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奕文;刘启发;刘灿;吴秀丽;陈银葵;范志平;宣丽;张钰;江千里;赵婕;孙竞
目的 探讨Peroxiredoxin I(Prx I)沉默后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稳定表达Prx I shRNA的pGPU6-Prx I和阴性对照pGPU6-HK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pGPU6-HK组、pGPU6-Prx I组、pGPU6-HK+照射(ionizing radiation,IR)组、pGPU6-Prx I+IR组.用6MVX线照射裸鼠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称取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Prx I和Caspase3蛋白表达;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测定肿瘤组织中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裸鼠移植瘤模型,pGPU6-Prx I+IR组裸鼠移植瘤生长肿瘤明显迟缓,体积较小,抑瘤率为79.76%,与pGPU6-Prx I(34.92%)和pGPU6-HK+IR(56.94%)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给予pGPU6-Prx I及IR处理后,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多,Prx I和Rad51蛋白表达减少,而Caspase3和γ-H2AX蛋白表达增加,以pGPU6-Prx I+IR组更为显著,其Rad51蛋白下降了84.8%,γ-H2AX蛋白表达升高5.6倍(P<0.05).结论 沉默Prx I表达可提高乳腺癌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DNA双链断裂增加、DNA损伤后修复能力降低有关.Prx I可能是-个理想的乳腺癌放射增敏分子靶点.
作者:郭启帅;黄曦;李少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53例鼻咽癌石蜡档案标本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标本,分别行EBER和miR-BART22原位杂交及MAP3K5免疫组化检测;另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新鲜标本提取蛋白行MAP3K5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53例鼻咽癌EBER均阳性,49例miR-BART22阳性;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EBER和miR-BART22均阴性.MAP3K5在53例鼻咽癌组织中50例为阴性,癌巢周围粘膜组织呈阳性表达,3例弱阳性(+)表达.3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中,25例强阳性表达(++~+++),3例弱附性(+)表达,2例阴性;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慢性炎MAP3K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黏膜慢性炎MAP3K5蛋白表达值高于鼻咽癌(P=0.029).MAP3K5和miR-BART22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MAP3K5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黏膜上皮组织.MiR-BART22与之相反,在鼻咽癌中高表达,而黏膜慢性炎中缺乏.MAP3K5和miR-BART22在鼻咽癌中表达呈负相关.根据以上实验和相关文献,我们推测MAP3K5町能是EB病毒miR-BART22靶标基因,EB病毒miR-BART22通过抑制MAP3K5的表达,使相应磷酸化MAP3K5蛋白减少,进而下调MAPK通路下游基因蛋白的磷酸化,并行使对NPC细胞抑制凋亡、阻止分化并促进免疫逃逸等作用.
作者:江庆萍;刘少颜;何秀芳;彭娟;熊汉真;熊中堂;杨獄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手术室外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时,对气道采用不同管理方法的伞麻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拟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的神经外科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30人,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对患者气道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不插管静脉麻醉组(MAC组,10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静脉应用丙泊酚麻醉),喉罩置入组(LMA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和气管内捕管组(ETT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记录3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治疗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及麻醉后5min、1 h、麻醉结束时和结束后1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MAC组与LMA、ETT组相比:丙泊酚用量[g/(kg·min)]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6.07±5.41;35.83±5.80;34.61±3.68,P<0.05);患者发生体动、呛咳反应次数(次)有显著差异(9.90±3.07;2.51±1.50;0.82±0.93,P<0.05);苏醒时间(min)有显著差异(16.82±7.60;4.31±1.32;3.73±1.33,P<0.05);②血气分析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5 min和结束后1 h的PH、PaCO2、HCO3无显著差异;MAC组麻醉后1 h及麻醉结束前的血气分析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PH降低,PaCO2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手术室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麻醉应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与不插管镇静组和喉罩置人组相比,循环更加稳定,体动反应明显减少,苏醒更加完善,是更安全的手术室外麻醉方法.
