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噻肟处理的城市河流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bla_(CTX-M)多样性的研究

陆素颖;李天宇;周宏伟

关键词:头孢噻肟, T-RFIP, 底泥, 微生物群落结构, bla_(CTX-M)
摘要:目的 研究抗生素(头孢噻肟)作用下河流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耐药基因bla_(CTX-M)多样性.方法 应用基于16S rRNA的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分别在0、6.4、64和320 mg的头孢噻肟作用下,城市河流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并通过巢式PCR,分析其耐药基因bla_(CTX-M)的多样性变化.结果 T-RF特征峰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抗生素浓度处理,与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实验室处理时间会导致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变化.PCR结果 表明:随实验室处理时间的延长,耐药基因bla_(CTX-M)多样性下降.结论 对已承受排放废水污染的河流沉积物,由于其中富含大量的耐药菌群,其总体菌群结构对抗生素的作用不敏感.同时,对非原位开展的菌群结构研究,实验室处理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结肠灌洗I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I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I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灌洗组和常规组平均失血量分别(255.5±137.5)ml和(240.5±14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流质进食时间灌洗组分别(3.1±0.8)、(4.5±0.6)、(5.2±0.5)d,常规组分别(2.4±0.5)、(3.5±0.4)、(4.7±0.7)d,灌洗组较常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晚(P<0.05).术后住院时间灌洗组[(11.5±2.7)d]与常规组[(10.9±2.8)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症,经有效术中结肠灌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I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作者:潘春球;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韩述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衰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9只慢性心衰犬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9):采用开胸直接心肌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照组(n=10):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及术后5周行血液动力学检查,病理缉织标本行Desmin和Brd-U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 (1)术后5周,实验组dP/dtmax、MAP、LVSP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组心肌注射部位可见存活细胞,经Desmin和Brd-U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证实来自于移植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结论 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慢性心力衰竭犬的血液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李冬云;范利;何昆仑;刘宏斌;范明;刘淑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乳腺癌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518例乳腺钼靶X线受检者中2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分析其月经生育史、乳腺良性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关系.结果 月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与乳腺癌发生无显著相关;流产次数增多,乳腺癌危险性增加;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正相关;而哺乳则与乳腺癌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发病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及流产次数多.

    作者:曾艳;徐茂盛;谭世奇;殷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射频温度及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 解剖大鼠坐骨神经,使用不同的射频热凝温度及作用时间,观察不同状态下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作用前后的变化.方法 解剖70只成年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分组予以30、50、55、60、70℃不同射频热凝作用时间,另30~50℃每隔5℃一组予以60 s射频热凝作用时间,观测处理前后坐骨神经MCV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作用前后MCV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55℃10 s时);50℃以下处理组处理前后MCV与射频作用时间并无相关关系;55℃不同时间组,除55℃处理组15、20、25、30 s时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无相关关系及50 s以上无法测出数据外,其余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60 s不同温度组(50℃以下)与MCV各参数呈正相关;55℃50 s以及60℃10 s以上处理组无法测出MCV.结论 低温射频热凝(50℃以下)对于MCV有明确影响,与时间无相关关系,机制尚不明确;同时予以一定温度的射频热凝,只要予以适当够长的热凝时间,同样可以取得完全阻滞MCV的作用;当予以高温射频时,阻断神经传导的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罗高权;刘晓加;彭凯润;刘雁;杨红军;杨忠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的救治:1例报告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不少见,但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甚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洁妹;吴乃强;曾伟鹏;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 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人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人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5、1324、988、1210和988 pg/ml.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显著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程度对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安松涛;李凌;高传玉;齐艳艳;马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大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简称假体置换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简称切开固定组).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部分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48例,随访40例.疗效优16例、良1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5.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3例,随访36例.疗效优9例、良12例、可8例、差7例,优良率58.3%;同时,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相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昊;查振刚;林宏生;候辉歌;冯永洪;李劫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可溶性Aβ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肽段Aβ与具有强助溶作用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从而经济有效地获得具有天然免疫原性的Aβ肽段,为深入研究A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方法 用PCR法扩增Aβ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含有麦芽糖结合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MAL-c2中,经测序后再将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杆菌TB1中进行诱导表达.经多聚麦芽糖亲和色谱的纯化获得MBP-Aβ融合蛋白.再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Aβ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 测序结果 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与Aβ序列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Aβ融合蛋白被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 表明Aβ及其融合蛋白可被其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的Aβ融合蛋白并经纯化和酶解后获得了Aβ纯肽段,为AD病机理的研究及其病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朱瑞;郑传东;王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及细胞因子变化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设立治疗组45例,口服中药加阿奇霉素10 mg/(kgod)静脉点滴,对照组45例,单纯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发热消失时间、咳喘及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作者:刘迪军;郑彬;蔡保欢;周望梅;余壁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对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的影响

    目的 鼻内镜术后应用自制中药液加西药液冲洗鼻腔,观察对鼻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鼻内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0000 U)和地塞米松(5mg),于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鼻腔冲洗,前两个月2次/d,第3个月1次/d.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洗液250 ml冲洗.术中、术后3个月用鼻内镜取患者鼻道窦口周围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术后黏膜iNOS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实验组及对照组iNOS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实验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用中西药液结合冲洗鼻腔可以通过调节鼻腔黏膜的iNOS修复鼻息肉术后黏膜,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作者:郭童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陈旧性眼部化学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陈旧性眼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陈旧性眼部化学伤(伤后大于3月)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及角膜溃疡30例(30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人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8周.结果 28眼原上皮缺损区恢复光滑透亮,角膜溃疡全部或部分修复,治愈率达93.3%.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为病灶角膜提供了健康干细胞来源,恢复了眼表屏障功能;人羊膜本身无抗原性,且具有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使其成为角膜上皮移行及生长的支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陈旧性眼化学烧伤的手段.

