后加强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平均住院(16.9±1.5)d,平均费用为(38982±231)元,患者满意度为7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9±11)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平均住院(13.6±1.1)d,平均费用为(30012±102)元,患者满意度为98.4%,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1±9)分。两组比较 P<0.05。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严格体位护理和呼吸道管理以及康复锻炼等对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龙海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子宫颈良性病变经 LEEP 刀治疗后,配合康复新液治疗对宫颈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68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 LEEP 刀治疗后宫颈创面外敷康复新液,对照组仅作 LEEP 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宫颈创面愈合、阴道排液、出血等情况。结果:8周末时一次治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78.9%,治疗组脱痂过程短,完全,到第4周已经全部脱痂,对照组第4周只有26.3%的病例全部脱痂。治疗组阴道排液量明显减少,治疗组阴道排液及流血量少于月经量为34例(89.4%),对照组为15例(39.4%)。治疗组阴道排液流血时间平均8.37±2.16d,对照组平均16.57±3.01d。结论:宫颈良性病变 LEEP 刀治疗后,配合康复新液对减少阴道排液、出血及创面的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作者:李奔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2012年下半年我科存在电子临时医嘱单漏签时间和姓名,护士执行用药后不及时签执行时间、姓名,电子体温单漏血压、体重、大便等项目,评估单漏项、评估数据错误等问题较多。虽然护理部进行了督导、培训,各科室护士长进行教育,但我们科室该问题仍较显著。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品管圈活动,我们经过头脑风暴法选定降低血压漏测率为活动主题,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闫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阐述慢性咳喘疾病反复发作之机理及慢性咳喘疾病的防治,应用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及“治未病”的法则于春夏季节对慢性咳喘疾病的缓解期进行防治,临床表明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杨凤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 PDCA 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研究将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作为 PDCA 循环实施前组,2012年第三季度数据作为 PDCA 循环实施后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 PDCA 循环后,备用药品基数、效期、放置、储存环境温湿度、标示管理合格率由37.40%、70.73%、55.28%、34.16%、62.60%上升到93.80%、91.47%、89.92%、82.17%、85.27%(P=0.000)。结论:PDCA 循环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作者:华之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发生机率。方法:对304例均符合 WHO 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ml,采血时间距发病时间<12h,血钾浓度<3.5mmol/L 为低血钾,并且按 ST 段是否抬高分为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观察两组合并低血钾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例数明显高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例数,P<0.05。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容易合并低血钾,预后普遍较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差。
作者:陈秀红;任久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门诊儿科疾病分布特点级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儿科处方27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及根据调查需要调整的补充指标,逐张逐项查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儿科门诊患儿就诊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7.91%),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5.57%,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率占联合用药的78.0%,不合理用药处方114张,存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情况。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超适用证用药等现象。
作者:樊继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与心肌纤维结构蛋白(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早期(≤6h)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结果及其中单独一项检查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中单独一项检查。结论: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86例,经采取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有自主呼吸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的优缺点。方法:50例有自主呼吸患者,对26例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24例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结果:经鼻气管内插管成功率76.9%和经口气管内插管成功率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组平均置管时间(80±36)S,经口组为(70±2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鼻组为15.3%,经口组为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相差无几,但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在急诊中危重病人的抢救。
作者:马祥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通过我科近一年来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全面地阐述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护理工作中具体的做法及宣教工作。尽可能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尚丽波;侯影;张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行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及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将20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用药方式治疗(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在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奇志;张朝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个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采用基本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额外加上心理护理。治疗进行一段时间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来测试两组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观察组的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于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来说,在基本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帮助,对于药物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方法:笔者对执法行为、队伍建设、工作理念、协调机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尊重食品安全的基本规律,遵循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然之路。结论:提出遵循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执法队伍,确立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的基本理念,强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等做法和措施。希望对决策者和具体执法者有所启示。
作者:范习康;范东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护理的妇女50例,对其进行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对其治疗、护理满意度和意外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患者,非常满意为36例,满意为14例,总体的满意度为100%;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意外事故。结论:结合妇产科的特点,进行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能够提高满意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宗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局部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植物功能障碍。动脉瘤一旦破裂,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患者致死或致残,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晓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早期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和混合形式营养支持组(EN+PN),营养支持大于3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指标的监测,以及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显示营养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炎症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完全肠内营养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作者:姚慧;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产后是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回复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产妇消耗了很大的体力,使抵抗力明显降低,细菌容易入侵,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产后感染,因此,母亲的心理状态及知识掌握的多少,对母婴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王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