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K4蛋白在胞浆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张月;周颖;刘真;方唯意

关键词:CDK4蛋白, 肺癌, 胞浆过表达, 预后因子
摘要:目的 评估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统计学方法分析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以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CDK4蛋白在肺癌胞浆中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增高(P=1.000).然而.在肺癌组织中,CDK4表达上调正向相关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0.001,P=0.001).预后分析表明,CDK4蛋白在胞浆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多变量分析显示,CDK4在胞浆中过表达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利因素(P<0.001).结论 CDK4蛋白在细胞胞浆中过表达也促进肺癌的发病过程,且其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不利因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源性腐胺对正常大鼠肾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定浓度的外源性腐胺对肾功能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SD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共10只,外源性腐胺注射组(P组)80只,其中P组设P1组和P2组两个腐胺剂量亚组,每亚组各40只.N组和P1、P2组分别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和50、25 μg·g-1两种腐胺剂量稀释液各2 ml,注射后24、48、72、96 h四个时相点各组活杀10只,心脏采血测定血清中Cr、BUN的含量,摘取肾器官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对比分析这两组的异同.结果 (1)P组大鼠各亚组光镜下见肾组织少部分有轻度的水肿,无明显的细胞坏死;(2)P1和P2两亚组的Cr、BUN含量与N组比较存在差异,呈不同程度升高(F=15.135-58.644,P<0.01;F=5.71-29.28,P<0.01);两亚组组内不同时相点Cr、BUN含量也分别存在差异并出现不同程度升高(F=18.59-18.93,P<0.01;F=3.19-5.84,P<0.05).(3)P1和P2亚组肾组织中凋亡细胞逐渐增多,分别在96 h和48 h时相点达到峰值.与N组比较,P1组96 h肾细胞凋亡率[(24.78±2.19)% vs(4.47±0 33)%,P<0.01],P2组48h肾细胞凋亡率[(26.27±2.13)% vs (4.47±0.33)%,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外源性腐胺能导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可诱导肾细胞异常凋亡;细胞凋亡程度和肾功能损害可能与血中腐胺浓度存在关联.

    作者:周岳平;肖能坎;荣新洲;樊桂成;刘思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快速非局部均值的CT图像去噪算法

    针对CT图像的单一色彩性,利用已有的医疗档案图像,提出一种快速非局部均值的图像去噪算法.算法分预处理阶段和实际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采用位置敏感性哈希的数据结构建立图像的样本邻域数据库.在实际处理阶段,利用位置敏感性的快速检索结果,采用NLM算法进行图像去噪.实验表明,与NLM相比,提出的算法能大大节约计算时间,而且能够有效保存图像边缘和细节.

    作者:康长青;曹文平;方磊;华丽;程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西门子CTVision系统的扇形束CT(SOMATOM OPEN CT),对2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每次照射前摆位后获取CT图像,通过系统自带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患者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偏移中心点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移床在线进行误差校正.结果 27例患者共进行CT扫描110次,X、Y、Z三方向位移偏差值为(-0.16±1.68)、(0.25±1.66)、(0.33±1.09)mm.结论 CT共轨技术能精确快速测量患者体位和靶区位置空间误差,可改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

    作者:田菲;徐子海;莫莉;朱超华;陈超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螺钉内固定行距下关节融合后初稳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临床上使用双螺钉内固定行距下关节融合已经被用来治疗由创伤、风湿病等引起的距下关节炎,我们旨在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估行距下关节融合的优双钉配置.方法 基于志愿者右足的三维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3.0、Geomagic10.0、Solidworks等软件重建距下关节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双钉模型:即距骨颈联合距骨顶前外、后外、前内、后内侧四种双钉模型,后将模型导入Abaqus6.9软件进行赋值、划分网格,对每个模型施加4N-m的内旋、外旋作用力,通过计算分析模型应力后距下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来评估不同双钉配置的优劣.结果 距骨颈联合距骨前外侧顶的双钉融合模型是稳定的模型.当对模型施加4N-m的内旋、外旋载荷时,距骨颈联合前外侧顶双钉模型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峰值分别是(41.67±0.49)、(42.64±0.75)μm;而距骨颈联合后内侧顶双钉模型融合后距下关节的稳定性差,关节面间的相对位移在内、外旋载荷下的峰值分别为(61.76±1.00)、(62.32±0.90) μm.结论 距骨颈联合前外侧顶双钉模型对距下关节融合具有好的稳定性,是距下关节融合优的选择;而距骨颈联合后内侧顶双钉模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稳定性差,临床上应予以避免使用此双钉配置;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可以作为有效的术前分析工具,为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如螺钉数目和位置的确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崔壮;余斌;李雪;许长鹏;宋锦旗;欧阳汉斌;刁喜才;陈丽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及上游机制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入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及血浆VCAM-1水平;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ICAM-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及核内蛋白表达.结果 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淋巴细胞表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单个核细胞核内PPARγ蛋白表达增加.血浆VCAM-1水平、单核细胞表面ICAM-1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舒伐他汀抑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ICAM-1的表达,上游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有关.