    作者:王军;尹东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官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官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官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 ER、VIM、CEA和p16在官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官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 在传统三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官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著.

    作者:胡维维;陶金华;李广民;许欣;杨秀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在局部感染及败血症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评价

    目的 评价血清PCT浓度在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不同感染病例的PCT、CRP、WBC、neu%和lym%,以SPSS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并采用binary logistc回归建立预测概率模型,获得新的统计量,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结果 PCT在血培养阳性、阴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52.52,P<0.001),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2处的Youden指数大,灵敏度为63.3%.特异性为86.8%;PCT、CRP、WBC、neu%和lym%的AUC分别为:0.700、0.765、0,636、0.618和0.648;PCT联合CRP、1ym%检测的AUC为0.776,在0.566处的Youden指数结果 大,其诊断灵敏度为63.8%,特异性为84.7%.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PCT联合WBC、CRP和1ym%等指标可提高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刘飞;王前;曾方银;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烧伤创面的手段,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我们已经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RT-PCR法检测HSV-tk基因的表达,在给与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脂质体介导的tk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给予GCV后可诱导表达tk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

    作者:杨磊;高建华;王甲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牙周膜细胞条件培养基促PC12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中是否存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条件培养基与PC12细胞共培养的方法 研究hPDLF是否分泌具有活性功能的NGF.结果 在hPDLF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的PC12细胞长出突起,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对照组及NGF抗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仅有少量长出突起.结论 本研究通过体外研究初次显示培养的hPDLF分泌NGF蛋白,提示NGF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在牙周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中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作用.

    作者:徐娟;刘洪臣;徐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ZD6474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ZD6474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ZD6474、阿霉素单药及其联合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ZD6474单药及阿霉素单药对MCF-7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P<0.05).ZD6474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阿霉素则使细胞阻滞于S期.两药联用后同时阻滞于G0/G1及S期.联合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ZD6474和阿霉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

    作者:沈洁;何本夫;阮健;赵鹏;缪景霞;郑航;罗荣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吗啡-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目的 应用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盐酸吗啡的壳聚糖微球并考察初始吗啡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缓释性能的影响.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50000,脱乙酰度大于或等于90%的壳聚糖100 mg,分别加入盐酸吗啡20、30、40、50 mg溶于2%的乙酸制成20 mg/ml的吗啡壳聚糖乙酸溶液作为水相,缓慢加入到15 ml含0.75 ml司盘80的大豆油中电动搅拌700 r/min.温度35℃,乳化时间1.5小时.乳化完成后以微量注射泵缓慢滴入10 mg/ml的三聚磷酸钠溶液进行交联,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分别为5:1、7:1、9:1,交联时间2h.丙酮、无水乙醇去油干燥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曲线.结果 微球载药量随初始吗啡量的增加而增加,包封率随初始吗啡量的增加而减小,交联剂用量越大缓释作用越明显.结论 制备的吗啡-壳聚糖缓释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作者:李雅兰;廖锦华;胡冬华;陈文斌;周长忍;鲁璐;容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基转移酶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80例鼻咽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MGMT含量后分为低MGMT组(18例)和高MGMT组(62例)作为对照,然后对放射敏感性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低MGMT组放射高度敏感率15/18(83.3%),低度敏感率3/18(16.7%);高MGMT组放射高度敏感率28/62(45.2%),低度敏感率34/62(54.8%).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393;P=0.036<0.05).结论 MGMT含量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明显相关,测定MGMT含量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永斌;张宏;谢强;刘兴京;周涛;赵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食源致病菌96微孔板DNA诊断芯片的研制及在一起食物中毒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 研制能同时检测9种常见食源致病菌的96微孔板DNA诊断芯片.方法 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Stx1和Stx2)、志贺氏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等9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首先选择合适的保守基因,设计种特异性的PCR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和检测探针,通过参数优化建立一管多重PCR扩增体系;然后按5×5的阵列格式将探针点制到96微孔板的微孔内,通过条件优化建立稳定的PCR产物与固化探针的微孔杂交体系;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结果 20株标准菌株验证已建立的食源致病菌微孔板DNA诊断芯片,获得比较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该芯片在采样后12 h内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的结果相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新型食源致病菌96微孔板DNA诊断芯片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为快速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技术.

    作者:莫秋华;李强;林继灿;谭华;涂承宁;叶立青;刘志明;杜坚;孙虹;李书香;王献煌;杨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玄参佳采收期的研究

    目的 确定玄参的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00 mm,5 μm),乙腈-1%冰醋酸溶液(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78 nm处测定哈巴俄苷的含量.结果 玄参药材中的哈巴俄苷含量以11月底为高.结论 玄参药材的佳采收期为11月底.

    作者:陈仕恒;谢昭明;李顺祥;何慧玲;李峰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