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王雪妮;刘泽;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
目的 探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同肠吻合口狭窄17例(23侧);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5±6.28岁;单侧狭窄11例,双侧狭窄6例;回肠膀胱术后吻合口狭窄13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21例(25侧).结果 试验组17例(23侧)全部随访,治愈12侧,好转7侧,无效4侧,总有效率达82.6%.对照组随访18例(21侧),治愈11侧,好转7侧,无效3侧,总有效率达85.7%,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34.12±7.52)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7.42±10.35)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1.54±6.15)ml,对照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03.16±32.6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4±0.35)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12±1.19)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术后留置双D-J管治疗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创伤小、安全,疗效较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郁华亮;叶林阳;林茂虎;杨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评价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两他赛与顺铂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局部中晚期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30例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组,B:30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组.放射剂量为64 Gy/30次/6周.结果 近期疗效,总有效率(CR+PR)调强化疗组的90%好于适形放疗组的80%,但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调强化疗组86.7%、70.0%、66.7%及适形化疗组的70.0%、63.3%、6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肺V20、V30,调强化疗组有优势(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及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在目前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晓丹;石兴源;周同冲;张伟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大胡蜂窝乙醇抽提物(WCE)对60%酸性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WCE按照0、25、100和150mg/kg的剂量对Wistar大鼠连续灌胃8 d,然后用60%的酸性乙醇诱导胃溃疡,比较不同处理组大鼠胃粘膜的病变程度、髓过氧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同时分析WCE体外抗二苯基三硝基肼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与0mg/ks WCE灌胄组相比,25、100和150 mg/kg WCE灌胃组的胃溃疡程度下降了44.2%~87.1%;胃粘膜髓过氧物酶活性下降了16.4%~56.6%,胃粘膜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0.5、1.47和1.83倍.此外,WCE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二丁基羟基甲苯.结论 通过降低胃粘膜自由基的破坏性和中性粒细胞的渗漏性,WCE能显著抑制60%酸性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和溃疡形成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作者:徐学清;余乐;刘叔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对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53和P16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加入终浓度10-6mol/L AngII诱导细胞衰老,建立内皮细胞衰老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ngII模型组和枸杞多糖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内皮细胞衰老状态;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II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β-gal阳性染色率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多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53、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给予枸杞多糖处理后改善了细胞衰老状态,β-gal阳性染色率减少,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存活率增多,P53、P16蛋白的表达较AngII组下调.结论 枸杞多糖能够抑制AngII 诱导HUVE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53及P16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刘凌;王雪妮;刘泽;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制结肠液囊管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对结直肠吻合口漏进行有效的一期修复.方法 将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处理组采用结肠液囊管对结肠吻合口漏进行一期修补,对照组以传统一期吻合口漏缝合近段结肠造瘘,二期结肠回纳手术.在修补术后第7、14、21天检测吻合口漏愈合情况:吻合口漏部位的愈合强度--爆破压、愈合部位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结肠液囊管能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两组均无动物死亡,无肠管狭窄及坏死.术后第7、14天处理组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第21天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应用结肠液囊管技术一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是安全、可靠且有效.特别是在结直肠吻合口漏48~72 h以上,腹腔严重感染的环境下能有效修复结直肠吻合口漏.
