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比分析

付忠泉;关宏刚;曹正霖;霍智铭;肖隆艺

关键词:脊柱结核, GATA分型, 南方医科大学分型, 可信度, 可重复性
摘要:目的 对比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探讨SMU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医院于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男54例,女46例;年龄16~68岁,平均45岁.每例均有完整的X线、MRI及CT资料.由5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进行脊柱结核两种分型,对分型类别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可信度,3个月后再次分型,对分型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可重复性.结果 GATA分型可信度平均为(59.9±4.84)%,Kappa值0.412±0.058,可重复性平均为(75.6±5.27)%,Kappa值0.624±0.078; SMU分型的可信度平均为(81.6±6.06)%,Kappa值0.753±0.068,可重复性平均为(89.8±2.28)%,Kappa值0.862±0.037.结论脊柱结核SMU分型具有较优的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规范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及完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疼痛增强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时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变化.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组(DM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30.DM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60 mg/kg)诱导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C组则注射等剂量的溶剂.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2、7、14、21、28 d(T13-6)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于T1、T3~6时用von Frey丝测定50%缩足反应阈值(PWT)并测量大鼠体质量;分别于T1、T3~6“时处死各组6只大鼠,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rNOS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DM组大鼠注射STZ后血糖显著增高(P<0.01),体质量逐渐下降(P<0.05);DM组大鼠于T4~6时PWT明显低于C组(P<0.05);DM组大鼠脊髓的nNOS的表达于T4~6时明显较C组增强(P<0.05);DM组大鼠脊髓nNOS的表达与其PWT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NOS表达增强,可能参与其疼痛的形成.

    作者:赵伟成;廖美娟;张文璇;王汉兵;刘洪珍;杨承祥;张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澳门医疗补贴计划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例

    目的 检测澳门的医疗补贴计划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如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指标.方法 基于2001~2012年期间共144个澳门居民循环系统疾病的月度死亡率观察值,本研究运用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法检测澳门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在实施医疗补贴计划前后有无显著不同.本研究控制了医疗资源(每千人医生、护士、病床数以及公共医疗开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社会人文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自然季节以及长期趋势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在2010~2012年澳门实施“医疗补贴”期间,每年由循环系统疾病导致的居民死亡率显著低于2001~2009年未实施期间约24%(P<0.01),相当于平均每年大约减少了123例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案例.结论 本研究发现澳门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与推行全民医疗补贴以提升保健和预防性医疗服务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作者:张静华;庞川;谭戈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E3泛素连接酶HERC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HERC4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RT-qPCR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HERC4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较癌旁乳腺组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RC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ERC4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乳腺癌组织中HERC4阳性表达率为61.2%,癌旁乳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9.4%.HERC4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HERC4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关系,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周晖;石嵘;陈耀武;曾文利;梁桑华;郑文岭;马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1年内泪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1年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眼泪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无明显并发症的32例LASIK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和1、2、3、6、12月的泪液,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MP-9的浓度变化.结果 LASIK术后泪液中MMP-9的浓度呈动态变化,且与术后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术后14d泪液中MMP-9浓度达到高峰,约为术前的2.7倍;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12个月MMP-9仍未恢复术前水平,约为术前的1.38倍.结论 LASIK术后泪液中MMP-9的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变化,术后14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术后1年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LASIK术后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至少持续1年.

    作者:姬红培;陈爱蔚;张唯伟;顾荭;张志玲;付举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同时期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HIE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3年3~7月在我中心儿童院区临床确诊为HIE的136例患儿作为实验组,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收缩期血流速度(v)及阻力指数(RJ),与作为对照组的251例正常足月儿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声像图比较,并对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超声声像图显示轻度HIE患儿脑水肿仅脑室周围白质增强,中、重度HIE患儿出现双侧脑半球回声弥漫性增强,脑结构回声模糊,清晰度降低.实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患儿脉冲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Vs降低,R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与中、重度HIE患儿之间Vs和RI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HIE患儿之同b和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动态观察HIEE患儿颅内二维形态、回声改变及脑血流灌注特点,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能够清晰准确反映患儿脑血流灌注情况,为早期诊断脑水肿,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王娜;张遇乐;关步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1591例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浆Hcy,同时检测血脂水平,按血脂水平将研究对象分组,其中高脂血症组694例,健康对照组897例,比较两组Mr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Hcy的差异.统计工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结果 高脂血症组的MTHFRC677T基因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和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以及血浆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C、CT、TT三种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六种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T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与CC、C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TT基因型的血浆Hcy哆水平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而CC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TH限c67T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Hy水平两者与高脂血症均不具关联性,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水平显著相关,TT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