    作者:杜瑞雪;叶平;颜光涛;邓子辉;梁文涛;张红红;耿淼;郭子宽;吴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的预后作用

    目的 评估淋巴结转移率(LNR)在Ⅲ期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随访收集Ⅲ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与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2.5月,5年总DFS和OS分别为51.8%和56.3%.术后病理标本获取的中位淋巴结数为10个,转移淋巴结中位数为3个.根据LNR分布的四分位数分组为LNR1 (LNR≤0.125),LNR2 (0.125<LNR2≤0.260),LNR3 (0.260<LNR3≤0.500)和LNR4(LNR4>0.500),其5年DFS分别为64.2%、53.5%、41.8%和25.7%(P<0.05);5年OS分别为68,1%、60.8%、49.2%和3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结数目和LNR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淋巴结获取的数目分层(≤12个淋巴结,>12个淋巴结)分析,LNR的预后作用独立于获取淋巴结数.结论 LNR具有独立的预后作用并且优于TNM分期中的淋巴结分期预后作用.

    作者:梁建忠;魏宜胜;赵楚雄;洪楚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GRP78在高血压加重全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常态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60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另取3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伊红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GRP78表达;八臂迷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存活神经细胞密度降低;GRP78表达增高,24 h达高峰,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压全脑缺血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细胞密度降低;GRP78表达6h增高,24、48 h持续减少;动物行为学评分与全脑缺血组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其机制与下降GRP78表达、增加神经细胞丢失有关.

    作者:赵雅宁;李建民;刘乐;常学优;陈长香;李淑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膜联蛋白A2在炎症性肠病肠粘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在炎症性肠病(IBD)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NXA2在5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克罗恩病(CD)及15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IBD临床、病理及内镜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ANXA2在UC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CD及正常对照组(P<0.05),且UC中临床表现严重、内镜分级高的患者较临床表现轻、内镜分级低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ANXA2在CD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其表达与CD的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与正常对照及CD相比较,ANXA2 mRNA表达量在UC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 ANXA2可作为IB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ANXA2表达在U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其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

    作者:张朝霞;赵芯梅;吕超蓝;李晨;智发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鼠迷走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结果 迷走神经离断后1d和5d右侧背核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左侧背核相比有明显改变,神经元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大量iNOS染色阳性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较多NADPH染色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单侧迷走神经离断后可导致同侧迷走中枢背核发生逆行性改变.