作者:王纯忠;黄宗海;沈三弟;史福军;陈飞;李建国;张全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增生肥厚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SS),平均年龄57.8岁.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的黄韧带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53.5岁.术前采用MRI的Tl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β和PDGF-BB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Western Blot)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的蛋白表达.结果 退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厚度(5.30±1.12)mm明显厚于对照组(2.80±1.53)mm(P<0.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β和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呈阳性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退变增乍肥厚黄韧带的PDGF-BB蛋门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的过度表达,表明它在腰椎黄韧带增生退变导致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宇;许学猛;吴少鹏;夏雄智;李参天;邓崇礼;陈建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m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大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和21 d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作者:张兰兰;曹琼;胡子有;颜晓慧;吴炳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屋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P 1)蛋白分子中与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相结合的表位序列的鉴定.进而获得基于串联表位的小分子低毒过敏原以作为新的免疫治疗剂.方法 采用全蛋白序列重叠扫描法对DerP 1蛋白进行全表位筛选,即合成了覆盖DerP 1全蛋白222个氨基酸的31段各含15个氨基酸的多肽,且相邻肽段间有8个氨基酸的重叠.并将这些肽段按点状同相多肽合成法依顺序合成于纤维膜上.再将该膜与由数份过敏血清组成的血清池孵育,经抗人IgE-HRP二抗结合及X光片显影后对阳性点进行灰度比对及分析.结果 经对X光片阳性点的比对及分析,我们确定出了DerP 1过敏原蛋白中的3个强阳性表位序列.它们是位于第85~99位的氨基酸序列(表位1,Epl),第106~120位的氨基酸序列(表位2,Ep2)及第190~204位的氨基酸序列(表位3,Ep3).结论 我们获得了Der P 1中3个15肽的线性IgE结合表位(B细胞表位)序列.证实了Der P 1分子中存在IgE结合的线性表位.为进一步构建T/B细胞串联表位的小分子低毒过敏原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钟志美;郑传东;王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方法 构建pET32-CD96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2+-NTA树脂纯化蛋白并免疫家兔,以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质粒pET32-CD96经测序鉴定,通过SDS电泳显示能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7 00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HL-60细胞提取蛋白及原核表达的人CD96蛋白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构建并表达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获得高滴度抗血清,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建明;刘飞;谭坪海;王丽娜;李沫;陈中华;李松;龙一飞;李有强;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SD大鼠Atohl基因CDS,构建大鼠核转录因子Atohl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从SD大鼠结肠粘膜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Atohl基因CDS区序列并TA克隆至PMD-19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将Atohl基因连接于含有EGFP和内部核糖体转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site,IRES)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P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扩增得到大鼠Atohl CDS区长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与GeneBank公布的参考序列对比,有两处碱基发生突变,但克隆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完全一致,两处碱基应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为无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表达.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Atohl已正确地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转染293T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蛋白的表达,P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Atohl 的mRNA和蛋白能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Atohl-IRES2-EGF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tohl的功能、作用机制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国玺;祝康;朱珠;侯瑾;韦俊荣;许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和顺铂(TXP)联合化疗方案对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其毒性.方法 我们对22名转移性鼻咽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21 d为一周期的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60 m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14(63%)例获得部分缓解,2(9%)例获得完全缓解,5(23%)病情稳定.该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2%,1年生存率为68%,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和14个月.主要毒付作用为骨髓抑制,7(32%)例患者经历3/4级粒细胞缺乏症,5(23%)例患者出现3/4级贫血;其他毒付反应均可耐受或可逆.结论 TXP方案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转移性鼻咽癌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与近期文献结果有可比性.
作者:陈斯泽;陈雪梅;丁颖;王希成;张帆;莫凯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手术室外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时,对气道采用不同管理方法的伞麻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拟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的神经外科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30人,采用全身麻醉,根据对患者气道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不插管静脉麻醉组(MAC组,10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静脉应用丙泊酚麻醉),喉罩置入组(LMA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和气管内捕管组(ETT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记录3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治疗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及麻醉后5min、1 h、麻醉结束时和结束后1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MAC组与LMA、ETT组相比:丙泊酚用量[g/(kg·min)]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6.07±5.41;35.83±5.80;34.61±3.68,P<0.05);患者发生体动、呛咳反应次数(次)有显著差异(9.90±3.07;2.51±1.50;0.82±0.93,P<0.05);苏醒时间(min)有显著差异(16.82±7.60;4.31±1.32;3.73±1.33,P<0.05);②血气分析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5 min和结束后1 h的PH、PaCO2、HCO3无显著差异;MAC组麻醉后1 h及麻醉结束前的血气分析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PH降低,PaCO2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手术室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麻醉应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与不插管镇静组和喉罩置人组相比,循环更加稳定,体动反应明显减少,苏醒更加完善,是更安全的手术室外麻醉方法.
