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

蒋军;张利文;廖珊;黄荣

关键词: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适形, 调强, 辅助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大受照剂量、小受照剂量、平均受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 、V40 、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在活细胞上研究核定位信号介导核移位的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在活细胞上研究核定位信号(NLS)介导核移位机制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67 mg/L 3-[(3-胆酰氨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CHAPS)处理细胞后,用1g/L麦胚凝集素(WGA)与细胞孵育,来观察能否阻断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移位入核.结果 CHAPS处理细胞后,对于IFN-γ本身诱导的STATI核移位没有影响,而进一步用WGA处理则阻断了IFN-γ诱导的STAT1核移位.结论 利用CHAPS在细胞膜上打孔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在活细胞上研究NLS介导核移位机制的新方法.

    作者:邓鹏;龚小卫;姜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

    报道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患者男,66岁,右中指、腕部、前臂皮肤结节、脓疱5月余,无痒痛.脓液涂片显微镜下见分隔、分支,淡棕色菌丝;组织病理见炎性肉芽肿囊性变,其内散在真菌菌丝,PAS、六胺银染色亦见真菌菌丝;沙堡培养基26℃培养菌落呈榄黑色绒毛样,玻片小培养符合甄氏外瓶霉;对所分离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与甄氏外瓶霉同源性为100%;采用Etest法检测了6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其中二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耐药.局部注射二性霉素B与口服伏立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及时切除好转较慢及新发皮疹,治疗效果满意.本病例为广东省内首次报道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亦为肾移植术后所致该病的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周冼苡;胡永轩;胡燕卿;刘康兴;王露霞;魏清柱;韩雪;朱德江;卢艳;毛祖豪;吴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意义

    目的 观察高氧暴露新生鼠肺泡Ⅱ型细胞(AECⅡ)标记[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成纤维细胞标记[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表达规律,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机制.方法 新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BPD组,高浓度氧暴露制作BPD小鼠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于实验后3、7、14、21 d应用免疫荧光双标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TF-1及Vimentin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PD组高氧暴露后小鼠肺组织逐渐出现肺泡发育障碍、胶原沉积明显;AECⅡ标记TTF-1表达逐渐减弱,成纤维细胞标记Vimentin表达逐渐增强,14、21d时两者可见明显的共表达;BPD组21 d TTF-1mRNA表达较同时间对照组下调(P<0.05),而Vimentin mRNA表达较同时间对照组上凋(P<0.05).结论 高氧致AECⅡ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可能是BPD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陈坤;蒋朴;邓世雄;王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例/组.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实验组于术前5d起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2.0 9,3次/d,代替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24 h起口服金双歧片2.0g,3次/d,至术后第7天.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以及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比例,以及血清白介素-2(IL-2)、IgA、IgG和IgM浓度、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及CD4+/CD8+比值.结果 肠道菌群: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液免疫功能:术后第7天实验组IL-2、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功能:术后第7天实验组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不仅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还具有改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作者:朱达坚;陈小伍;伍锦浩;剧永乐;封静;陆光生;欧阳满照;任宝军;李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Exendin-4降低高糖联合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

    目的 观察exendin-4对于高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12细胞至对数生长期,根据干预措施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TNF-α组(HT组)、高糖+TNF-a+exendin-4(1 nmol/L)组(HT+E1组)和高糖+TNF-a+exendin-4( 10 nmol/L)组(HT+E10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ICAM-1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kB p65核转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HT组核NF-kB p65荧光强度及p38 MAPK水平显著增加(P<0.01);加入Eexendin-4预处理组的ICAM-1mRNA表达显著降低;HT+E10组核NF-rB p65荧光强度及p38 MAPK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xendin-4减少高糖联合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ICAM-1 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p65核转位及p38 MAPK蛋白有关.

    作者:柯甦捷;薛耀明;李晨钟;朱波;符彩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衰大鼠心脏胆碱能神经分布及TNF-α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多柔比星诱导的慢性心衰大鼠心脏胆碱能神经分布及TNF-α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心衰时自主神经调控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衰模型组,模型组给予盐酸多柔比星腹腔注射2.5 mg/kg,1次/周,共6次,累计15 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确定心衰模型复制成功后,应用Karnovsky-Roots组化染色结合点计数法检测心脏各部胆碱能神经的分布,ELISA法测定心脏组织及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心衰模型组均有胆碱能神经阳性染色产物,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心脏胆碱能神经点计数显著减少(P<0 01),心脏和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慢性心衰模型中胆碱能神经系统下调,胆碱能抗炎通路功能减退可能是促进心衰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作者:胥晓丽;曾菊绒;于晓江;弥曼;侯进;孙蕾;李冬玲;臧伟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人microRNA-338-3p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靶基因鉴定