    作者:周海洋;常业恬;戴茹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气体(氙气、七氟醚、异氟醚)全麻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至2012年10月,收集相关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的文献,仔细阅读获取的文献摘要和全文后并对其参考文献进行追踪,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丙泊酚与氙气比较的文献2篇;丙泊酚与七氟醚比较的文献7篇;丙泊酚与异氟醚比较的文献4篇,共包括7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麻醉对比氙气麻醉、七氟醚麻醉、异氟醚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分别为1.62(95% CI为0.81~3.23,P=0.533)、0.67(95% CI为0.39~1.14,P=0.830)、0.20(95% CI为0.08~0.50,P=0.925).综合评价结果:丙泊酚麻醉对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为0.68(95% CI为0.47~0.98,P=0.189).Egger检验P=0.011显示有发表偏倚.结论 丙泊酚麻醉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但囿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及质量,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大样本及严谨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作者:许德奖;杨威;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入选的年龄在60岁(含)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d和后2d口服安慰剂或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两组造影后24、48 h及5d时血胱抑素C、尿素氮、肌肝、肌酐清除率和尿 β2微球蛋白、尿NAG酶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无论对照组还是治疗组,应用造影剂对患者肾功能均有明显影响(P<0.05).应用造影剂后24 h治疗组血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胱抑素C[(1.32±0.40)vs(1.50±0.58),P<0.05];尿β2微球蛋白[(206±89.4)vs(237.5±88)μg/L,P<0.05];尿NAG酶[(16.8±5.5)vs(20.1±6.1)U/L,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应用造影剂后48 h治疗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胱抑素C[(1.11±0.45)vs(1.34±0.46),P<0.05];尿素氮[(8.2±3.2) vs(9.2±3.7)mmol/L,P<0.05];肌肝(102.6±27.7)vs(112.4±40.8)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82.1±25.5)vs(71.3±44.5)μmol/L,P<0.05;尿β2微球蛋白[(234.9±108.0)vs(266.2±105.7)mmol/L,P<0.05];尿NAG酶[(20.5±4.1)vs(22.7±5.0)U/L,P<0.05].应用造影剂后5d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除血胱抑素C外,其他指标仍有显著差异:尿素氮[(7.2±2.8)vs(8.1±3.0)mmol/L,P<0.05];肌肝[(86.4±26.8)vs(96.3±35.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94.7±31.9)vs(86.2±21.0)ml/min,P<0.05];尿β2微球蛋白[(199.1±80.9)vs(232.5±92.1)μg/L,P<0.05];尿NAG酶[(16.6±5.0)vs(20.6±6.7)U/L,P<0.05].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5vs10/94,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惠海鹏;李开亮;李振彪;汪晶晶;高萌;韩学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鼠卵巢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目的 对亚砷酸钠腹腔注射法制作的小鼠卵巢氧化应激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昆明种雌性成年小鼠2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分别隔日用蒸馏水、8 mg/kg亚砷酸钠溶液腹腔注射0.5 ml 1次,共注射8次,于后1次腹腔注射后第2天处死各组小鼠,取卵巢组织,进行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血清激素水平以及组织匀浆氧化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模型组卵巢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闭锁卵泡,生长卵泡减少.模型组中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丙二醛含量较正常组增高(P<0.05),模型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结论 亚砷酸钠引起小鼠卵巢氧化应激的发生,可以作为卵巢氧化应激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晓宁;张昌军;张颖;茹雪;龚琴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干细胞MDR1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MDR1表达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ER、PR、Her-2及CK5/14的水平划分为5个分子亚型,分为5组,通过PCR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癌干细胞MDR1表达,分析乳癌干细胞中MDR1表达量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LuminalA型组癌干细胞MDR1量(0.26±0.04)和Luminal B型组(0.31±0.03)少,两组MDR1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ER-2+型组乳腺癌干细胞MDR1量(0.56±0.05)明显多于A组和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sal-like型癌干细胞的MDR1量(0.98±0.01)和Normal-like型的MDR1量(0.90±0.15)多,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多于LuminalA型/B组、HER-2(+)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干细胞MDR1表达与其分子分型有关.

    作者:杨国华;薛芳沁;陈晓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iR-199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miR-199a在肾细胞癌及癌旁相对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其相对表达量和肾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67例肾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miR-199a表达,分析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在肾细胞癌和癌旁相对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肾细胞癌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均值13.7倍(P=0.003).miR-199a的表达在不同肿瘤浸润程度及复发程度之间存在差别(P<0.05,x2=4.21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uhrman分级等无统计学关联(P>0.05).miR-199a下调组生存期明显低于对照组(Log-rank test,P=0.017).结论 miR-199a表达下调与肾癌患者原发肿瘤浸润程度、复发及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评估肾癌预后有价值的一种指标.

    作者:司彤;刘春晓;许凯;桂耀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关节镜辅助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固定架克氏针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7例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观察组),术中以外固定架固定,牵开关节间隙,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骨折,术中应用关节镜进行腕关节内观察,检测关节面对位情况,同时切断桡神经腕背支(骨间背侧神经),术后以X线评估关节面对位,并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设同期收治常规手术复位治疗的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27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关节面阶梯改变优于对照组,随访5~27个月,根据Krimmer评分表评估体系,治疗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外固定架下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复位可以避免关节面出现阶梯改变,大程度恢复关节的功能,减轻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李洪瀚;严康宁;钟志辉;陈金龙;郑毅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离体猪肝机械灌注模型的建立及其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研究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建立离体猪肝机械灌注模型的可行性及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基础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对屠宰场获取的21例猪肝以双血管(经门静脉和肝动脉)、自体血灌注液、体外循环机离体灌注4h,监测肝脏的颜色、质地、质量、血流动力学(流量及压力)、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胆汁分泌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评价灌注效果.结果 19例猪肝同时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插管成功,2例肝动脉插管失败.灌注后4h肝脏质地柔软、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稳定且保持在相对正常的生理范围内,灌注3h内胆汁分泌量>3 ml/h,组织病理学显示脏组织总体无形态结构的改变.结论 离体猪肝机械灌注模型是稳定、可行的,能满足HIFU基础研究中的实验要求.

