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徐茂盛;谭世奇;殷亮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中是否存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条件培养基与PC12细胞共培养的方法 研究hPDLF是否分泌具有活性功能的NGF.结果 在hPDLF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的PC12细胞长出突起,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对照组及NGF抗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仅有少量长出突起.结论 本研究通过体外研究初次显示培养的hPDLF分泌NGF蛋白,提示NGF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在牙周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中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作用.
作者:徐娟;刘洪臣;徐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黄体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100 nM黄体酮刺激黄体酮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T-47D和MCF-748小时后,用MTT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黄体酮刺激MCF-7和T-47D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可以下调MCF-7和T-47D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黄体酮能够促进培养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抗黄体酮治疗可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赵嘉佳;王辛;霍中军;罗深秋;熊静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十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20 mg/d,睡前),非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十替米沙坦基础上不用他汀类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 mmol/L.入组时和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及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s-CRP、左室功能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他汀组12月后,LDL-C较入组时下降33,2%.非他汀组较入组时无变化.他汀组12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较入组时明显增加(P值<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LN及IMT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林泽鹏;张志伟;张荣奎;舒平春;吴仕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脂联素(ADPN)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 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可表达球形脂联素的pIRES2-EGFP-gAd质粒用脂质体介导经腹腔转染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ADPN干扰组(DA组)和空载体转染组(DP),分别给予相应处理8周后,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留取肾组织切片观察光镜下的病理改变并测定肾组织ROS释放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模型组大鼠UAER显著上升,肾组织ROS释放量增加(P<0.05),DM、DA、DP各组之间尿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与DM组相比,DA组血糖和HbAlc有所下降,ROS释放明显减少(P<0.05).光镜下DM组大鼠大部分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质大量增生,节段性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脱落,肾小球内细胞数显著增多、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与DM组相比,脂联素干预组以上病变均有减轻.与对照组相比DM组肾组织eNOS水平下降.p-AMPK蛋白表达下调(P<0.05),脂联素干预组eNOS水平也有下降,但较DM组升高,p-AMPK蛋白表达亦高于DM组(P<0.05).结论 脂联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刺激AMPK磷酸化,抑制ROS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eNOS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袁芳;刘映红;田俊玮;彭佑铭;刘伏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黄疸.经腹部X线、消化道钡剂造影、CT、MRI等影像学手段以及纤维内镜取活组织检查或手术探查确诊.十二指肠为高发部位,占54.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55.8%.中位生存期19.2个月,1年生存率55.4%,小肠腺癌接受化疗者的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与未化疗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842).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应尽早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刘哲峰;焦顺昌;杨俊兰;戴广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烧伤创面的手段,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我们已经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RT-PCR法检测HSV-tk基因的表达,在给与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脂质体介导的tk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给予GCV后可诱导表达tk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
作者:杨磊;高建华;王甲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 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 .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 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 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_(1/2)分别为117.8和119.8 ng·ml~(-1),24和12 h.8793.2和6861.15 ng·h·ml~(-1),43.7491和38.7743 h,65.799和46.166h.A、B、C三组均未测到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C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均未测到.结论 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中包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
作者:余让辉;陈仲清;陈辉;傅卫军;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的抗炎与修复作用的效果.方法 将50只vista大鼠随机分成5组,洗必泰治疗组、低、中、高浓度臭氧水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各10只.首先在大鼠背部造成实验性感染性伤口,感染成功后48h进行治疗,每天1次,9d为1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3、6、9d后分别对感染伤口的变化进行观察,抽取鼠尾静脉血检查白细胞计数,切取皮肤、肌肉组织标本进行光镜病理分析.结果 与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各臭氧水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洗必泰治疗组,其中10 mg/L与20 mg/L浓度组的优于5 mg/L组,前两者治疗效果相当.
作者:黄华军;余斌;林庆荣;王博炜;陈辉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的上下牙列缺损病例有效实用并且价格较低廉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严重交错咬合的上下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进行单纯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或固定与活动联合修复咬合重建,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咀嚼效率的检测.结果 固定与活动联合修复咬合重建对咀嚼效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结论 固定与活动联合修复咬合重建是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的上下牙列缺损病例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胡胜;陈茂冲;黄瑞涛;陈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鼻内镜术后应用自制中药液加西药液冲洗鼻腔,观察对鼻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鼻内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0000 U)和地塞米松(5mg),于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鼻腔冲洗,前两个月2次/d,第3个月1次/d.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洗液250 ml冲洗.术中、术后3个月用鼻内镜取患者鼻道窦口周围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术后黏膜iNOS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实验组及对照组iNOS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实验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用中西药液结合冲洗鼻腔可以通过调节鼻腔黏膜的iNOS修复鼻息肉术后黏膜,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作者:郭童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4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miR-21表达.结果 茎环real-time 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4.849±1.813)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1.133±0.291)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后两组间miR-21表达无明显差异.miR-21表达随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结论 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并且与卵巢癌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娄艳辉;杨兴升;王福玲;钱金花;黄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考察利多卡因纳米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 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及各组份比例;Zeta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态及体系类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比较含5%利多卡因的纳米乳、凝胶和酊剂的累积透皮吸收量Q和表观皮肤透皮速率(Kp)值,分析利多卡因纳米乳的透皮渗透类型.结果 利多卡冈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9.8±14.4) 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介于15.1~45.5 nm之间,2%介于77.9~261.3 nm之间;纳米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纳米乳的Kp值(3.07±0.74 cm·h~(-1))显著高于凝胶[(1.27±0.35) cm·h~(-1)]和酊剂[(0.97±0.18) cm·h~(-1)],纳米乳的透皮速率为[(69.82±7.48)μg·cm~(-2)·h~(-1)]透皮过程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过程.结论 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纳米乳各组份比例的方法 简便、准确,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的方法 较为全面,利多卡因纳米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皮肤局麻透皮给药制剂.
