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勇勤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 学科内涵, 问题, 发展策略
摘要:剖析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医护理学概念的内涵予以解释,并提出应重视高层次和专科人才培养、加强理论研究、适应社会需求、扩大发展空间等发展策略,以期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我院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495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自行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积极应答率为64.89%,总均分为(3.67±0.95)分,问卷5个维度按积极应答率的高低降序排列依次为执行意向、管理期望、科室文化、惩罚环境、报告认知.②年龄、护龄、职称与报告的认知和态度呈正相关(P<0.01).③岗位、护龄是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④年龄、科室文化、惩罚环境、管理期望是不良事件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是较正向的.年龄、护龄越大,职称、岗位越高,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越正向.岗位、护龄影响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年龄、科室文化、惩罚环境、管理期望影响不良事件执行意向.建议医院针对目标群体的需求和特点,采取更具敏感性的干预策略;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安全问题,开展系统化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促进不良事件的报告行为.

    作者:练敏;陈湘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进入急诊科的新护士28人设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进入急诊科的新护士31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护士在知识、技能、奖惩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得分和受表彰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作者:崔秋霞;单君;郁红霞;陈小燕;吉云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届和2012届在北京市某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参加科研训练的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2011届为对照组,采用目前“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2012届为干预组,在“双导师”科研训练模式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组研究对象科研知识、态度得分均在干预后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10名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三个主题: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可提升本科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本科生应尽早开始护理科研培训.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双导师”制科研教学的不足,可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教学的方法.

    作者:黄静;李小红;孔祥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观摩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卓越七步教学法的体会

    总结了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教育培训中心的卓越七步教学法指导原则.卓越七步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它将如何了解学员、导向学生思维、设计课程方案、创造学习环境、准备学习资料、进行有效评价、学员参与教学7个相关联、相层叠的步骤运用于教学.

    作者:孟燕;高祖梅;罗伟;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

    目的: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降低ICU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防治CRBSI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处理和管理手段.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应用FOCUS-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针对CRBSI发生的风险环节和因素,采取系统的预防和管理手段,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手卫生、重视监测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和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措施,并应用核查表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CRBSI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4‰ ~ 9.82‰下降到0~ 1.82‰,达到预期目标(≤3‰).结论:FOCUS 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CRBSI发生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希西;曾登芬;杨文群;姚娟;简福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增强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年龄、性别及病程为配对条件,将92例人组高血压患者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人),干预组给予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社区护理干预,共干预6个月.结果:在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治疗依从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血压控制,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少飞;李华萍;宁晓东;林婕;郑翠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前30例)和观察组(后3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训练前、训练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普遍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30天后各项评分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作者:王丽香;李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运用华森人文关怀思想指导优质护理服务专业实践

    吉恩·华森理论以人本主义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人文科学导引出的关怀因素为核心.该理论认为,人本主义哲学和价值体系是护士科学护理的基础.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是两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体验,这种体验使关怀的双方都能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关怀者和被关怀者都能得到人格上的升华,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

    作者:周群;李惠玲;王海芳;眭文洁;杨惠花;葛建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精神科应急预案情景模拟培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法应用于精神科应急预案培训的效果.方法:对全院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分别进行噎食、自缢、冲动应急预案的培训,培训方式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微格教学,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应急预案培训后,各级护士理论及操作成绩、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及核心制度掌握情况均较培训前提高(P<0.01);冲动患者约束率从20.2%下降到16.3% (P<0.01).结论:精神科有效地应用情景模拟法实施应急预案的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降低冲动患者的约束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王剑英;赵淑琴;李栓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以Delphi法构建职业生涯早期军队文职护士职业成熟度他评指标的研究

    目的:应用Delphi法构建军队医院职业生涯早期文职护士职业成熟度他评指标.方法:采用Delphi法进行3轮专家咨询,汇总、分析专家意见,构建各级指标.结果:终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和50个四级条目构成的职业成熟度他评指标体系,其重要性赋值均大于3.5,一、二、三级指标及条目的协调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研究专家代表性好,结果可靠性强,构建的文职护士职业成熟度他评指标为职业发展提供了评判依据.