    目的 构建人microRNA-338-3p (has-miR-338-3p)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初步筛选鉴定miR-338-3p的靶基因.方法 由miRBase数据库查找获得miR-338-3p前体序列,设计目的基因片段并人工合成;将miR-338-3p前体序列和pLV-THM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产生pLV-THM-miR-338-3p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后测序鉴定,筛选阳性克隆;以pLV-THM-miR-338-3p、psPAX2和pMD2.G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包装产生慢病毒并测定滴度.流式细胞仪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miR-338-3p的SW-620亚细胞系,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miR-338-3p表达,Western-blot检测SMO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穿透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miR-338-3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THM-miR-338-3p,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包装细胞293T表达绿色荧光.稳定过表达miR-338-3p的SW-620亚细胞系中,miR-338-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未处理组,SM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肿瘤细胞表现出侵袭转移能力的减弱.结论 成功构建了has-miR-338-3p慢病毒表达载体和稳定过表达miR-338-3p的SW-620亚细胞系,初步证实miR-338-3p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SMO蛋白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iR-338-3p在结直肠癌中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海军;孙凯;郭琛;李凌;李国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分布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型分布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25例)60例,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评价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与外周血浆MCP-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mD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mDCs实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浆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并且与外周血mDCs比例呈负相关(r=0.707,P<0.001).结论 MCP-1可能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DCs向AS斑块病变部位迁徙并介导了斑块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加剧了AS斑块的不稳定.

    作者:孙子凯;钟文亮;丘毅铭;李志樑;曹龙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一种改良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目的 对目前常用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以期建立较为容易获取纯化的小鼠PMVECs的方法.方法 应用C57小鼠,采用改进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PMVECs,光镜观察细胞形态,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培养的PMVECs,并比较改良培养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的优越性.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PMVECs在光镜下呈类圆形或短梭形,形成单层后呈铺路石样排列,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荧光染色阳性,利用改良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较传统方法更加快速,分布更加均匀.结论 改良的PMVECs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克服细胞生长缓慢、杂细胞容易污染等难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作者:胡国栋;陈英华;刘爱华;周国红;康静;蔡绍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Genistein抑制Livin基因对恶性黑色素瘤LiBr细胞凋亡、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genistein抑制Livin基因对恶性黑色素瘤LiBr细胞凋亡、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genistein作用LiBr细胞48 h后Livin的表达变化;取适浓度的genistein作用LiBr细胞后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细胞周期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凋亡效应蛋白C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Genistein可增加LiBr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7.87±5.38)%和(11.87±3.86)%],诱导LiBr细胞凋亡(P<0.01);引起细胞G0/G1期阻滞[G0/G1=(72.11±5.89)%、S=(14.53±3.47)%、G2/M=(12.36±2.64)%];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及抑制细胞增殖(P<0.01).结论 Genistein可诱导LiBr细胞凋亡、使细胞增殖周期进展受阻、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杨一飞;王昊;汪京峡;李向花;马梅;杨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大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 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vs(19.73±3.54),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o.17)vs(0.98±0.11),P=0.00],BDL+SP组较BDL组表达下降[(1.15±0.09)vs (3.08±0.1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下降[(0.71±0.12)vs(1.75±0.15),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0,P=0.000).结论 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 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作者:李旭;蔡双明;宁佐伟;李洋;张文雍;张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过氧化氢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主动释放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HMGB1表达、移位和释放的影响.方法 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H2O2刺激HBE胞核,胞浆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免疫荧光观察HBE的HMGB1的定位和H2O2刺激后对HBE HMGB1的移位的影响.结果 125 μmmol/L刺激对HBE活力无影响,而250 μmmol/L会导致细胞活力下降(与对照组组比较,P<0.05),但是不引起细胞死亡,400 μmnol/L(与对照组比较,P=0.000)导致HBE死亡.在浓度依赖性实验,与对照组比较12.5、125、250 μmmol/LH2O2刺激HBE 24 h后培养上清HMGB1水平显著增加;在时间依赖性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125μmmol/LH2O2刺激HBE 12、24 h后细胞上清中的HMGB1显著升高( P<0.05);12.5 μmmol/LH2O2刺激HBE 24h后,HBE胞浆蛋白明显增加,胞核蛋白减少.而免疫荧光检测示HMGB1高丰度分布正常HBE的细胞核内,少量分布于细胞浆,125μmmol/L H2O2刺激HBE 12 h,HMGB1明显从HBE胞核向胞浆转位;125 μmmol/LH2O2刺激HBE 24 h后观察到HMGB1移位分布到胞膜上.结论 H2O2可以显著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HMGB1的表达、转位和释放,提示HMGB1可能参与了哮喘,COPD等慢性炎症疾病气道的氧化应激过程.