    作者:梁瑞莲;周远青;谢健敏;吕伟标;康彬;梁玉全;陈映慧;黎运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

    目的 探讨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6月选取进行玻璃体手术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患者33例(33只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IVB组)和非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非IVB组).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剥除黄斑前膜,IVB组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入贝伐单抗1.5 mg.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6.5个月).收集两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未见眼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5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贝伐单注射术,18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随访毕,佳矫正视力变化IVB组视力提高者11只眼,约占73.3%,非IVB组视力提高者13只眼,约占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中心凹处黄斑厚度变化,IVB组平均降低143±62μn,非IVB组平均降低96±28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4,P<0.01).结论 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黄斑形态结构恢复,但对视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其在临床推广运用有待于长期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志强;张国明;苏康进;宋湘梅;田汝银;古洵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蛋白酶原改变

    目的 检测并分析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所致胃蛋白酶原(PG)Ⅰ/Ⅱ比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为PG检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88名高血压患者,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血压患者PG Ⅰ/Ⅱ比值、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DL的影响;观察不同高血压分级、肾损害及眼底损害患者PG Ⅰ/Ⅱ比值的变化;对PG Ⅰ/Ⅱ比值与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DL进行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测试PG Ⅰ/Ⅱ比值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及眼底病变检测效能.结果 较之非Hp感染患者,Hp感染患者中PG Ⅰ/Ⅱ比值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及HDL无明显差异(P>0.05);PG Ⅰ/Ⅱ比值在不同高血压分级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在肾损害及眼底损害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PG Ⅰ/Ⅱ比值与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PG Ⅰ/Ⅱ比值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及眼底病变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和0.82.结论 高血压肾损害及眼底病变患者PG Ⅰ/Ⅱ比值明显降低,PG Ⅰ/Ⅱ比值可能作为高血压患者器官损害的筛查或者辅助检查指标.

    作者:谢传珍;胡小佳;刘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胎盘体视学分析不同升压药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

    目的 运用胎盘体视学分析,研究比较多巴胺和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选择在CSEA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分2组:D组(多巴胺组)和P组(去氧肾组).腰麻注入罗哌卡因16 mg,在腰麻后即泵注升压药.术中维持血压接近基础值为原则来调整药物泵注速度.运用体视学的方法,探究胎盘绒毛微血管体积密度、长度密度的改变;查脐动脉血气;行Apgar评分;监测生命体征.结果 体视学分析:D组胎盘绒毛间质微血管的体积密度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脐动脉血气:与P组的对比,D组的乳酸值高、pH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和血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HR组内比较,D组和P组HR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结论 多巴胺有致胎儿缺氧、酸中毒的风险,恰当微泵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能很好保持产妇心率和血压的平稳、且能更好地维持胎盘微血管的血流量,减少了新生儿pH下降的风险,对母婴更安全.

