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球;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韩述岭
目的 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导烧伤创面的手段,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移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我们已经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V-tk,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RT-PCR法检测HSV-tk基因的表达,在给与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脂质体介导的tk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给予GCV后可诱导表达tk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
作者:杨磊;高建华;王甲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了引入CpG基序的lvg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lvgA/CpG,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方法 将特定CpG基序作为核酸佐剂构建于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侧翼,定向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构建重组质粒pclvgA/CpG,体外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IH3T3细胞.结果 通过测序证实真核表达质粒pclvgA/CpC中lvgA/CpC克隆片段长为657 bp,推测lvgA基因编码蛋白大小约为27.7 Ku,lvgA基因及两侧翼原设计CpG基序完整扩出,测序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符合.用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瞬时表达.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嗜肺军团菌pclvgA/CpG真核表达质粒,并在NIH3T3细胞检测到其瞬时表达信号.
作者:景彩霞;杨加周;刘明杰;徐佳楠;关望;许颖;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静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等综合治疗对维护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安全性.方法 对91例按照标准人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溶栓后6h给予东菱迪芙10BU静脉滴注,溶栓后12 h给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溶栓后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 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T、APTT均延长,但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二组FIB均降低,但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B降低明显,尤以第1、2为明显(P<0.01,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治疗能有效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并且相对安全.
作者:刘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不少见,但并发下齿槽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甚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洁妹;吴乃强;曾伟鹏;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I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I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灌洗组和常规组平均失血量分别(255.5±137.5)ml和(240.5±14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流质进食时间灌洗组分别(3.1±0.8)、(4.5±0.6)、(5.2±0.5)d,常规组分别(2.4±0.5)、(3.5±0.4)、(4.7±0.7)d,灌洗组较常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晚(P<0.05).术后住院时间灌洗组[(11.5±2.7)d]与常规组[(10.9±2.8)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症,经有效术中结肠灌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I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作者:潘春球;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韩述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黄体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100 nM黄体酮刺激黄体酮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T-47D和MCF-748小时后,用MTT方法 检测细胞增殖,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黄体酮刺激MCF-7和T-47D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可以下调MCF-7和T-47D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黄体酮能够促进培养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抗黄体酮治疗可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赵嘉佳;王辛;霍中军;罗深秋;熊静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嗜铬蛋白A(CgA)在人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病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CgA在89例人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gA在乳腺正常和增生组织中均没有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有表达,发生率16.7%.其表达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的表达无差异.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生原因可能是干细胞受微环境因素影响在细胞分化不成熟的同时出现其他方向分化或转分化;可考虑将CgA作为常规检测项目筛查此类型乳腺癌的.
作者:陈颖欣;李连宏;孙杰;王波;王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4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miR-21表达.结果 茎环real-time 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4.849±1.813)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1.133±0.291)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后两组间miR-21表达无明显差异.miR-21表达随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结论 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并且与卵巢癌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娄艳辉;杨兴升;王福玲;钱金花;黄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清PCT浓度在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不同感染病例的PCT、CRP、WBC、neu%和lym%,以SPSS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并采用binary logistc回归建立预测概率模型,获得新的统计量,计算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佳诊断点.结果 PCT在血培养阳性、阴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52.52,P<0.001),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2处的Youden指数大,灵敏度为63.3%.特异性为86.8%;PCT、CRP、WBC、neu%和lym%的AUC分别为:0.700、0.765、0,636、0.618和0.648;PCT联合CRP、1ym%检测的AUC为0.776,在0.566处的Youden指数结果 大,其诊断灵敏度为63.8%,特异性为84.7%.结论 PCT在败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PCT联合WBC、CRP和1ym%等指标可提高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刘飞;王前;曾方银;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实验性前房积血继发高眼压时角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各10只,每组随机一眼作为实验眼,另一眼作为对照眼;第一、二、三组实验眼前房内注射自血形成高眼压,维持时间分别为3、5、8d,对照眼做同样的操作,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于第3、5、8d分别测量3组实验兔的实验眼及对照眼的角膜厚度:并取3组兔实验眼及对照眼角膜并分别进行光镜检查,观察前房积血形成高眼压的实验跟随着时间延长有无角膜血染发生;角膜基质水肿、弹力纤维变化、新生血管等情况;嗜酸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变化情况,以及角膜各层病理变化与对照眼进行比较,结果 用两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角膜厚度的组间比较,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术后第三组角膜水肿重,角膜厚度大,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基质弹力纤维间隙增大,纤维扭曲变形很重.角膜边缘区可见新生血管长入,可见嗜酸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纤维细胞;三组均显示后半部分水肿较前半部分明显.结论 实验性前房积血并发高眼压的角膜组织的病理结果 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角膜水肿越来越重;前房积血并发高眼压8d角膜未出现血染,此时角膜后弹力纤维可见断裂现象,这预示:此时应积极处理高眼压及前房出血,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作者:王凤云;陆晓和;张彩霞;白浪;张静;钟彦彦;王双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陈旧性眼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陈旧性眼部化学伤(伤后大于3月)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及角膜溃疡30例(30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人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8周.结果 28眼原上皮缺损区恢复光滑透亮,角膜溃疡全部或部分修复,治愈率达93.3%.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为病灶角膜提供了健康干细胞来源,恢复了眼表屏障功能;人羊膜本身无抗原性,且具有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使其成为角膜上皮移行及生长的支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陈旧性眼化学烧伤的手段.
