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水痘护理浅析

王秀丽

关键词:水痘, 护理, 儿童
摘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丘疱疹性皮肤病。近年来,我院儿童水痘患者日益增多,且病情较重,通过科学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有效提高医疗效果,使患病儿童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本院58水痘患儿护理的分析总结,提出儿童水痘患者护理要点,供大家参考。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澍青医专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非药物性措施研究

    以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澍青医专在读1000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针对痛经的非药物性对策。发现其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高校应该大力推广瑜伽、健美操等,女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身体的机能和适应力。

    作者:孙楠;陈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基础疾病对老年多器官衰竭发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对 MOFE 的影响。方法: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 MOFE 患者发病前患慢性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根据不同慢性基础疾病对 MOFE 发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 MOFE 组与对照组慢性基础疾病患病率的比较及 MOFE 患者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慢性基础疾病患病率的比较分析,循环系统(p=0.021)、呼吸系统(p=0.004)、肝胆胰疾病(p=0.016)、恶性肿瘤(p=0.004)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两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基础疾病是老年人发生 MOFE 的重要病理基础,积极治疗慢性基础疾病,保护和改善各脏器功能,是预防 MOFE 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王为民;佟伟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病人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等等,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近来我科对一百多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进行观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冯慧;韩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肢体活动障碍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及肌肉注射治疗肢体活动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患者70例,这些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运用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运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2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 VAS 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优于肌肉注射,其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且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闵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的佳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年的48例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积极、耐心、全面、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以大限度的提供佳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果: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给予合理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再发生破裂出血、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高,危害大;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治疗该疾病,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雨医师的密切配合,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护理,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天鸿;龚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汉市城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武汉市城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对武昌区4个社区65~74岁240例老人进行了调查,患蝺率为75.2%,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0%,牙石检出率88.7%,牙周健康率仅为14.1%,坚持每天刷牙占82.08%,能回答知晓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者占71.25%,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找出引起老年人口腔健康不良的诱因、行为,加大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做好口腔健康行为重要性及其口腔疾病的防治,减少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生率。

    作者:王籽明;吴瑞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

    在各大医院中,临床中有一些应用量比较少的药品,此类药品的供药管理体系往往不够完善,不能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加强供给临床中用量较少的药品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来说极为重要,这成了医院供药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如何做好临床少量用药的管理工作,成了困扰很多医院药品管理者的难题。只有完善医院的供药体系,切实的做好供药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强临床用量较少的药物供给问题做了相关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薛蔚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4例混合痔 PPH 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 PPH 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收入院的经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确诊为混合痔患者34例,均予行 PPH 手术,术后常规用药、护理及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后观察分析其疗效,以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指标。结果:治愈数为33例,治愈率为97.1%;出现排便困难1例,肛门失禁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9%;随访半年,复发数为1例,复发率为2.9%。结论:对于混合痔患者,采用 PPH 手术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满意疗效,且恢复快、痛苦小,值得临床肛肠外科推广。

    作者:董秀荣;马世臣;梁国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长如何提高护理病例讨论质量

    护理病例讨论是运用语言、书面、音像、画面等媒体手段,展现病人病情的客观资料,让临床护士和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提供学习或指导寻求解决病人实际问题方案的护理活动[1]。护理病例讨论能够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知识面的拓展。本科室自2007年来,坚持每季度一次的护理病例讨论(危重症、疑难、新开展的技术或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兰;周莲;江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学生自杀归因的诠释

    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减少自杀行为,教育界学者一直在阐明各种观点。用沟通分析理论对学生自杀归因进行诠释,为自杀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刘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临床资料,加强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 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趋于正常,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患者实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及头带,正确调整呼吸机参数,指导患者正确配合,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病情,营养支持,生活护理等措施使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恢复正常。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江市江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阳江市江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12500名1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计算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阳江市江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14.57%,与主要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未参加体育锻炼等;其中年龄是共有也是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影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对居民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昌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并重点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梁飘;刘崇欢;林媛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GRT 加速器的验收与 QC 分析

    目的:通过对设备的安装验收来全面分析 IGRT 的安装与 QC。方法:利用参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例和试验的研究,探索出 IGRT 的应用优劣。结果:对于提高治疗精准度 IGRT 技术有明显的效果,对设备及使用人员的 QC 作出更高的要求。结论:尖端设备及正确的 QC 支持是 IGRT 技术发展重要的依托,为肿瘤精确放射提供了新方法及尝试,QC 为放疗质量提供保证与支持。

    作者:列灿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温馨护理在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温馨护理在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体会。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产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温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死亡4例,占11.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乙肝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干预后在提高乙肝患者对乙肝疾病正确认知的作用,以期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乙肝的恐惧感,加大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421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入院期间实行严格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对干预前后的认知状况和对乙肝的恐惧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在住院前后对乙肝的认知状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乙肝知识的认知状况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对乙肝恐惧程度均降低,但干预组得分比对照组更低。结论:在患者入院期间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乙肝的认知状况,也可以降低患者对乙肝的恐惧程度,应该提倡并广泛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徐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蜂蜇伤伴出现幻觉的救治与护理

    蜂蜇伤人体皮肤后可释放有毒分泌物而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临床症状,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春秋季节。蜂蜇伤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肝脏损伤,心脏损伤,DIC,呼吸衰歇,神经系统损害等多器官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一般为头晕头痛甚至昏迷等症状而出现幻觉的症状很少见。我科于2013年05月19日凌晨2点26分收治一例面部蜂蜇伤伴出现幻觉的患者,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留院观察4天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灵;姬宇;马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局部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植物功能障碍。动脉瘤一旦破裂,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患者致死或致残,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晓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方法: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全方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作者:周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于入院第1日及入院第14日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单玉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减少噪音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手术室是为病人手术治疗及抢救伤病员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必须达到清洁、无菌、安静等要求,但手术室的噪音却往往被忽视。所谓噪音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手术室的噪音分贝平均为60-65分贝,主要来源有推机器声、推器械车声、脚步声、交谈声、监护仪声、吸引器声、器械碰撞声、病人呻吟声、手机铃声等,这些都属于中等或以上声响,都可影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改变,从而造成病人情绪烦躁不安、焦虑恐惧,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作者:韩美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