    作者:侯长春;赵海金;李文军;蔡绍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大受照剂量、小受照剂量、平均受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 、V40 、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蒋军;张利文;廖珊;黄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节段收缩非同步指数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非同步运动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室节段收缩非同步指数(regional 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R-SDI)定量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机械收缩非同步运动价值,并探讨R-SDI与收缩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4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LVEF<50%)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两亚组:心功能中-重度降低组(A组:LVEF<40%)、轻度降低组(B组:LVEF≥40%).另选择33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LVEF>50%).分别获取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并描绘左室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出左室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非同步指数SDI(16R-SDI、12R-SDI、6R-SDI),探讨16R-SD1、12R-SDI、6R-SDI诊断左室收缩非同步运动的价值及其与收缩功能(LVEF)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功能不全组R-SD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心功能不全A组R-SDI明显大于B组(P<0.01),16R-SDI、12R-SDI、6R-SDI与LVEF呈负相关(r=-0.843,r=-0.840,r=-0.841,均P<0.01).结论 心室节段收缩非同步指数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室机械收缩非同步运动的有效指标,非同步运动程度与心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定量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

    作者:刘表虎;王全师;朱向明;李国杰;张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瘤体切除,瘤壁缝合1例;单纯孤立2例.结果 死亡2例(13%).其余13例经半年的随访,好12例(80%),差1例(7%).结论 巨大动脉瘤手术设计应个体化,术者应是具备血管重建能力的有经验的显微神经外科医师.

    作者:黄理金;冯文峰;漆松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丹参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

    目的 观察丹参酮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治疗效果,以探索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255例中放疗后出现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鼻咽癌患者,按发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A组)丹参酮组(B组)以及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组(C组),观察各组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A、B、C3组均有治疗效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而C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多元化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治疗的趋势,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作者:李辉;王华东;马玉坤;赵建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3D技术在复杂性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复杂性肝切除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因肝癌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而行复杂性肝切除术者共24人,利用 MI-3DVS三维重建肝脏、肿瘤、血管等,术前行仿真手术,明确手术可行性;统计分析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住院死亡率及1年生存率等.结果 所有患者都安全并成功实施了肝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肝肿瘤直径(9.8±4.3) cm,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中位数分别为800和600 ml,输血率91.7%(22/24),住院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29.2%(7/24),1年生存率37.5%.结论 肝脏容积分析法、剩余肝血流障碍风险评估等3D技术可增加复杂性肝切除手术规划的准确率及手术安全性.

    作者:方驰华;刘星星;范应方;鲍苏苏;钟世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氢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38MAPK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气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g)随机分为4组(n=8):生理盐水组(SA组)、氢气吸入组(SH组)、急性肺损伤组(LA组)和急性肺损伤+氢气吸入组(LH组),氢气治疗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持续吸入混有低浓度氢气(2%)的空气6h,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中p38MAPK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及血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 氢气吸入可以使肺组织中的活化的p38 MAPK明显降低,同时降低其下游因子TNF-α在肺组织及血清中的浓度.结论 氢气吸入可下调肺组织及血清中TNF-α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肺组织中p38 MAPK活化有关.

    作者:梁灿鑫;刘新伟;刘玲;何东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蛋白质组学筛选抑癌基因CCDC19在鼻咽癌中的调控蛋白

    目的 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抑癌候选基因CCDC19在鼻咽癌中可能调控蛋白.方法 提取CCDC19稳定高表达的鼻咽癌3D8和对照鼻咽癌C6细胞蛋白,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PAGE)技术进行有效分离,图像扫描后获得高分辨率的2D-PAGE图谱.选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差异蛋白位点,然后用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和数据库检索技术给予鉴定.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质谱分析显示,FASN、CTSD和PGK1在CCDC 19过表达的3D8细胞中表达下调,分别为-3.28、-1.64和-6.97倍.荧光定量PCR在mRNA水平验证了FASN、CTSD和PGK1以及Westem blot在蛋白水平验证CTSD蛋白在3D8细胞中表达下调.结论 FASN、CTSD和PGK1可能是CCDC19在鼻咽癌中调控的靶基因.

    作者:方唯意;江庆萍;刘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总结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KAUD)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诊断KAUD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 同顾性分析45例KAUD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超声(45例)、X线(38例)、CT(28例)、MRl( 10例)及SPECT(25例),描述各类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及影像特点,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结果 KAUD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和胆道系统.基本的影像学特征包括:①膀胱壁增厚,呈炎性改变;②膀胱挛缩,容量减小;③集合系统扩张,多数双侧同时出现,输尿管壁增厚,输尿管狭窄;④肾实质损害;⑤胆道系统扩张;⑥邻近脏器及淋巴结的炎性改变.结论 KAUD的影像学改变具备典型的特征性,对于具有严重LUTS症状的患者如果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应该考虑KAUD的可能性,结合氯胺酮滥用史可明确KAUD的诊断.

    作者:吴芃;赵洁;高利生;王一;郑晖;黄泽海;古迪;黄俊;郑少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