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田菲;徐子海;莫莉;朱超华;陈超敏

关键词:CT共轨技术, 鼻咽癌, 在线校位, 摆位误差纠正
摘要:目的 评价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西门子CTVision系统的扇形束CT(SOMATOM OPEN CT),对2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每次照射前摆位后获取CT图像,通过系统自带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患者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偏移中心点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移床在线进行误差校正.结果 27例患者共进行CT扫描110次,X、Y、Z三方向位移偏差值为(-0.16±1.68)、(0.25±1.66)、(0.33±1.09)mm.结论 CT共轨技术能精确快速测量患者体位和靶区位置空间误差,可改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及p38MAPK活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小剂量UTI组(D组)和大剂量UTI组(E组),8只/组.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24 h后行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EF)及短轴缩短率(FS),并分离左心室心肌,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p38 MAPK表达.结果 造模24 h后,A、B、C、D和E组大鼠左室EF值(%)分别为77.13±3.76,76.88±3.64,56.13±4.16,55.00±3.12,66.50±3.46,FS(%)分别为43.50±3.70,44.00±3.38,28.13±1.81,26.13±2.70,38.00±2.07.与B组相比,C、D和E组的EF和FS均显著降低(P=0.000,0.000和0.002),但E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C和D组(P=0.000和0.000),D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541和0.166);各组大鼠心肌p-p38/p38MAK相对表达率比值分别为0.34±0.15,0.28±0.15,0.79±0.12,0.75±0.12,0.29±0.07.与B组比较,C组、D组p-p38/p38MAPK比值明显升高(P=0.001),C组与D组升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682),E组较C组显著下降(P=0.001),与B组比无显著差异(P=0.972).结论 大剂量UTI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p38MAPK磷酸化有关.

    作者:彭娜;向定成;罗国新;苏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气体(氙气、七氟醚、异氟醚)全麻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至2012年10月,收集相关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的文献,仔细阅读获取的文献摘要和全文后并对其参考文献进行追踪,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丙泊酚与氙气比较的文献2篇;丙泊酚与七氟醚比较的文献7篇;丙泊酚与异氟醚比较的文献4篇,共包括7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麻醉对比氙气麻醉、七氟醚麻醉、异氟醚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分别为1.62(95% CI为0.81~3.23,P=0.533)、0.67(95% CI为0.39~1.14,P=0.830)、0.20(95% CI为0.08~0.50,P=0.925).综合评价结果:丙泊酚麻醉对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为0.68(95% CI为0.47~0.98,P=0.189).Egger检验P=0.011显示有发表偏倚.结论 丙泊酚麻醉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但囿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及质量,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大样本及严谨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作者:许德奖;杨威;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的预后作用

    目的 评估淋巴结转移率(LNR)在Ⅲ期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随访收集Ⅲ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与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2.5月,5年总DFS和OS分别为51.8%和56.3%.术后病理标本获取的中位淋巴结数为10个,转移淋巴结中位数为3个.根据LNR分布的四分位数分组为LNR1 (LNR≤0.125),LNR2 (0.125<LNR2≤0.260),LNR3 (0.260<LNR3≤0.500)和LNR4(LNR4>0.500),其5年DFS分别为64.2%、53.5%、41.8%和25.7%(P<0.05);5年OS分别为68,1%、60.8%、49.2%和3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结数目和LNR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淋巴结获取的数目分层(≤12个淋巴结,>12个淋巴结)分析,LNR的预后作用独立于获取淋巴结数.结论 LNR具有独立的预后作用并且优于TNM分期中的淋巴结分期预后作用.

    作者:梁建忠;魏宜胜;赵楚雄;洪楚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正常和Ⅰ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脂联素(APN)及其受体(AdipoRs)在正常和1型糖尿病(T1DM)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M小鼠模型.建模2月后,分离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视网膜、脉络膜,分别提取总蛋白和总RNA.采用BCA法和ELISA检测视网膜、脉络膜中总蛋白和APN浓度;采用qPCR检测视网膜和脉络膜中APN受体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中AdipoRs的表达情况.结果 APN及其受体在小鼠视网膜、脉络膜中呈现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APN 、AdipoR1在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表达量上升,AdipoR2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APN、AdipoR1可能在Ⅰ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蔺涛;何峰;雷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DK4蛋白在胞浆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评估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统计学方法分析CDK4蛋白在胞浆中表达以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CDK4蛋白在肺癌胞浆中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增高(P=1.000).然而.在肺癌组织中,CDK4表达上调正向相关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0.001,P=0.001).预后分析表明,CDK4蛋白在胞浆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多变量分析显示,CDK4在胞浆中过表达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利因素(P<0.001).结论 CDK4蛋白在细胞胞浆中过表达也促进肺癌的发病过程,且其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不利因子.

