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斌;张宏;谢强;刘兴京;周涛;赵荡
目的 评价血清PCT浓度在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不同感染病例的PCT、CRP、WBC、neu%和lym%,以SPSS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并采用binary logistc回归建立预测概率模型,获得新的统计量,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结果 PCT在血培养阳性、阴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52.52,P<0.001),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2处的Youden指数大,灵敏度为63.3%.特异性为86.8%;PCT、CRP、WBC、neu%和lym%的AUC分别为:0.700、0.765、0,636、0.618和0.648;PCT联合CRP、1ym%检测的AUC为0.776,在0.566处的Youden指数结果 大,其诊断灵敏度为63.8%,特异性为84.7%.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PCT联合WBC、CRP和1ym%等指标可提高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刘飞;王前;曾方银;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hHGF抗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应用包含20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ImaGene3.0检测hHGF转染的肝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其中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存在表达上调基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用RT-PCR方法 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周期素、细胞因子相关蛋白、糖脂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因子等,RT-PCR验证参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几种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STAT1和MAPK1表达明显上调,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 一致.结论 hHGF转染肝癌细胞系存在基因表达差异,可能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物质代谢相关过程及细胞信号转导系统.hHGF可能通过激活JAK/STAT通路和MAPK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灏;陈景良;向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中是否存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条件培养基与PC12细胞共培养的方法 研究hPDLF是否分泌具有活性功能的NGF.结果 在hPDLF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的PC12细胞长出突起,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对照组及NGF抗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仅有少量长出突起.结论 本研究通过体外研究初次显示培养的hPDLF分泌NGF蛋白,提示NGF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在牙周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中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作用.
作者:徐娟;刘洪臣;徐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小切开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周定,加自体髂骨植骨,并结合CPM功能锻炼.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达88.5%.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满意.
作者:孙景福;李保良;陈美珠;吴任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及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方法 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患者结果 .结果 65例患者455个冠状动脉节段,64排螺旋CT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达54.6%、95.1%、85.5%,分近、中远段比较,64排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近段符合率高于远段.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关则劲;谭世奇;周永生;黄向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乳腺癌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518例乳腺钼靶X线受检者中2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分析其月经生育史、乳腺良性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关系.结果 月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与乳腺癌发生无显著相关;流产次数增多,乳腺癌危险性增加;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正相关;而哺乳则与乳腺癌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发病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及流产次数多.
作者:曾艳;徐茂盛;谭世奇;殷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 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 .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 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 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_(1/2)分别为117.8和119.8 ng·ml~(-1),24和12 h.8793.2和6861.15 ng·h·ml~(-1),43.7491和38.7743 h,65.799和46.166h.A、B、C三组均未测到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C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均未测到.结论 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中包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
作者:余让辉;陈仲清;陈辉;傅卫军;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鼻内镜术后应用自制中药液加西药液冲洗鼻腔,观察对鼻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鼻内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0000 U)和地塞米松(5mg),于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鼻腔冲洗,前两个月2次/d,第3个月1次/d.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洗液250 ml冲洗.术中、术后3个月用鼻内镜取患者鼻道窦口周围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术后黏膜iNOS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实验组及对照组iNOS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实验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用中西药液结合冲洗鼻腔可以通过调节鼻腔黏膜的iNOS修复鼻息肉术后黏膜,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作者:郭童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黄体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100 nM黄体酮刺激黄体酮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T-47D和MCF-748小时后,用MTT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黄体酮刺激MCF-7和T-47D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可以下调MCF-7和T-47D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黄体酮能够促进培养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抗黄体酮治疗可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赵嘉佳;王辛;霍中军;罗深秋;熊静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1,RB-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方法 扩增RB-1基因编码区的全长序列,并加上FLAG标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其重组于CMV载体中.利用酶切、序列分析鉴定克隆正确性.转染PC-3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克隆的RB-1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Western Blot检测到RB-1有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RB-1真核表达载体,其能够在PC-3中高效表达,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
作者:陆斌;宋先璐;宋方丽;赵善超;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pDsRed2-Nl-SDF-lα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其在MSCs内的表达.方法 设计并合成SDF-1α基因引物,用RT-PCR法从小鼠平滑肌细胞中扩增出带有Xhol与EcoRI酶切位点的SDF-1α基因片段,将SDF-1α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上,酶切和测序鉴定.培养小鼠MSCs并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鉴定.通过脂质体将pDsRed2-N1-SDF-1α转染入小鼠MSCs.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的MSCs表达SDF-1α蛋白的情况.结果 扩增出的基因片断大小与基因文库中已知的SDF-1α序列大小完全相符,酶切也得到目的 基因片断,测序结果 显示与已知的SDF-1α序列相同,成功构建pDsRed2-Nl-SDF-1α真核表达载体.培养的细胞经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pDsRed2-N1-SDF-1α表达载体转染到MSCs,24 h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SDF-1α融合蛋白表达.结论 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小鼠MSCs中表达SDF-1α蛋白.
