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黄丽

关键词:分娩方式, 剖宫产, 再次妊娠
摘要:目的:主要讨论一下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再次进行妊娠分娩的好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08年的8月份到2011年的5月份收治的100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有76名产妇,占总数的76%,再次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有20名孕妇,占总数的20%,进行了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的20名患者在住院的天数、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产后的出血量等方面均低于再次进行剖宫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患者来说,应该尽量减少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几率,应该尽量进行阴道分娩,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分娩的成功率,也可以将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效降低。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月填写风湿病影响表。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能会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癌,是严重社会和公共问题。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由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也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加强乙肝防控,并加强防止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林春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我院用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与米安色林作对照治疗老年抑郁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鹏;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也称原发性脑出血[1]。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变现为突发性失语、偏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热、颅内高压等。回顾性总结67例脑出血病人住院期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经验时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吴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讨论肛瘘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方法,从而使其早起愈合。方法:对108例肛瘘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护理等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108例肛瘘患者经手术及术后精确护理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认真的观察患者的病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师丽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附24例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 CT 瘘道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性肛瘘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经皮下瘘口注入30%泛影葡胺水溶液后,行多层螺旋 CT 横断面扫描及计算机 SSD、VRT、 MPR 后处理,测量病灶长度与宽度,并明确其数目及走行方向。结果:以多层螺旋 CT 瘘道造影横断面图像信息为基础并结合 MPR 冠矢状位、SSD 、VRT 图像观察,能显示宽窄不一、走行方向不同、形态各异的瘘管及分支,并明确内口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利用多层螺旋 CT 的优良性能并结合瘘道造影,可直观展示复杂性肛瘘,从而为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观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杰;陈玲;丁鹏翀;罗雅;董宇;马振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微量元素关联性分析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和高发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儿呼吸道感染与其免疫功能、所处的气候环境、父母健康知识水平以及儿童血微量元素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探索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的关联性,本文随机抽取本院儿科门诊2011年5月-2012年5月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及同期60例健康儿童的血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曲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栓塞病人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报告了通过对58例肺栓塞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及肺栓塞复发,促进疾病康复。5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姜晶;张春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皮下软组织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局部软组织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皮下注射含2.4×106~2.4×10-1CFU?mL-1A 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琼脂染菌载体,观察小鼠在7d 内的生存状态和局部感染皮球的颜色、形态等症状,确定佳染菌浓度,制作小鼠皮下细菌性感染模型,并用鱼石脂软膏作为治疗药物检验模型的稳定性。

    作者:陈霞玲;吴国泰;王瑞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调配中药处方的现实体会论述

    中药处方调配是中药调剂操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分析了中药处方调配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中药处方调配的规范化操作措施。

    作者:郭育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2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病人临床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饮食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医学营养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文护理在基础医院产妇产褥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在基础医院妇产科患者产褥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的产妇7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护理。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舒适度和产褥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在产褥期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分别是10.5%、18.4%。结论: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护理的理念有助于减少产褥期并发症,增加患者在产褥期的舒适度。

    作者:杨润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实现

    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外科的手术工作提供了先期性的资源保障。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应遵循标准化原则、规划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实施路径为物资入库管理、物资使用管理与废弃物管理三方面组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

    随着国家相关法制措施的加强,人民群众对就医效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避免医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考察并分析了普外科护理可能出现的纠纷行为,针对相应情形采取相关举措。结果表明,经过干预措施培训的护士出现不良护理行为的概率明显小于未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这说明对普外科护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对医疗纠纷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马月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老年疾病的不断上升,使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现在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和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芝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椎椎体旋转在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旋转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0例,统计治疗前后颈椎 CT中椎体旋转角度和症状评分,随机选用健康查体者30例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和对照组椎体旋转角度有显著性(P<0.05)。颈椎病组治疗前后椎体旋转角度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颈椎病组椎体旋转度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病与上位和下位颈椎体的旋转关系密切。

    作者:白纪红;王永利;张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钙化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1例巨大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 CT 表现为梭形混杂密度影,包膜钙化明显,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时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包膜是治疗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熊海洋;张家良;李浩;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 是现行医疗措施中必可少的治疗手段,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肿瘤化疗、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和静脉高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 PICC 输液可以大大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确保静脉用药质量,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ICC 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 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55%,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还会造成静脉输液穿刺困难,从而影响治疗的进行。因此静脉炎有效的预防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二科配置的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栋材;王艳霞;刘印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在食道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食道癌的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 X 线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并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 线钡餐造影在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粘膜破坏程度具有优势,而 CT 检查在判断食管壁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很有价值。结论: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影像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彭进;李宏;顾桂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探索

    目的:通过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探讨,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共监测91例,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结论: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苟旭;王晓荣;刘琪;刘君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