    作者:张月;周颖;刘真;方唯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干细胞MDR1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MDR1表达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ER、PR、Her-2及CK5/14的水平划分为5个分子亚型,分为5组,通过PCR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癌干细胞MDR1表达,分析乳癌干细胞中MDR1表达量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LuminalA型组癌干细胞MDR1量(0.26±0.04)和Luminal B型组(0.31±0.03)少,两组MDR1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ER-2+型组乳腺癌干细胞MDR1量(0.56±0.05)明显多于A组和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sal-like型癌干细胞的MDR1量(0.98±0.01)和Normal-like型的MDR1量(0.90±0.15)多,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多于LuminalA型/B组、HER-2(+)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干细胞MDR1表达与其分子分型有关.

    作者:杨国华;薛芳沁;陈晓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5月,对25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术前进行常规X线平片(平片),CT平扫及三维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以二维灰度DICOM格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 4.1软件重建个性化虚拟骨折模型,将个性化三维构建模型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折的分型上进行对照分析,以明确骨折的分型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对25例患者进行随访(8~35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5例肱骨近端骨折中,X线平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的为15例;CT平扫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的为20例;三维CT可明确诊断及分型的为22例;个性化三维重建模型可明确诊断及分型的为25例.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肱骨骨折普遍于6个月后愈合,依据constant-murley评分,临床评分为70~100分,平均为88分.结论 术前利用CT数据源进行病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个性化三维构建,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出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能找出骨折小碎块的来源,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术前行个性化骨折三维重建,可弥补CT平扫与三维CT检查之间成像的不足,更精确骨折的诊断分型,便于临床医生在术前选择适当、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以提高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

    作者:唐芳根;金丹;黎健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小鼠钠通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钠通道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ALI组)和黄芪注射液组.观察各组12h后肺干湿质量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比例变化,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Q-PCR检测α-ENaC、TNF-α、IL-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ALI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检示黄芪注射液组肺组织炎症、充血水肿等情况有明显减轻.与NS组相比,ALI组α-ENaC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NF-α、IL-8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黄芪注射液组的α-ENaC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ALI组,TNF-α、IL-8mRNA表达位于3组居中水平.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急性肺损伤时炎症介质水平,上调ENaC表达,促进肺水肿液清除,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赵燕;何婧;管弦;王导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iR-216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20例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iR-216a的表达差异,探讨miR-216a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6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采用Agilent人micro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V12.0)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20例组织标本的miR-216a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iR-216a的表达显著低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P=0.000),miR-216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A19-9浓度、肿瘤分化程度、神经束膜侵犯、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T分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miR-216a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miR-216a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崔鹏;陈斯聪;区应亮;李少杰;区金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下调miR-21可以增强食管癌T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目的 研究miR-21下调对食管癌T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方法将含有反义miR21表达基因的载体转染至食管癌TE-1细胞系,嘌呤霉素筛选稳定下调miR21的食管癌细胞亚系,命名为TE-1-miR21-;荧光定量PCR检测TE-1-miR21-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测定TE-1和TE-1-miR2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RT-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TE-1和TE-1-miR21-细胞中β-catenin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E-1和TE-1-miR21-细胞中p75NTR+细胞的比例.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下调miR21的食管癌细胞亚系TE-1-miR2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21表达量明显下调;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提示TE-1-miR21-细胞较T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强;RT-PCR结果分析显示,TE-1-miR21-细胞与TE-1细胞的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的结果分析显示,TE-1-miR21-细胞在接受高剂量照射(8Gy,10 Gy)时,β-catenin蛋白量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TE-1-miR21-细胞中p75NTR+细胞的比例较TE-1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下调miR21可以增强食管癌TE-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下调miR21增强放射敏感性的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降低以及食管癌TE-1细胞中p75NTR+细胞比例减少有关.