作者:李萌萌;张庆红;刘瑛辉;岳丽;刘芝慧;郝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SD大鼠Atohl基因CDS,构建大鼠核转录因子Atohl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从SD大鼠结肠粘膜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Atohl基因CDS区序列并TA克隆至PMD-19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将Atohl基因连接于含有EGFP和内部核糖体转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site,IRES)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P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扩增得到大鼠Atohl CDS区长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与GeneBank公布的参考序列对比,有两处碱基发生突变,但克隆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完全一致,两处碱基应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为无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表达.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Atohl已正确地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转染293T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蛋白的表达,P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Atohl 的mRNA和蛋白能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Atohl-IRES2-EGF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tohl的功能、作用机制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国玺;祝康;朱珠;侯瑾;韦俊荣;许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睥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 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4).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l、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作者:李新瑜;熊伟;韩路军;张雪林;邱士军;李绍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评价应用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关节内侧、左髋关节外侧疼痛2年,并且MR检查显示疼痛局部骨挫伤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切开行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术前记录疼痛部位、Lysholm评分,及MR表现.术后1年进行回访,记录疼痛、Lysholm评分、MR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月患者局部疼痛消失,术后1年时Lysholm评分南术前63分恢复至术后95分.复查MR显示局部骨挫伤表现消失.而关节镜下观察膝关节内并无特异表现.结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临床表现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股骨内上髁、髋关节大粗隆外侧骨突部位疼痛为主.下肢力线可正常.MR以疼痛局部骨挫伤为主要表现.关节镜下无特异发现,切开局部成形术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胶原类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胶原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COL1A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粘膜表达上调2.78倍(P<0.00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黏膜分别上调1.07、1.15、1.27、1.16倍(P>0.05).结论 在OSCC癌变过程中,COL1A1 mRNA过表达,可能是OSCC的-个靶基因;COL1A1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作者:吕晓智;陈万涛;张陈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OGTT)动态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值的一致性,评价在快速变化的血糖应激状态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精确性.方法 对49例空腹血糖3.9~11.0 mmol/L的门诊志愿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并在第3天行OGTT,检测0、30、60、90、120min静脉血糖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Clarke误差表格分析(EGA)分别评价整个OGTT期间及各血糖状态下CGMS的精确性.结果 CGMS测定值和静脉血糖值在整个OGTT期间、血糖稳定阶段、血糖急升阶段和血糖急降阶段时的r分别为0.928、0.901、0.924和0.902(P值均<0.001),EGA显示均有95%以上的结果落在A区和B区.结论 OGTT期间的CGMS测定值和静脉血糖值相关性良好,EGA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CGMS可较精确性地反映OGTT期间快速血糖变化.
作者:陈志;沈洁;徐玲玲;符霞军;李际敏;马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方法 构建pET32-CD96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2+-NTA树脂纯化蛋白并免疫家兔,以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质粒pET32-CD96经测序鉴定,通过SDS电泳显示能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7 00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HL-60细胞提取蛋白及原核表达的人CD96蛋白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构建并表达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获得高滴度抗血清,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建明;刘飞;谭坪海;王丽娜;李沫;陈中华;李松;龙一飞;李有强;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部超声显示左肾占位.行左肾和肿物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肿瘤为来源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对病人随访了12个月,目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超声检查未见复发征象.基于本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作者:吴武生;李绍林;黄凯滨;魏清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DNA3.0-RGC32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扩增RGC32的全长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获得重组质粒pcDNA3.0-RGC32,转染SW480细胞,采用G418筛选单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中RGC32的表达水平,并制作转染前后SW480细胞骨架标本,并采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pcDNA3.0-RGC3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载体后细胞中RGC32的表达馈明显增多.转染重组质粒前,SW480细胞骨架中微丝纤维束少而短、极性不明显;转染重组载体后的细胞微丝纤维束数量增多,变长,有了明显的极性,并且可见细胞膜向前伸出丝状结构的伪足或者是片状结构的伪足,细胞骨架发生了重组,并且过表达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结论 通过过表达RGC32,促进细胞骨架重组,有利于细胞运动,推测细胞骨架重组是RGC32促进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
作者:田杰;徐川;杨敏慧;李祖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 I~Ⅱ级,分为男、女性别组,每组各40例,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酸碱4个剂量组,每组10例.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第1次反应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顺式阿曲库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男、女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男性顺式阿曲库铵ED95值为67.4±4.4μg/kg,女性ED95值为48.7±1.0.μg/k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起效时间在性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有显著影响,女性对顺式阿曲库铵较男性敏感.
