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君;李江博;张立君
雄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将导致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其主要表现为隐睾和尿道下裂等。近半个世纪以来,由男性性腺分化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发病率不断提高,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男性的精子质量下降了50%,隐睾、睾丸肿瘤、尿道下裂、前列腺癌等生殖道疾病发生率增加了1倍[1]。目前,引发男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的机制探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内分泌因子对男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燕;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适合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60例产妇为实验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兼顾的具有人性化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方东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经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不同年龄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通过评估、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完全缓解2例,持续缓解13例;复发2例,其中1例经住院好转出院,失访2例。结论:对狼疮性肾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主动地防治疾病,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复发,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海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失眠患者进行指压神门穴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临床应用研究。选取住院失眠患者60例,进行指压神门穴治疗失眠的实验两周。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失眠严重性指数自身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1)。总结:规律性神门穴指压对于治疗失眠患者具有疗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科学、合理地估计邹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的规模,为今后制定 MSM 干预计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提供依据,促进行为干预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对邹城市活动场所和网络的 MSM 开展调查并进行人群规模估计。结果:第一轮捕获和标记,领取纪念品的人数(M)为271人,第二轮招募调查对象总人数(T)为102人,调查对象中领取纪念品的人数(R)为69人,根据公式算出邹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估计结果(N)为400人,参加调查的男同人群年龄在16-56岁,邹城市2010年底相应年龄段男性常住人口为470498人,男男性行为人群占邹城市相应年龄段人口的百分比为0.085%。结论:经过估计,邹城市 MSM 在400人左右,而邹城市日常行为干预和报表 MSM 在100左右,有较大差距,说明在邹城市 MSM 人群干预工作中还有大量人群未浮出水面,如果能有效的发现潜在的 MSM,对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特别是 MSM 防治策略和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晶;李雪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未成熟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 NICU 收治的71例超未成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未成熟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结果:71例超未成熟儿中,放弃治疗47例,转院2例,实际收治22例,其中治愈出院19例,死亡3例,治愈率86.36%。结论:认为做好保暖护理、呼吸管理、营养和喂养护理、静脉通道护理、预防感染、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超未成熟儿的存活率,减少合并症,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卢艳;李秋芳;魏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分析引起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对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进行表述。结果:有针对性地列举治疗原则。结论:消除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对保证孕产妇生命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保健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疗护理纠纷日趋上升。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才能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本文结合现代医疗护理管理理论和我院日常工作实践,探讨有关产科护理工作在护理管理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作者:李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的情况。结果: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有房水混浊、角膜内皮水肿和前房积血。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万小艳;赵富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敷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普唑仑治疗。分别在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敷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晴;吴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方法: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大大提高。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有很大影响。
作者:尹燕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某县级中医医院近三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找出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收集某县级中医医院2010年-2012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果:医疗纠纷发生数量稳定,医闹减少。但在处理方式上仍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坚持依法处理以及正确引导舆论有利于医疗纠纷的解决。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护理情况。方法:选择96例患有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术后对这些患者采取了相应护理手段,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96例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配合抗炎、保肝、补充蛋白、利尿等综合治疗后,胸腔积液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消失而出院。结论:对患有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作者:刘雪梅;袁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动脉粥样斑块导致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1)。但术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法易出现出血、皮下血肿、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因而为减少患者长期卧床的时间,减少因卧床出现的排尿困难及疼痛不适感觉,缩短术后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越来越受到介入医生的关注,特别是高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目前,股动脉缝合器已进入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陶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综述了新生儿抚触的方法,环境准备,注意事项及抚触对新生儿的益处。
作者:张智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生管床责任制在肝胆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5月的肝胆外科实习护理大专生,女58名,男2名,本科生,女16名为对照组,按传统一对一护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实习护理大专生,女57名,男4名,本科生女14名,男2名为实验组,按护生管床责任制带教模式进行带教。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满意度、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护生管床责任制带教模式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提高护生综合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整体护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临床实习带教质量。
作者:张慧玲;蔡霞;王雪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月填写风湿病影响表。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现代的护理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而更新,循证护理就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护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庄薇;杨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个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采用基本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额外加上心理护理。治疗进行一段时间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来测试两组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观察组的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于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来说,在基本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帮助,对于药物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西药物联用,药物互相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医生合用中西药物用药安全性,方法:结合药代动学-药效学等方面理论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中西药物联用相互增强疗效,互相制约、减少毒副作用,大限度减少或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