    作者:高秀娟;毕越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士长的病人安全态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护士长的病人安全态度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护理管理者进行病人安全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对2012年7月参加山西省某次护理管理者培训的544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西省护理管理者对病人安全的认知态度总体上较为积极.三级医院护士长在工作条件维度及团队协作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二级医院护上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护士长对病人安全态度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医院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并对护士长进行团队协作培训;急诊科、门诊、手术室等科室的护士长安全态度令人担忧,须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科室安全文化,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董艳;周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可利用资源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一般状况、出院准备度及出院后可利用的资源情况.方法:采用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出院准备度调查表、出院后可利用资源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1例,年龄中位数为70岁,平均服药种类为4.21种,ESSEN评分在3分及其以上者45例(78.95%),Barthel指数评分在60分及其以下者13例(21.31%);出院准备度调查中,照顾维度平均得分(4.44分)大于4分,其余各维度均小于4分;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中,独居者有15人(41.67%);55位家庭附近有社区卫生机构的患者中,30位(54.55%)认为自己不会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不相信其技术.结论:脑卒中患者年龄大、服药种类多、危险因素多、复发风险高;患者出院准备不足,在出院时存在未被满足的卫生服务需求,且出院后可利用的资源不足.应关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卫生服务需求,拓展护理工作领域,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作者:董玉静;李葆华;万巧琴;孙静;侯淑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12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自2010年以来,以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为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化.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优质护理服务已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亮点之一.护理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获得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另一方面是要获得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的满意,只有护患双方都满意,改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客观地评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完成了112所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住院患者体验与满意度监测及护士体验与满意度监测的研究工作,以期达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提高护理质量、调动护士积极性的目的.此项调查由中卫医疗评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郭燕红;于晓初;王圣友;李蕾;张立新;王志稳;孟莉;王曼莉;吴欣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发展与展望

    手术室护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伴随着近代外科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及麻醉学等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与研究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医学领域,手术室作为外科乃至医院中一个重要部门,是手术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一个关键场所,因此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方法集结之地,许多医学领域的高科技产品、设备都首先应用于手术室,这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给以完成手术配合工作为中心任务的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除此以外,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改变、全球化带来的新的文化问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等因素均影响着并将持续影响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发展.

    作者:王彩云;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压疮风险评估会诊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管理的方法,以降低高危患者在体位安置时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会诊单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管理.结果:236例压疮高危患者中,220例无压疮发生,16例术后发生难免性压疮.结论: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会诊单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因为体位安置不当导致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曹建萍;刘美春;黄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运用品管圈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的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作者:石岚;徐卫英;董赟;王烈亮;戈卓;吴毓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远程管理模式选择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对延续护理服务 ——以网络为媒介的远程管理模式的接受程度及其选择与否的原因.方法:对106位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让患者自由选择“门诊随诊结合远程管理”“门诊随诊结合电话随访”或“仅门诊随诊”方式中的一种,同时询问其选择原因.结果:20.75%的患者选择远程管理模式;选择不同模式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入住科室、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及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院糖尿病患者对远程管理模式接受程度不高,不熟悉上网操作或家中不具备上网条件是患者不选择网络远程管理的主要原因.因此,可将三种管理方式结合,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管理模式.

    作者:徐玲丽;周佩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的发展与现状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明确指出,护理管理必须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提高管理效率.手术室作为对外科患者集中进行手术干预的场所,手术室护理岗位承担着为围术期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的责任.随着外科技术、麻醉技术以及消毒灭菌技术的进步,手术室护理岗位也随之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单一角色到专业化角色的发展过程.如今,在复杂的手术室环境中,如何合理运用护理人力资源,既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手术患者护理的连续性、可及性和安全性,终促进手术室护理专业化岗位体系的建立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后,本文综合各种信息对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胡嘉乐;王惠芬;阮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文版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应指数量表信度及效度研究

    目的:评价中文版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应指数量表(C-ACSRI)的信度及效度.方法:采用翻译并修订的C-ACSRI对2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以Cronbach's α系数检验总量表及态度、信念分量表的信度,Kuder-Rechardson 20 (K-R20)系数检验知识分量表的信度,结果分别为0.81(总量表)、0.79(知识)、0.87(态度)、0.71(信念).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分量表与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8 ~ 0.82,P<0.01;主成分分析经方差大正交旋转后,知识分量表抽取2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31.6%,态度、信念分量表抽取3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61.0%.结论:中文版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应指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可作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筛查、测量的工具.

    作者:曹英娟;曹秀玲;娄凤兰;高晖;刘庆红;Patricia M Davidson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泌尿外科病房医护同组排班的效果评价

    2012年我院泌尿外科采用了医护同组排班模式,即相对固定的护士对应固定的医疗小组,与该医疗小组负责相同的病人,完成病人的所有治疗和护理工作,并在查房时随同该组医生一起查房.这种排班模式不仅直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加强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观念,而且有效减少了病人及家属的咨询次数及呼叫次数,让护士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从而提高了医、护、患三者满意度.

    作者:刘晓妍;王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