作者:朱晓亮;李国锋;曾抗;陈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解剖大鼠坐骨神经,使用不同的射频热凝温度及作用时间,观察不同状态下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作用前后的变化.方法 解剖70只成年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分组予以30、50、55、60、70℃不同射频热凝作用时间,另30~50℃每隔5℃一组予以60 s射频热凝作用时间,观测处理前后坐骨神经MCV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作用前后MCV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55℃10 s时);50℃以下处理组处理前后MCV与射频作用时间并无相关关系;55℃不同时间组,除55℃处理组15、20、25、30 s时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无相关关系及50 s以上无法测出数据外,其余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60 s不同温度组(50℃以下)与MCV各参数呈正相关;55℃50 s以及60℃10 s以上处理组无法测出MCV.结论 低温射频热凝(50℃以下)对于MCV有明确影响,与时间无相关关系,机制尚不明确;同时予以一定温度的射频热凝,只要予以适当够长的热凝时间,同样可以取得完全阻滞MCV的作用;当予以高温射频时,阻断神经传导的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罗高权;刘晓加;彭凯润;刘雁;杨红军;杨忠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 进行诊断及分期.对照病理结果 ,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158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共937枚(N1、N2及N3),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76.1%、49.0%、77.6%,准确度为68.4%; 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0%、77.4%和92.4%,准确度为87.3%.结论 PET/CT显示为阳性的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则可能不需行此项检查.
作者:李向东;尹吉林;柳伟坤;欧阳习;周崝;乔贵宾;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猝死型冠心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基本的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抢救措施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同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400 mg静脉推注.观察两组病例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0.5h、再灌注1h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超氧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及SOD水平与复苏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水平较低,SOD、NO水平较高(P<0.05);两组复苏后其他心肌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使血清NO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MDA水平降低,并使LDH、CK、CK-MB水平降低,抑制对心肌的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
作者:刘志宁;赵庆霞;尤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同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型V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为Apo Ee4携带者24例和非携带者51例两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画钟测验分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ε4等位基因携带者TC、LDL-C高于非携带者,MMSE积分低于非携带者.治疗后两组TC、TG、LDL-C都明显低于治疗前,ε4等位基因非携带者TC的下降幅度高于携带者.ε4等位基因携带者MMSE积分高于治疗前,MMSE、画钟测验积分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Apo Eε4携带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可能独立于降脂.
作者:顾萍;王坚;邵加庆;杜宏;张凯;蒋卫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及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方法 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患者结果 .结果 65例患者455个冠状动脉节段,64排螺旋CT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达54.6%、95.1%、85.5%,分近、中远段比较,64排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近段符合率高于远段.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关则劲;谭世奇;周永生;黄向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不少见,但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甚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洁妹;吴乃强;曾伟鹏;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YP2D6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HSLE患者与吸毒及正常对照基因多态性.结果 HSLE病人CYP2D6/C188、CYP2D6/L2938、CYP2D6/G4268基因突变率均高于正常人.结论 解毒酶CYP2D6基因缺陷与HSLE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周亮;陆兵勋;尹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Mogensen DN诊断标准分为III、IV、V期.其中IV期患者根据尿蛋白水平分为IV早期(尿蛋白<1.5 g/d)、IV中期(1.5 g/d<尿蛋白<2.5 g/d)和Ⅳ晚期(尿蛋白>2.5 g/d).各期患者再随机给予4种治疗方案:PGE1组、PGE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ACEI组和空白对照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1年的24h尿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1)III期及IV早期患者:PGE1+ACEI组和PGE1组治疗后15 d及1年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GE1+ACEI组下降幅度始终大于ACEI组(P<0.01或P<0.05).(2)IV中期及IV晚期患者:PGE1+ACEI组治疗后15 d及1年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始终大于ACEI组(P<0.01).PGE1组治疗后15d时,两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1年时两指标下降幅度减小且水平高于ACEI组(P<0.05).(3)V期患者:PGE1+ACEI组和PGE1组治疗后15 d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大于ACEI组(P<0.01).治疗后1年时,PGE1+ACEI组的两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但仍低于ACEI组:PGE1组及ACEI组的两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G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优于晚期.PGE1与ACEI联合应用疗效好,随访1年时疗效仍好于单用前列腺素E1及ACEI.
作者:李鹏飞;牟亚汝;辛颖;曲勇;廖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