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周玉闻

关键词:高龄患者, 腹部手术, 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质量, 早日康复, 心理特点, 术前准备, 术后, 手术特点, 精心护理, 安全度, 危险期, 生理, 年龄, 方法, 病人
摘要:目的: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80例年龄超过65岁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针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手术特点,通过有效的心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针灸结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2例疗效观察

    探究中医针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阿昔洛韦口服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9年-2011年间收治的6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32例接受针灸治疗并口服阿昔洛韦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将余下30例以阿昔洛韦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75,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后遗症少,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含量浅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定量检测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8例经我院确诊的乙肝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BV-DNA 含量,比较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检测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组与 HBsAg+/HBeAg+/抗-HBc+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与95.45%(84/88),HBV-DNA 对数值分别为7.85±2.12拷贝数/ml 和7.08±2.65拷贝数/ml;27例 HBsAg+/HBc +组、85例 HBsAg+/抗-HBe+/抗-HBc+组、11例抗-HBs +/抗 HBe+/抗-HBc +组、8例抗-HBe +/抗-HBc+组、23例抗-HBs+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96%、52.94%、37.50%、27.27%、4.3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 HBV-DNA 阳性率与血清标志物存在相关性;同时进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 HBV-DNA 定量检测能较准确直接地反应病毒复制程度及传染强度,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车梦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训练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呼吸训练项目对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分组:护理训练组、干预训练组。对护理训练组行使基本治疗+常规护理。对干预训练组行使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全面、多项护理)。结果:护理训练组和干预训练组对比,干预训练组中的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恢复成效比护理训练组的恢复成效好,P<0.05(含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项、全面护理与呼吸训练的合用更能使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得到有效医治,应对之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兰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的四大理论误区

    本人是站在医学的角度,以辩证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际临床经验;以个人自身尝试(或试验);以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元素分解规律得出的结论。以下观点或理论,应该说它是站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隆又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剖腹探查术后的护理体会

    重症胰腺炎病情险恶,术后护理工作繁杂,难度大,制定严谨、周密的护理计划并给予有效的实施,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人员通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熟练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作者:孔丽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联合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的不同治疗方式,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方式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赖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介人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cV 卵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通过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癜风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白癜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治疗比较困难,容易复发和扩散,不仅影响美观,导致病人自卑心里,还易诱发皮肤癌以及其他疾病,白癜风的病因有很多,在治疗过程中要寻找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早干预,能更好地降低白癜风的发病率,减少白癜风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刘涛;王永霞;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完善,进入 ICU 治疗的重症患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但由于气管插管及各种留置导管的不适,可使患者异常烦躁、焦虑,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并产生人机对抗或自行拔管,而且紧张、焦虑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患者氧耗增加并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加重缺氧。转出 ICU 的患者约有50%对 ICU 的经历留有痛苦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 ICU 存在焦虑和躁动。适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和焦虑,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加患者对气管内插管、气管内吸痰等操作的耐受性。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减少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在我国,《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推荐[1],镇痛和镇静治疗是 ICU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重症患者的一项常规治疗。因此,本文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及镇静的评估加以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6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治疗慢性宫颈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经我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68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刀行宫颈锥形切除,结果:68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治愈率达96%,均无出现感染、宫颈管狭窄;结论:采用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达到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效果。

    作者:黄谏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床边教学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此教学方法能激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医学生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并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

    作者:苏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监测及与胃癌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指标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 erentiation antigens,CD)CD4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 CK18,分析常规病理未发现转移灶的胃癌淋巴结是否存在胃癌微转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D4和 CK18在胃癌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7%患者(10.7%淋巴结)CD4阳性,23.3%患者(9.9%淋巴结)CK18阳性;进展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利用 CD4和 CK18因子监测胃癌微转移敏感度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因素,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小虎;李振想;孟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合并医院内感染致死亡一例分析

    1病历资料患儿,女,生后30分钟,以早产儿生后20分钟为代主诉于7月15日23:45分收入监护室,患儿系 G3P2孕31W+1因母亲患前置胎盘出血保胎失败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350g,身长41cm。出生后患儿全身紫绀,无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给予纳洛酮肌注、吸氧、新生儿复苏抢救后转入监护室,呈早产儿貌,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可吸气性三凹征,四肢肌张力低,足底纹理<1/3。入院诊断:1.早产儿2.新出窒息3.低出生体重儿4.肺透明膜病?入院后给予固尔苏240mg经气管插管内滴注以改善肺内通气,并给予维生素 k1预防出血,阿洛西林预防感染及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两天后患儿呼吸改善改为鼻导管给氧。生后第二天患儿开奶后出现呕吐,腹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行胃肠减压、禁食,并给予持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一周后再次开奶,小量缓慢增加奶量,无异常。至生后第十五天,患儿出现拒奶、面色发灰、胃储留、呕吐、反应差、不哭等症状,我们意识到是否出现了院内感染,立即采取采血查降钙素原升高至0.24mg/ml,CRP5.6mg/L 均提示细菌感染,采血做细菌培养,并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加强隔离措施等。于生后第十七天的9:00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皮肤发花,测血压55/30mmHg,立即行心肺复苏,扩容纠酸,改善呼吸,再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抢救9小时后无效死亡。后经全科医护人员死亡讨论,分析死亡原因为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导致的感染性克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7天后患儿血液细菌培养回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此菌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进一步证实了患儿死亡原因正是医院感染所致。

    作者: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片对痔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对门诊因痔病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服用地奥司明片剂(南京正大天晴公司生产),每次0.9g,每日3次,连服7天;对照组予以龙血竭胶囊(云南红河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2g,每日3次,连服7天。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72h 及7d 时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量化评分比较。结果:服药后72h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2.5%和12.5%(P<0.05);有效率分别为32.5%和15.0%(P>0.05)。服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42.5%(P<0.01);有效率分别为12.5%和52.5%(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病的效果更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康;朱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椎椎体旋转在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旋转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0例,统计治疗前后颈椎 CT中椎体旋转角度和症状评分,随机选用健康查体者30例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和对照组椎体旋转角度有显著性(P<0.05)。颈椎病组治疗前后椎体旋转角度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颈椎病组椎体旋转度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病与上位和下位颈椎体的旋转关系密切。

    作者:白纪红;王永利;张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探

    目的:探讨 ICU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5月 ICu 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9例,其中行呼吸机支持治疗9例,气管切开4例,血液净化治疗2例,腹腔引流术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 ICU 住院时间9-20d,16例病情稳定后转人普通病房治疗,1例并发 MOF 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ICU 早期干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仕娟;陈传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增加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我国1999年10月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会出现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致的脑卒中等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以及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年人疾病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人多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发展迅速”。因此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减少发病率,降低病死率。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听力、记忆力、自理能力,甚至认知能力明显降低,缺乏求治的意志,导致对治疗方案失去信心,对治疗容易产生不依从性。自2011年以来,我们根据7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同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常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术后延伸护理探讨

    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探讨延伸护理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并通过造口患者院外延伸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升出院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在腹部穿通伤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穿通伤的价值,及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177例腹部穿通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及剖腹探查手术组进行对比,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严密仔细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剖腹探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穿通伤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都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对46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曹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