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
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的佳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年的48例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积极、耐心、全面、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以大限度的提供佳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果: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给予合理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再发生破裂出血、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高,危害大;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治疗该疾病,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雨医师的密切配合,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护理,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天鸿;龚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于入院第1日及入院第14日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单玉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改变胰岛素的注射部位的方法,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胰岛素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将60例长期应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情况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同时对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实验结束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三组自身对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圆移动注射胰岛素部位的方法对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基层医生及病人对抗菌药物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普遍,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适当的疗程和剂量,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使用、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减少毒性反应的出现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 ICU 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ICU 科危重病人中进行镇静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的患者64例,以及行镇静治疗但未采取护理措施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治疗情况比较分析,并对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40.6%,症状缓解率43.8%,死亡率6.3%,并发症发生率9.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28.3%,症状缓解率33.3%,死亡率15.0%,并发症发生率20.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整体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ICU 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延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患厌学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69名因厌学综合征而入院的儿童进行临床分析,采用韦氏智测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43.4%的情绪障碍患儿会出现厌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因厌学综合征而入院的儿童常见的临床诊断是情绪障碍;厌学综合征可发生于各智商段;厌学综合征患儿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恐怖因子得分显著偏高。结论:熟悉厌学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家长、教师及临床工作者对厌学综合征儿童进行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
作者:吴志明;任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d 口服,连用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闫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到临床护理教学的 PBL 教学模式中,将 CNP 与 PBL 的教案巧妙的联系起来,使护生通过对 PBL 的学习,能对教案中的病例有一个动态且深入的理解,并能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护生的信心,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专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行科室常规临床实习的 PBL 护理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将临床护理路径(CNP)运用到 PBL 教学里。结果:观察组的护生学习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 PBL 教案中疾病的健康教育完整性的掌握及病人对护生服务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运用到 PBL 教学模式中能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降低江阴市围产儿死亡率,减少病残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对我市2010年-2012年产科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方法:监测江阴市2009年10月-2012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010年为3.65‰2011年3.08‰2012年3.07‰。
作者:吴榴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结果:产后抑郁的产生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家庭因素,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结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明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对病患者的实施效果。意义: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包括入院宣教,通过入院评估针对不同病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手术常规宣教、重点宣教和出院宣教。促使人们认识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关系,建立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对应方式,掌握心理自助和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防御心理疾病。使病人认识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改变不利于健康的错误思维,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和疾病对应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杨春晓;陈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6例入临床路径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经桡动脉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在部分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转归良好,平均住院时间10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达预期效果出院。结论:高效有序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滕涛;生范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 X 线平片扫描与螺旋 CT 扫描,X 线平片扫描化为对照组,螺旋 CT 扫描的结果化为实验组。结果:经过这些扫描资料分析,有40例患者为腑挫裂伤,30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颅脑内血肿,4例患者为颅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达100%;而 X 线平片扫描的误诊漏诊15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采用螺旋 CT 诊断脑外伤,能够更形象、更准确的观测出患者的脑外伤情形,这将为脑外伤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是一个首选的探测技术。
作者:单宗滨;赵培秋;牛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们这里地处边疆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受民族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如喜好喝烈性酒,偏向肉食等,这些都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日趋年轻化,临床上常常见到二十多岁就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即使及时抢救过来,但是以后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些后果都是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认识和重视,不能进行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患者施以宣传教育,重视冠心病的早期发现和注意事项,预防、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根据这些年来我的实践,整体化护理的经验,现将我们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早期发现的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霞;热汗姑·祖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进行常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患儿17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9d。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其病情较为复杂且严重,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精心护理,能够对新生儿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文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80例年龄超过65岁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针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手术特点,通过有效的心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周玉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工作和避孕药具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运用药具避孕失败的妇女进行研究,查找其避孕失败的原因同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所有进行问卷调查的4640例人群中,有174例妇女避孕失败,避孕药具使用的成功率为96.25%。避孕失败的174例人群中有148例妇女是运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当中有104例妇女没有坚持使用,24例妇女是没有坚持全程使用,还有8例妇女是由于避孕套损坏,剩余8例妇女避孕失败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在22例服用避孕药失败的妇女中,主要的原因是未按规定服药或者药物保管不当而失效,4例应用孕膜避孕的妇女由于时间掌握不准确而避孕失败。结论:想要正确管理计划生育和避孕药具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方法为加强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促进人们树立计生观点,这样才可以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支持,临床执行效果才会显著。
作者:黄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规范手术室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方法:应用 PDCA 循环模式,收集资料、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进行实施。结果:实施 PDCA 循环前后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从75%上升至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合格率从70%上升至96%。讨论: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提高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质量。
作者:莫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科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认知掌握及实施现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市综合医院儿科186名护理人员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理人员中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认知掌握好的是持续高热(>39℃、>2天)占69.5%,差的是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占26.05%;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及以上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比率分别为35.16%、45.45%、50.00%,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无显著差异;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大中专学历者(P<0.05);工作时间越长,认知掌握情况越好(P<0.05);由此,说明儿科护士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结论:本研究显示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未达到理想水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认知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应强化开展针对性的儿科护士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业务培训,确保手足口病患儿重症迹象不延迟诊断,不遗漏诊断。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手足口病患儿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利保障。
作者:赵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参与意识增强,希望懂得用药知识。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进行知识宣教。
作者:刘滨;李群;于华;王丽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