    作者:李晓青;陈鑫;黄珊;车少敏;张晓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颞叶癫痫患者双侧钩束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来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钩束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探讨颞叶癫痫患者钩束结构损害对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录2007年1月~2011年07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TLE患者30例(左侧14例,右侧16例)和1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测量其双侧钩束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及纤维束的平均长度,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中左侧钩束FA值较右侧钩束FA值高(P<0.01);左侧TLE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左侧钩束的FA值低(P<0.01),右侧钩束的FA值与正常组右侧钩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TLE中左侧钩束的FA值较正常组左侧钩束FA值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钩束FA值降低,与正常组右侧钩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和右侧TLE患者同组间两侧钩束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两组患者组内的纤维束平均长度比较及两组患者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人的左侧钩束较右侧钩束的FA值高;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的TLE,钩束FA值左侧优势不存在,并均出现左侧钩束FA值降低,揭示了TLE患者左侧钩束白质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有助于寻找TLE患者执行控制功能损害的可能的原因.

    作者:刁丽梅;陈子蓉;黄东红;余璐;李丽萍;郑金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iR-199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miR-199a在肾细胞癌及癌旁相对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其相对表达量和肾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肾细胞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67例肾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miR-199a表达,分析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在肾细胞癌和癌旁相对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肾细胞癌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均值13.7倍(P=0.003).miR-199a的表达在不同肿瘤浸润程度及复发程度之间存在差别(P<0.05,x2=4.21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uhrman分级等无统计学关联(P>0.05).miR-199a下调组生存期明显低于对照组(Log-rank test,P=0.017).结论 miR-199a表达下调与肾癌患者原发肿瘤浸润程度、复发及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评估肾癌预后有价值的一种指标.

    作者:司彤;刘春晓;许凯;桂耀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离体猪肝机械灌注模型的建立及其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研究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建立离体猪肝机械灌注模型的可行性及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基础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对屠宰场获取的21例猪肝以双血管(经门静脉和肝动脉)、自体血灌注液、体外循环机离体灌注4h,监测肝脏的颜色、质地、质量、血流动力学(流量及压力)、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胆汁分泌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评价灌注效果.结果 19例猪肝同时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插管成功,2例肝动脉插管失败.灌注后4h肝脏质地柔软、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稳定且保持在相对正常的生理范围内,灌注3h内胆汁分泌量>3 ml/h,组织病理学显示脏组织总体无形态结构的改变.结论 离体猪肝机械灌注模型是稳定、可行的,能满足HIFU基础研究中的实验要求.

    作者:卜锐;邹建中;银丽;伍烽;孟世和;刘芳;赵欣;焦娇;杨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细菌内毒素体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实验模型的条件优化

    目的 优化细菌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实验模型的条件.方法 采用Hank's液灌洗小鼠腹腔,收集腹腔留居巨噬细胞,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作为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以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考察细胞浓度、LPS浓度、LPS刺激时长、培养液体积等因素对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并用已知药物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浓度对NO的产生具有关键性影响,适浓度为6×106个细胞/ml,96孔板中每孔 100 μl;LPS浓度<1 μg/ml时,NO的产生随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01),LPS浓度>1 μg/ml时,NO的增加的幅度明显下降,当LPS浓度为10 μg/ml时,NO产生达到峰值;NO的产生随LPS刺激时间的延长,其含量相应增加,24与48 h之间的增加幅度大于48 h与72 h之间的增加幅度(P<0.05);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与培养液的体积有一定关系,100 μl时的NO含量高.阿司匹林(1 mmol/L)、地塞米松(10 μmol/L)、环孢霉素A(10 μmol/L)均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P<0.001).结论 巨噬细胞浓度、LPS浓度、LPS刺激时长是建立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实验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荐方案为:巨噬细胞浓度5×106个细胞/ml,100μl/孔;LPS浓度10 μg/ml;LPS刺激时长24 h或48 h;培养液体积100~200 μl.

    作者:黄利;夏鸿;伦玉宁;余传林;张群;陈娜娜;雷林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西门子CTVision系统的扇形束CT(SOMATOM OPEN CT),对2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每次照射前摆位后获取CT图像,通过系统自带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患者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偏移中心点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移床在线进行误差校正.结果 27例患者共进行CT扫描110次,X、Y、Z三方向位移偏差值为(-0.16±1.68)、(0.25±1.66)、(0.33±1.09)mm.结论 CT共轨技术能精确快速测量患者体位和靶区位置空间误差,可改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

    作者:田菲;徐子海;莫莉;朱超华;陈超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鼠迷走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结果 迷走神经离断后1d和5d右侧背核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左侧背核相比有明显改变,神经元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大量iNOS染色阳性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较多NADPH染色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单侧迷走神经离断后可导致同侧迷走中枢背核发生逆行性改变.