    作者:徐天星;李雅兰;周锦财;帅兵;李艳;麦伟图;严彦念;聂偲;李健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的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脂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6只.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LISA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增加[(23.99±3.58)vs(16.72±1.76) pg/ml,P<0.01];血小板聚集率、TXB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模型组P-Selectin、TXB2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脂组显著增加(P<0.05),具有时效性,且在术后24 h达高峰[P-Selectin(35.26±4.93)vs(23.99±3.58) pg/ml;TXB2(264.33±27.68)vs(156.58±12.97) pg/ml;血小板聚集率(58.59±10.78)vs(38.57±7.54)%;P<0.01]; (3)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兔血清P-Selectin、TXB2水平,同时抑制了血小板聚集率[P-Selectin (28.14±5.05)比(35.26±4.93) pg/ml; TXB2(190.16±16.86)vs(264.33±27.67) pg/ml;血小板聚集率(47.21±5.42)vs(58.59±10.77)%;均P.<0.01];(4)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水平进一步降低[P-Selectin(22.74±3.02)vs(28.14±5.05) pg/ml;TXB2(164.68±11.90)vs(190.16±16.86) pg/ml;血小板聚集率(37.04±4.99)vs(47.21±5.42)%;均P<0.05].结论“高脂饮食+球囊损伤”增加了新西兰兔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术后24 h达到高峰,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抑制了血管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水平,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作者:童保文;林志鸿;谢良地;许昌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癌细胞自分泌collagen Ⅰ在三维培养中促进肺癌细胞的生长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自分泌的胶原Ⅰ型(collagen Ⅰ)在肺癌细胞三维培养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证实肺癌细胞表达collagen Ⅰ;采用sh-collagen Ⅰ方法干扰肺癌细胞的表达,正常肺癌细胞作为对照组;用成纤维细胞的上清液刺激肿瘤,RT-PCR检测collagen Ⅰ的表达.结果 肺癌细胞分泌collagen Ⅰ;发现敲除collagen Ⅰ的肺癌细胞的三维生长受到限制:其生长率下降,三维培养中克隆形成减少.采用成纤维细胞培养细胞上清液刺激肿瘤细胞,肺癌肿瘤细胞自分泌的collagen Ⅰ表达发生改变,肿瘤自分泌的collagen Ⅰ可以维持自身生长的需要并受到微环境中非细胞外基质的调控.结论 肺癌细胞自分泌的collagen Ⅰ对肿瘤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江超;李小妹;兰天;亓翠玲;何晓东;杨弘;李焱;王丽京;关新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远期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肝移植术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于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进行肝移植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46例,其中24例术前予以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22例术前未予以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肝功能(ALT和AST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化T细胞比例)、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术后1年介入组的肝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和46%,术后2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和33%,P<0.05;术后1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和55%,术后2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3%和34%,P<0.05.结论 在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可以显著改善HCC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其无瘤生存率和术后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敏;周杰;崔忠林;黄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胎儿生长受限与成年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与成年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关系,筛选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高危人群,对其提供早期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于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18~40岁FGR患者44例(其中18~29周岁妇女30例,30~40周岁妇女1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随机选取非FGR妇女88例(其中18~29周岁妇女60例,30~40周岁妇女28例),于月经周期的第3~5天之间进行血液样品的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抑制素-B(INH-B)、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并采用(经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卵巢的窦卵泡数(AFC)进行测量,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INH-B、AMH、FSH激素水平、AFC在FGR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FGR组的FSH值明显大手对照组(P<0.05).FGR组的INH-B、AMH值、AF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儿生长受限将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对成年后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彭萍;马春玲;叶长烂;万淑梅;张艳玲;滕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白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与川崎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KD患儿35例,检测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IL-6水平,并选取25例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作为发热对照组,25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25-(OH)D3和IL-6值,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KD治疗前25-(OH)D3水平:正常儿童较发热儿童高(P=0.025);KD患儿较正常儿童高(P=0.023),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6水平:发热儿童虽较正常儿童高(P=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D患儿较发热儿童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25-(OH)D3与IL-6水平进行相关分析,r=0.9,P=0.000.血清25-(OH)D3水平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6水平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3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25-(OH)D3与IL-6水平无相关性(r=0.18,P=0.4).结论 KD患儿治疗前血清25-(OH)D3与IL-6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后无明显相关.25-(OH)D3可能参与KD的发病,可作为KD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陈艳丽;李伟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代谢及呼吸爆发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白细胞磷酸己糖旁路(HMP)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G6PDmRNA表达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糖波动对白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评估其血糖波动情况,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G6PD活性及G6PDmRNA表达,并通过检测白细胞活性氧(ROS)产量评价其呼吸爆发功能,研究血糖波动对白细胞HMP旁路代谢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6PD活性(F=78.739,P<0.05)及ROS含量明显降低(F=384.962,P<0.05),G6PD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F=269.612,P<0.01),且与血糖波动幅度密切相关.结论 血糖控制不稳可使白细胞内G6PD活性下降、磷酸已糖旁路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其呼吸爆发功能受损.平稳降糖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并感染.

