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显桥
通过对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抢救,指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急救的护理措施,目的对今后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分别从院外救护、院内救护、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140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结论提出正确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小后遗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贺春娜;赵丽;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不同症状的精神病人开展心理护理。方法:根据精神病人不同症状如自杀自伤、兴奋躁动、拒食拒药、紧张木僵、痴呆以及恢复期病人的不同病态心理活动,运用视、听、触、问及灵活多变的沟通技巧,观察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有利于缓解精神病人的精神症状、预防复发及精神衰退。结论:加强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精神病人的早日康复。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张悦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全科医生”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人中国,很快受到政府、医学界和广大居民的重视。目前,全科医生基本遍布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而承担基层预防工作任务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医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重视。因此,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与现状进行探讨,以此唤起各方对基层预防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重视,真正做好基层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急诊科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8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47例选择预见性的护理,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诊科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情况。
作者:杨雪;李琳;任雅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分析导致血液检验产生的各种误差原因,以便减少血液检验误差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使用上海半自动检测仪进行常规检测时出现的94份血液误差检测报告展开分析,归纳出造成误差的各种原因。结果:对比两次血液检验中 r-GT、ALP、ALT 各项指标,P<0.01,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对比两次血液检验即刻、放置1小时、2小时、3小时后空腹血糖水平,P>0.05,缺少统计学差异意义;但是,对比不同时间段所检测的空腹血糖值,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导致血液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及时送检血液检测标本与规范血液检验流程,能有效提升血液检测准确性,从而使临床诊断率得到提高。
作者:张翔凌;毕仕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异位妊娠的相关发病原因以及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3年4月1日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18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导致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是妇科炎症、多次孕产等。结论:对导致异位妊娠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治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剧,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医门诊抑郁症的就诊率也日益上升,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势日渐突出。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对祖国医学中郁证的诊治思路做一总结及临床浅析。
作者:王果;陈巧玲;叶亚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的佳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2013年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相应对策。结果: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工作流程管理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急诊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结论: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解决急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构建了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历史资料。对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发现外科护理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方案。结论:通过实践证明。根据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的相应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显著的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周秀琴;王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管理的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与被管理者共同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在护理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是摆在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赖福琼;钟筱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院内制剂“三地洗剂”对肛肠疾病术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三地洗剂”熏洗、浸泡,对照组用清热止痒洗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院内制剂“三地洗剂”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治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论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对全科17名护理人员的柔性管理需求进行调查,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加强与一线护士沟通,丰富护理工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推进激励制度的多样化和人性化。结果: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满足感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丽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主要探讨运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的8月份到2012年的12月份收治的84名异位妊娠的患者运用随机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治疗组的患者运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独运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中的患者有14名痊愈,3名显效,4名好转,总体的有效率是50.00%;治疗组中的患者有21名痊愈,5名显效,3名好转,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69.05%,经过研究和统计分析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比治疗组明显高,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也比较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迎妮;马小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58例患者在医护人员良好的专业护理配合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系统完整的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促进康复。
作者:曹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出血量、对手术前宫颈活检以及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对象中治愈83例,治愈率为95.4%,术后随访患者宫颈塑性满意79例,满意率为90.8%;运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1±0.9)min,出血量为(8.7±1.6)ml;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流血性分泌物,2例患者阴道流血多于正常月经量,1例患者出现小腹疼痛,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经针对性治疗得到恢复;CINⅠ、CINⅡ、CINⅢ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小,安全快捷,应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孔芸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已婚妇女使用避孕药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使用效果及不足。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间本镇所属辖区内的100名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并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已婚妇女文化程度、避孕知识认知度、避孕药具使用以及使用后效果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名研究对象中,选择橡胶避孕套及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过多,其比例为53.0%及36.0%。而因文化差异而对其避孕药具使用方式选择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中发生避孕失败的妇女共24人,占24.0%。而统计后导致避孕效果失败的原因则主要为方法不当、停止使用及药具过期。结论:我们应有效加强普及对于避孕药具的相关使用知识,增加社会人群对其的具体认知。为人群进一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盛文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院外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基本部分,也是入院前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环节,院外急救多数是在急诊情况下,突发情况并且不在医院的急诊场所范围之内,往往是在院外进行,患者身边多数是普通路人,知晓医疗知识的人员比较有限,此时便会耽误患者第一拯救时间,因此,院外急救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1]。这也可以使得患者不会错过抢救时机,保证了患者的生存率、一些不可逆的致残率以及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邓智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在夏、秋季节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传播快。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婴幼儿易发病。常在小学校园、幼儿园等场所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大多数患者一周内病情恢复,个别重症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肺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做好本病的护理及防控管理是预防本病传染及流行的关键。
作者:孟华;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6~36月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为婴幼儿贫血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11014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贫血状况调查。结果:广州市白云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6.45%,以轻度贫血为主;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6~11月龄组贫血患病率高(35.29%),随着月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需加强婴幼儿贫血防治工作的开展。
作者:邵小飞;刘杰;郑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进行过心脏手术患者出现心衰伴心律失常现象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时的效果。方法:对于在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过相关治疗的64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胺碘酮进行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副作用很小。结论:用胺碘酮治疗进行过心脏手术患者出现心衰伴心律失常现象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徐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