    作者:卜锐;邹建中;银丽;伍烽;孟世和;刘芳;赵欣;焦娇;杨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小鼠钠通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钠通道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ALI组)和黄芪注射液组.观察各组12h后肺干湿质量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比例变化,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Q-PCR检测α-ENaC、TNF-α、IL-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ALI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检示黄芪注射液组肺组织炎症、充血水肿等情况有明显减轻.与NS组相比,ALI组α-ENaC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NF-α、IL-8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黄芪注射液组的α-ENaC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ALI组,TNF-α、IL-8mRNA表达位于3组居中水平.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急性肺损伤时炎症介质水平,上调ENaC表达,促进肺水肿液清除,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赵燕;何婧;管弦;王导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表达谱分析识别鼻咽癌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的调控通路

    目的 探讨鼻咽癌是通过调节哪些靶基因的表达影响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方法 以Sengupta等通过基因芯片数据(其中含10例正常鼻咽组织,31例鼻咽癌组织)分析所得的831个鼻咽癌与正常鼻咽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为基础,根据新的基因组信息以及设定差异表达值的小阈值260,筛选出246个有效基因.对这246个基因进行基于文献挖掘的基因功能分析和网络构建,后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246个基因与鼻咽癌、EB病毒、转移、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侵袭等关键词特异相关.其中,52个基因已知与血管生成相关(P=0.00001),19个基因构成了血管生成基因网络(P=0.0042);21个基因已知与淋巴管生成相关(P=0.00001),6个基因构成了与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网络(P=0.0226).包含PTGS2在内的8个基因参与NFκB信号通路已知在小细胞肺癌中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P=7.87E-07).包含STAT1及CXCL10等在内的5个基因参与了Toll样受体通路(P=0.00176).结论 PTGS2和NFκB共同调控鼻咽癌血管生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可能与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它们的相互作用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佳怡;黄坤;黄仲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Ang-2、Tie-2和VEGFR-2表达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水平,探讨3者在大肠癌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SP方法,检测118例大肠癌组织中、40例癌旁组织及40例肠道良性疾病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8%、69.49%和61.0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5.00%、17.50%和17.50%及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35.00%、32.50%和32.50%;(P值均<0.05);大肠癌组织中2个或3个因子共同表达率为61.02%,明显高于单个因子阳性表达率(15.25%);癌组织中MVD表达量为(31.43±10.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61±3.76)和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16.89±3.83)(P<0.05).三者表达与CEA和MVD均呈正相关(P<0.05).Ang-2的表达与CA19-9呈正相关(P<0.05),Tie-2和VEGFR-2的表达则与CA19-9无关(P>0.05);根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者和未复发转移者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Ang-2、Tie-2和VEGFR-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关.

    作者:刘新兰;李亦功;魏建敏;赵艳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颞叶癫痫患者双侧钩束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来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钩束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探讨颞叶癫痫患者钩束结构损害对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录2007年1月~2011年07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TLE患者30例(左侧14例,右侧16例)和1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测量其双侧钩束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及纤维束的平均长度,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中左侧钩束FA值较右侧钩束FA值高(P<0.01);左侧TLE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左侧钩束的FA值低(P<0.01),右侧钩束的FA值与正常组右侧钩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TLE中左侧钩束的FA值较正常组左侧钩束FA值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钩束FA值降低,与正常组右侧钩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和右侧TLE患者同组间两侧钩束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两组患者组内的纤维束平均长度比较及两组患者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人的左侧钩束较右侧钩束的FA值高;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的TLE,钩束FA值左侧优势不存在,并均出现左侧钩束FA值降低,揭示了TLE患者左侧钩束白质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有助于寻找TLE患者执行控制功能损害的可能的原因.

    作者:刁丽梅;陈子蓉;黄东红;余璐;李丽萍;郑金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