    作者:曾慧妍;曹瑛;薛耀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大鼠肠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NAC对照组(N组)、CPB组(C组)、CPB+NAC治疗组(NC组),每组8只.S组和N组仅置管和肝素化,不进行CPB,C组和NC组进行CPB 1 h,然后观察2h.N组和NC组在术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0.5 g/kg NAC,且NC组在预充液中加入NAC100 mg/kg,然后以20 mg/(kg.h)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CPB后2h取小肠标本和血标本,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 CPB后2h,肠组织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变和氧化应激损伤;而NAC处理可以显著减轻小肠粘膜损伤,降低MDA和DAO,上调SOD、GSH和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降低TNF-α、IL-6水平.结论 围术期使用NAC能够减轻CPB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程度,对CPB诱发的肠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志扬;江国英;林世清;关军;陈国度;陈广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rFⅦa成功控制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的消化道大出血1例

    目的 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是一种凝血因子制剂,国外文献报道可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例78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出血持续,出现休克.应用rFⅦa 20 μg/kg静脉注射治疗.结果 出血迅速控制,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结论 对于常规方法无法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rFⅦa可作为尝试治疗.

    作者:刘敏龙;王国恩;马琪;任俊明;郭蕾;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FAK/Pyk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FAK、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第7天干预组以泼尼松10 mg/(kg·d)灌胃,于实验不同时间点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组织电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K、Pyk2、Nephrin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blot检测肾组织FAK、Pyk2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phrin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蛋白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尿蛋白降低(P<0.01);③模型组电镜可见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免疫组化示治疗组Nephrin较模型组有改善(P<0.05);④第21、35天,模型组、治疗组Nephrin mRNA表达较正常组低,FAK mRNA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治疗组Nephrin mRNA表达较模型组上升(P<0.05);⑤第21、35天,模型组FA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FAK/FAK、P-Pyk2/Pyk2较正常组高(P<0.01),治疗组FAK总蛋白及其磷酸蛋白白表达、P-FAK/FA、P-Pyk2/Pyk2较模型组降低(P<0.01);⑥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尿蛋白与FAKmRNA、FAK、pFAK、Pyk2mRNA及pPyk2/Pyk2比值呈正相关(r=0.819、0.750、0.838、0.762、0.934,P<0.01).结论 阿霉素可能通过激活FAK、Pyk2磷酸化导致肾病的发生;泼尼松能抑制FAK、Pyk2激活,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足突病变,从而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

    作者:陈小英;王菊霞;郑京;吴心虹;刘慈赟;林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3D腹腔镜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与2D组,分别为62.77±10.73 min和45.67±8.22 rmin(t=6.928,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无明显差异.结论 3D腔镜经乳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方法.

    作者:邹兆伟;黄宗海;李强;陈飞;赵大川;汪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探讨SMU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医院于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男54例,女46例;年龄16~68岁,平均45岁.每例均有完整的X线、MRI及CT资料.由5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进行脊柱结核两种分型,对分型类别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可信度,3个月后再次分型,对分型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可重复性.结果 GATA分型可信度平均为(59.9±4.84)%,Kappa值0.412±0.058,可重复性平均为(75.6±5.27)%,Kappa值0.624±0.078; SMU分型的可信度平均为(81.6±6.06)%,Kappa值0.753±0.068,可重复性平均为(89.8±2.28)%,Kappa值0.862±0.037.结论脊柱结核SMU分型具有较优的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规范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及完善.

    作者:付忠泉;关宏刚;曹正霖;霍智铭;肖隆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