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兰娟
在我国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作者:李彬;李慧;冷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25羟维生素 D 与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糖耐量测定结果将他们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和异常组,对两组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禁食一夜后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测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 D 含量,测完后口服75克葡萄糖,两小时后测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分别计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分泌指数。结果:糖耐量异常组在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5羟维生素 D 和糖耐量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楠;丁琪;方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 X 线平片扫描与螺旋 CT 扫描,X 线平片扫描化为对照组,螺旋 CT 扫描的结果化为实验组。结果:经过这些扫描资料分析,有40例患者为腑挫裂伤,30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颅脑内血肿,4例患者为颅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达100%;而 X 线平片扫描的误诊漏诊15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采用螺旋 CT 诊断脑外伤,能够更形象、更准确的观测出患者的脑外伤情形,这将为脑外伤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是一个首选的探测技术。
作者:单宗滨;赵培秋;牛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期以来,在基层医院 PTE 呈增多趋势,因为以往我国医学界一直将 PTE 视为少见病,且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许多病人因此致残、致死。因此需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警惕性,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本院2008年-2013年以来收治的42例急性肺栓塞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于航;孙广清;梁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外耳道清洗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254耳)耳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外耳道清洗治疗,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清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过氧化氢液清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清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耳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具有良好的效果,痛苦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气道慢性炎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逄桂香;姜深美;李凌;吕希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卒中部位与抑郁症发病率的差异,证实卒中过后抑郁是多因素引发的疾病。方法:将208例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症与非抑郁症两组,观察抑郁发病率与病变部位的差异,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抑郁发病率不同,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是一个多因素发病的疾病。
作者:温进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就医看病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式的目的,而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早期重视。与之对应的整体护理也就不应停留在原有的计划、措施、流程上,而应该从针对性、科学性、人性化方面,细化整体护理的内容,在完善、细化过程中,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探讨延伸护理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并通过造口患者院外延伸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升出院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60例老年病患被确诊为 CDPD,以MNA 问卷做营养评价,并检测病患 PAB、ALB 及 LY#指标水平。结果:老年 COPD 病患处于高危状态的比例为60.5%(36/60),显著高于营养优良的32.4%(18/60),营养不良的7.1%(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AB、ALB 及 LY#指标显示,老年病患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6.7%,25.0%,以及51.7%。结论:老年 COPD 病患易发生营养不良,且通常处于高危状态,临床治疗时应及时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做好相应治疗处理。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牟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对46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曹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诱发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4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54例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帮助糖尿病患者分析低血糖的原因,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学会血糖自我监测、合理饮食、用药,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进行治疗。
作者:于伟;于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肺炎伴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炎伴心衰患者共8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护理之后,治愈出院40例、护理满意40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1.4)d,本组患者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法用于肺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升综合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病例介绍患者谭某,男,46岁。因心悸、胸闷一周到我院就诊。当时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72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可闻早搏2~3次/分,肺腹正常。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偶发室性早搏,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口服,每日两次。抗心律失常,减慢心室率治疗,治疗第三天。患者心悸、胸闷好转,但出现腹部隐痛,腹泻稀便3~4次/日,无粘液、脓血,无恶心、呕吐。腹泻2天后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不洁饮食史。查大便常规及血常规正常。嘱患者暂停口服此药。未行特殊治疗腹泻、腹痛自行缓解。一周后患者心悸再次发作,再次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 口服,每日2次。第二天再次出现腹泻。本人考虑为酒石酸美托洛尔所致。
作者:王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的成效。方法:在我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为主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并深入社区与群众打成一片,利用为社区居民进行体检和来服务站就医的时机,更新档案信息,做好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工作,对高危人群进行及时的社区干预,对我社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前后两年的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慢性病控制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群众知晓率主要针对社区6O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其他指标针对现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经过近两年的全科医疗服务,积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的社区干预,有效规范了慢性病的防治,提升了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慢病控制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有效规范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值得在社区内推广应用。
作者:郑玲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以不同方法用药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因毛细支气管炎入住我院治疗患儿94例,按计划分为2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法和单次静滴氨茶碱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组气促消失时间0.69±0.31d 明显少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0.99±0.19d,喘憋消失时间1.13±0.48d 明显少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1.84±0.49d,显效率83%明显高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61.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显著低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12.8%。结论: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症状消失快,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思丽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产前胎儿监护包括无刺激试验(NST)及催产素应激试验(OCT),在这里讲的是门诊孕妇无刺激试验,以下简称 NST。它是指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它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的胎心率宫缩图观察记录,是测定胎儿胎盘机能状态较为理想的方法。NST 不仅适用于高危妊娠、妊娠晚期自觉胎动减少,而且现在是门诊晚期孕妇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郑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当前社区护理的工作重心之一是社区老年护理。这样,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易学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炎的发病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 CT 检查,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胸部 CT 提示肺部可见斑片状浸润影,结合病史,积极消除病因或诱因,抗感染、抗过敏(包括激素)、止咳化痰等治疗,病情好转,经复查胸部 CT:双肺斑片状影消失,预后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过敏性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诊断,诊断明确,积极干预,我院5例病人皆痊愈出院,疗效满意。
作者:李冠华;魏晓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剖官产术后产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非常理想,并能缩短开奶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