作者:石鸿金;梁启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CIN)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241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241例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和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对照组)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巾的表达阳性率(68.9%vs15.5%,P<0.05);FASCIN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MN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大体分型无关;FASCIN蛋白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FASCIN蛋白未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结论 FASC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FASCIN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秦艳茹;汤虹;乔俊静;李芳芳;艾教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 用融合蛋白CAC免疫SD大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3000时,给大鼠海马CAl区注射聚集态Aβ1-40.2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病理学检测.结果 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大鼠血清中Aβ体的滴度达到了1:3000.未经CAC免疫的大鼠,在海马内注射AB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低,注射区可见细胞损伤和刚果红染色的淀粉样沉积,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浸润.CAC免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淀粉样沉积面积减少或几乎消失.结论 融合蛋白CAC免疫可抑制海马内注射Aβ的毒性作用,促进其降解和排出.
作者:冯改丰;胡海涛;靳辉;王唯析;钱亦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人正常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及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为研究对象,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分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5羟维生素D,处理组.各处理因素作用细胞总时间为24 h.跨上皮电阻测量仪测量标准化单细胞层跨上皮电阻(TER),比较各组TER差别.进一步用实时定量PCR观测各处理组紧密连接蛋白ZO-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5羟维生素D,处理组TER(P<0.05)显著增高,但各浓度的25羟维牛素D3对ZO-1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可以使气道上皮通透性减低,但这种效应并非通过上调气道上皮ZO-1表达实现的.
作者:周晓婷;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官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有利的方法.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预注麻黄素和术前预充万汶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取胎盘组织进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血管的方法,进行胎盘绒毛间质内微血管体视学研究.结果 麻黄素组心率,低血压发生率和脐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微血管体积密度明显小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官产腰麻前应用万汶预扩容能增加母体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母体循环稳定.通过体视学分析,扩容有利于增加子宫胎盘血量,从而改善胎儿血供和氧供.
作者:帅兵;彭雪梅;李瑞满;李雅兰;胡东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评价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两他赛与顺铂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局部中晚期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30例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组,B:30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组.放射剂量为64 Gy/30次/6周.结果 近期疗效,总有效率(CR+PR)调强化疗组的90%好于适形放疗组的80%,但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调强化疗组86.7%、70.0%、66.7%及适形化疗组的70.0%、63.3%、6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肺V20、V30,调强化疗组有优势(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在目前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晓丹;石兴源;周同冲;张伟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作者:邓明尧;吴国平;冯旭霞;罗江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制结肠液囊管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对结直肠吻合口漏进行有效的一期修复.方法 将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处理组采用结肠液囊管对结肠吻合口漏进行一期修补,对照组以传统一期吻合口漏缝合近段结肠造瘘,二期结肠回纳手术.在修补术后第7、14、21天检测吻合口漏愈合情况:吻合口漏部位的愈合强度--爆破压、愈合部位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结肠液囊管能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两组均无动物死亡,无肠管狭窄及坏死.术后第7、14天处理组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第21天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应用结肠液囊管技术一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是安全、可靠且有效.特别是在结直肠吻合口漏48~72 h以上,腹腔严重感染的环境下能有效修复结直肠吻合口漏.
作者:王纯忠;黄宗海;沈三弟;史福军;陈飞;李建国;张全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噬菌体表达文库构建和免疫筛选方法来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自身抗原候选分子.方法 提取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组织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长链cDNA,用噬菌体载体构建表达文库,用风湿热患者血清免疫筛选该库,对筛选获得的自身抗原基因进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和免疫反应结合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组织噬菌体表达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3.3×106pfu/ml,重组率为99%,81%外源片段大于1 kb.通过免疫筛选方法获得了自身抗原RHDAG1,该自身抗原与人类角蛋白18同源,能与活动性风湿热患者血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结合,而与体检健康人血清无结合.结论 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筛选和获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自身抗原;本研究提示自身抗原RHDAG1可成为风湿热和威风心病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作者:孟锦绣;李运雄;朱平;李玲;卢聪;郑少忆;李广华;余细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