作者:李明;张世忠;邹志浩;郭燕舞;卢凤飞;姜晓丹;寇盛斌;卢国辉;李振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4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miR-21表达.结果 茎环real-time 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4.849±1.813)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1.133±0.291)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后两组间miR-21表达无明显差异.miR-21表达随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结论 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并且与卵巢癌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娄艳辉;杨兴升;王福玲;钱金花;黄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大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简称假体置换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简称切开固定组).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部分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组48例,随访40例.疗效优16例、良1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5.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3例,随访36例.疗效优9例、良12例、可8例、差7例,优良率58.3%;同时,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相对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昊;查振刚;林宏生;候辉歌;冯永洪;李劫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内固定植骨融合与Cage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手工检索中文文献,并询问相关厂家及研究者.纳入所有脊柱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共计702例进行评价,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Meta分析结果 显示:两种手术方式的融合率各研究间的同质性较好(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合并后效应量OR=3.08,95%CI(2.01,4.72);两种手术方式的总体疗效各研究间有异质性(I2=53.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后效应量OR=2.45,95%CI(1.25,4.80);手术并发症的3个研究之间同质性较好(I2=0%),Meta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4,95%C1(1.14,4.38),P=0.02].结论 内固定植骨融合组与Cage植骨融合组相比能显著提高融合率,总体疗效方面较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并发症的发生率稍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孙永建;裴国献;姜晓锐;魏宝富;王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索(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视网膜组织可见bcl-2蛋白表达,染色阳性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5±1.2)个.模型组和EPO组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P<0.01).EPO组第7天、14天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 rhEPO可以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rhEPO保护急性高眼压引起的兔眼视网膜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建明;宋艳萍;孙乃学;惠娜;赵世平;胡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 进行诊断及分期.对照病理结果 ,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158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共937枚(N1、N2及N3),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76.1%、49.0%、77.6%,准确度为68.4%; 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0%、77.4%和92.4%,准确度为87.3%.结论 PET/CT显示为阳性的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则可能不需行此项检查.
作者:李向东;尹吉林;柳伟坤;欧阳习;周崝;乔贵宾;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不少见,但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甚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洁妹;吴乃强;曾伟鹏;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 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人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人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5、1324、988、1210和988 pg/ml.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显著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程度对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安松涛;李凌;高传玉;齐艳艳;马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烧伤创面的手段,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我们已经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RT-PCR法检测HSV-tk基因的表达,在给与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脂质体介导的tk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给予GCV后可诱导表达tk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
作者:杨磊;高建华;王甲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脂联素(ADPN)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 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可表达球形脂联素的pIRES2-EGFP-gAd质粒用脂质体介导经腹腔转染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ADPN干扰组(DA组)和空载体转染组(DP),分别给予相应处理8周后,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留取肾组织切片观察光镜下的病理改变并测定肾组织ROS释放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模型组大鼠UAER显著上升,肾组织ROS释放量增加(P<0.05),DM、DA、DP各组之间尿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与DM组相比,DA组血糖和HbAlc有所下降,ROS释放明显减少(P<0.05).光镜下DM组大鼠大部分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质大量增生,节段性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脱落,肾小球内细胞数显著增多、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与DM组相比,脂联素干预组以上病变均有减轻.与对照组相比DM组肾组织eNOS水平下降.p-AMPK蛋白表达下调(P<0.05),脂联素干预组eNOS水平也有下降,但较DM组升高,p-AMPK蛋白表达亦高于DM组(P<0.05).结论 脂联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刺激AMPK磷酸化,抑制ROS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eNOS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袁芳;刘映红;田俊玮;彭佑铭;刘伏友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