作者:李萌萌;张庆红;刘瑛辉;岳丽;刘芝慧;郝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融合蛋白CAC(HBcAg与β-淀粉样肽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对大鼠海马内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 用融合蛋白CAC免疫SD大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β抗体的滴度.当滴度大于1:3000时,给大鼠海马CAl区注射聚集态Aβ1-40.2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病理学检测.结果 融合蛋白免疫5次后,大鼠血清中Aβ体的滴度达到了1:3000.未经CAC免疫的大鼠,在海马内注射AB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低,注射区可见细胞损伤和刚果红染色的淀粉样沉积,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浸润.CAC免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淀粉样沉积面积减少或几乎消失.结论 融合蛋白CAC免疫可抑制海马内注射Aβ的毒性作用,促进其降解和排出.
作者:冯改丰;胡海涛;靳辉;王唯析;钱亦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 I~Ⅱ级,分为男、女性别组,每组各40例,术前无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心肺、肝肾功能正常,酸碱4个剂量组,每组10例.记录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第1次反应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顺式阿曲库铵的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男、女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反应曲线,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男性顺式阿曲库铵ED95值为67.4±4.4μg/kg,女性ED95值为48.7±1.0.μg/k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起效时间在性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有显著影响,女性对顺式阿曲库铵较男性敏感.
作者:石鸿金;梁启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卵清蛋白(3-Hydroxyphthalic anhydride-modified ovalbumin,HP-OVA)体外对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活性.方法 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将3-羟基.邻苯二甲酸酐(HP)修饰卵清蛋白(OVA),合成酸酐修饰蛋白HP-OVA;选用HSV-2 333病毒株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细胞)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OVA的体外抗HSV-2病毒活性及其对Vero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镜检观察HP-OVA对17株阴道收集的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酸酐修饰卵清蛋白HP-OVA对HSV-2病毒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为23.56±8.33 μg/ml,且其对病毒作用靶细胞毒性较低,CC50>1 mg/ml,对17株阴道乳酸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MIC>1 mg/ml.结论 酸酐修饰蛋白HP-OVA体外有较好的抗HSV-2病毒的活性,有望被开发为预防性传播性疾病的候选杀微生物剂.
作者:何丽丽;段江曼;裘佳寅;于飞;刘叔文;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胶原类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中胶原基因COL1A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COL1A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粘膜表达上调2.78倍(P<0.001).COL1A2、COL4A1、COL4A2、COL5A2 mRNA在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黏膜分别上调1.07、1.15、1.27、1.16倍(P>0.05).结论 在OSCC癌变过程中,COL1A1 mRNA过表达,可能是OSCC的-个靶基因;COL1A1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作者:吕晓智;陈万涛;张陈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DNA3.0-RGC32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扩增RGC32的全长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获得重组质粒pcDNA3.0-RGC32,转染SW480细胞,采用G418筛选单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中RGC32的表达水平,并制作转染前后SW480细胞骨架标本,并采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pcDNA3.0-RGC3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载体后细胞中RGC32的表达馈明显增多.转染重组质粒前,SW480细胞骨架中微丝纤维束少而短、极性不明显;转染重组载体后的细胞微丝纤维束数量增多,变长,有了明显的极性,并且可见细胞膜向前伸出丝状结构的伪足或者是片状结构的伪足,细胞骨架发生了重组,并且过表达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结论 通过过表达RGC32,促进细胞骨架重组,有利于细胞运动,推测细胞骨架重组是RGC32促进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
作者:田杰;徐川;杨敏慧;李祖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8~2010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68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34例(A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34例(B组);正常健康组21例(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阳性率,评定SLE损伤指数.结果 A、B两组治疗前CD4+CD25+T细胞阳性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阳性率均有明显升高,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A组比较稳定,B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SLE患者的CD4+CD25+T有明显升高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作者:李毓阳;戴永江;邓斌;粱雄安;谢志杰;陈海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CIN)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241例食管癌患者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241例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和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对照组)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巾的表达阳性率(68.9%vs15.5%,P<0.05);FASCIN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MN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大体分型无关;FASCIN蛋白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FASCIN蛋白未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结论 FASC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FASCIN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秦艳茹;汤虹;乔俊静;李芳芳;艾教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作者:邓明尧;吴国平;冯旭霞;罗江宾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