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樊继霞

关键词:儿童, 处方, 抗菌药,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儿科疾病分布特点级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儿科处方27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及根据调查需要调整的补充指标,逐张逐项查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儿科门诊患儿就诊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7.91%),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5.57%,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率占联合用药的78.0%,不合理用药处方114张,存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情况。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超适用证用药等现象。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多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因此,应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作者:邱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13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7例,采用单一用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67例,采用联合用药(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平均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5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的良好药物,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颇具临床价值。

    作者:万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为新的根治幽门螺杆菌方案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线索。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其中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在保证其他联合治疗用药一致的基础上连续治疗两周后停药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再次行 C14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20例患者 C14呼气试验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3.6%;对照组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4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治疗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结论:联合使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腱鞘囊肿复发手术治疗体会

    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背部、足背或关节附近,是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极易复发。2007年8月~2011年8月,笔者对经保守治疗(按压法、囊肿穿刺挤压等)及手术治疗后腱鞘囊肿复发20例患者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良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44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使用具有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护理,对护理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满足患儿的身心要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血脂、血糖检测结果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体检检验项目,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查找病因。方法:对2011年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661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统计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复查,并进一步做相应检查,结合临床医生诊断,分析病因。结果:40岁以上男、女职工的总胆固醇(TC)均值已超过5.4mmol/L,30岁以上男性职工的甘油三酯(TG)均值已超过1.9 mmol/L,本事业单位男性职工甘油三酯(TG)均值高至2.13mmol/L,显示甘油三酯(TG)处于高水平。50岁以上女性职工比男性职工的总胆固醇(TC)水平高,血糖浓度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各年龄组血糖均值均在参考范围内,但总体水平偏高。血脂、血糖增高的原因主要为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久坐、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结论:对体检中出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异常和血糖(GLU)增高的职工,需要结合病情、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对事业单位职工定期进行血脂、血糖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作为事业单位职工常规体检项目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夏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层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评价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随着各种新手术的开展,层流手术室更是发挥着其重要作用,而层流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做好层流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对层流手术室护士各种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刘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常规心电图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与心肌纤维结构蛋白(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早期(≤6h)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结果及其中单独一项检查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中单独一项检查。结论: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腺瘤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 CT 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的 CT 表现结果:15例病人,男3例,女12例,共20个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2例出现囊变、坏死,3例出现钙化。结论:甲状腺腺瘤 CT 表现典型,多数能明确诊断。

    作者:凡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患者消除或缓解由于疾病或其它方面的问题引起心理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孙彩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4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6-24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价;优15,良18例,差1例,优良率为94.8%。结论:对移位NeerⅠ型、Ⅱ型和Ⅲ型、Ⅳ型的骨折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任宗凯;胡晓红;张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档案标准化管理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医疗、科研、医学教学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如何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医院档案标准化管理的简单介绍来探讨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直肠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直肠癌术后病程长,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重者可引起肺栓塞,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对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观察十分重要。我们对2012年5月-2013年1月共5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及预防的护理对策进行了研究,收效甚好。

    作者: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临床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粉刺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是一种非细菌性感染的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慢性乳腺良性疾病[1],临床上以乳腺疼痛,乳晕下肿块,乳腺脓肿及乳腺瘘管特征,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8月共收治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凯;张亚;方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X 线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对我院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和观察,探索 x 线片在对脊柱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记录的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 CT 诊断措施;观察组20例采用 X 线片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X 线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有着明显的作用,相较于常规 CT 诊断有着明显的提高[1]。因此作为保守诊断方法,X 线片在脊柱骨折诊断方面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阴阳五行学说与现代哲学的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先的感叹!

    作者:尹枝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122例使用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院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患者的缺氧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口咽通气管能防止舌后坠,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一种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作者:梁智敏;谢志翔;韩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护理事件308例的资料并作总结性研究。分析风险发生率和方式原因,分析相应的对策。结果:数据显示放射科风险发生率略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结论:放射科护理风险诸多,需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李大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氰化物

    目的:建立旋转金盘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方法。方法:硫代乙酰胺在碱性介质中离解,硫溶出峰高降低值与氰离子的浓度成线性关系,以金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极谱仪测定。结果:峰高降低值与氰化物浓度在0~300ng/50ml 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Y=10.122×10-3X-0.015,回收率达91.82%~96.33%,相对标准偏差2.31%~4.62%,检出限2.0×10-4mg/L。结论:该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章亚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江市江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阳江市江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12500名1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计算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阳江市江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14.57%,与主要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未参加体育锻炼等;其中年龄是共有也是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影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对居民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昌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并重点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梁飘;刘崇欢;林媛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