    作者:周海洋;常业恬;戴茹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Ang-2、Tie-2和VEGFR-2表达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水平,探讨3者在大肠癌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SP方法,检测118例大肠癌组织中、40例癌旁组织及40例肠道良性疾病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ng-2、Tie-2及VEGFR-2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8%、69.49%和61.0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5.00%、17.50%和17.50%及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35.00%、32.50%和32.50%;(P值均<0.05);大肠癌组织中2个或3个因子共同表达率为61.02%,明显高于单个因子阳性表达率(15.25%);癌组织中MVD表达量为(31.43±10.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61±3.76)和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16.89±3.83)(P<0.05).三者表达与CEA和MVD均呈正相关(P<0.05).Ang-2的表达与CA19-9呈正相关(P<0.05),Tie-2和VEGFR-2的表达则与CA19-9无关(P>0.05);根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者和未复发转移者Ang-2、Tie-2和VEGFR-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Ang-2、Tie-2和VEGFR-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关.

    作者:刘新兰;李亦功;魏建敏;赵艳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入选的年龄在60岁(含)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d和后2d口服安慰剂或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两组造影后24、48 h及5d时血胱抑素C、尿素氮、肌肝、肌酐清除率和尿 β2微球蛋白、尿NAG酶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无论对照组还是治疗组,应用造影剂对患者肾功能均有明显影响(P<0.05).应用造影剂后24 h治疗组血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胱抑素C[(1.32±0.40)vs(1.50±0.58),P<0.05];尿β2微球蛋白[(206±89.4)vs(237.5±88)μg/L,P<0.05];尿NAG酶[(16.8±5.5)vs(20.1±6.1)U/L,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应用造影剂后48 h治疗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胱抑素C[(1.11±0.45)vs(1.34±0.46),P<0.05];尿素氮[(8.2±3.2) vs(9.2±3.7)mmol/L,P<0.05];肌肝(102.6±27.7)vs(112.4±40.8)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82.1±25.5)vs(71.3±44.5)μmol/L,P<0.05;尿β2微球蛋白[(234.9±108.0)vs(266.2±105.7)mmol/L,P<0.05];尿NAG酶[(20.5±4.1)vs(22.7±5.0)U/L,P<0.05].应用造影剂后5d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除血胱抑素C外,其他指标仍有显著差异:尿素氮[(7.2±2.8)vs(8.1±3.0)mmol/L,P<0.05];肌肝[(86.4±26.8)vs(96.3±35.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94.7±31.9)vs(86.2±21.0)ml/min,P<0.05];尿β2微球蛋白[(199.1±80.9)vs(232.5±92.1)μg/L,P<0.05];尿NAG酶[(16.6±5.0)vs(20.6±6.7)U/L,P<0.05].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5vs10/94,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惠海鹏;李开亮;李振彪;汪晶晶;高萌;韩学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紫杉醇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联合紫杉醇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鼻咽癌细胞CNE1、CNE2的增殖抑制效应;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LMWH和紫杉醇对鼻咽癌细胞CNE1、CNE2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200 U·ml-1 LMWH与0.1 μmol·L-1紫杉醇联合作用于CNE1、CNE2细胞24 h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66.70%、70.53%,较单用紫杉醇的迁移抑制率明显提高.同时LMWH与紫杉醇联合作用于CNE1、CNE2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也明显高于单用紫杉醇的作用.LMWH与紫杉醇均可下调MMP-9和HPA的表达,且合用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LMWH具有增强紫杉醇抑制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和HPA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配;赵素容;宋乐乐;浦龙健;蒋志文;刘浩;蒋琛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miR-19a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白头翁汤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研究miR-19a的表达,探讨其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0只c57小鼠,随机等分为4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治疗组(DSS+白头翁汤)和阳性对照组(DSS+5-ASA).给予各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3.5% DSS溶液以及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同等量的饮用水.每天观察并记录DAI评分,7d后处死小鼠,取肠道炎症组织观察病理变化.RT-qPCR方法检测miR-19a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及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SS+白头翁汤组的DAI评分及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DSS模型组,说明白头翁汤对于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疗效.模型组miR-19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DSS+白头翁汤组miR-19a的表达显著高于DSS模型组,提示白头翁汤可以通过增加miR-19a的表达而起到减轻炎症的作用.结论 白头翁汤对于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疗效,可能通过增加miR-19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周鹏志;刘凤斌;罗琦;孙嫣;丁飞跃;陈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