作者:王军;尹东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脑卒中患者共2637例,随机进入组织化卒中病房(研究组)和普通神经科病房(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结果 研究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2.00%、0.90%、74.94%和22.16%;对照组则为3.26%、1.02%、74.01%及21.71%.研究组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较普通神经科病房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吴婉玲;卢锡林;郑民缨;梁伟;姚晓黎;胡正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肽段Aβ与具有强助溶作用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从而经济有效地获得具有天然免疫原性的Aβ肽段,为深入研究A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方法 用PCR法扩增Aβ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含有麦芽糖结合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MAL-c2中,经测序后再将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杆菌TB1中进行诱导表达.经多聚麦芽糖亲和色谱的纯化获得MBP-Aβ融合蛋白.再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Aβ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 测序结果 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与Aβ序列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Aβ融合蛋白被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 表明Aβ及其融合蛋白可被其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的Aβ融合蛋白并经纯化和酶解后获得了Aβ纯肽段,为AD病机理的研究及其病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朱瑞;郑传东;王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 进行诊断及分期.对照病理结果 ,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158例患者通过纵隔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共937枚(N1、N2及N3),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76.1%、49.0%、77.6%,准确度为68.4%; 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0%、77.4%和92.4%,准确度为87.3%.结论 PET/CT显示为阳性的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阴性者则可能不需行此项检查.
作者:李向东;尹吉林;柳伟坤;欧阳习;周崝;乔贵宾;张积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选择3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选择的36例开放性及闭合性脾破裂患者,治疗成功32例(88.89%),4例中转手术,无死亡病例.全部随访1年到5年未见迟发性出血病例.结论 血液动力学指标是选择非手术治疗非常重要的参考条件,同时还要考虑脾脏损伤的程度、年龄、治疗条件等因素.
作者:高明;曹明溶;劳学军;龚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十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20 mg/d,睡前),非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十替米沙坦基础上不用他汀类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 mmol/L.入组时和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及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s-CRP、左室功能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他汀组12月后,LDL-C较入组时下降33,2%.非他汀组较入组时无变化.他汀组12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较入组时明显增加(P值<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LN及IMT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林泽鹏;张志伟;张荣奎;舒平春;吴仕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128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2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57%,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其它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7例(13.2%),心律失常9例(7.02%),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3.9%),呼吸功能不全4例(3.1%),伤口感染3例(2.3%),术后胸内出血2例(1.6%),脑梗塞1例(0.78%).早期1例因心包切除不彻底而复发.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术中心包切除范围因病情而定,力求彻底松解病变心包,术后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少忆;朱平;庄建;吴若彬;陈寄梅;肖学钧;卢聪;范瑞新;黄劲松;麦明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XELOX方案一线治疗局部进展期、转移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组织学证实的局部进展期、转移性或复发胃癌胃腺癌患者41例,接受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中位治疗4个周期.结果 41例接受XELOX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中.4例不可评价,CR2例,PR 15例,总有效率为41.5%,SD11例,PD9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2个月,中位生存期达到11.8个月.XELOX方案治疗中导致3-4度毒性,其中神经毒性4例,手足综合征3例,血液学毒学4例.结论 XELOX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闵娜;何本夫;张罗生;廖洪;贾彦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官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官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官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 ER、VIM、CEA和p16在官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官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 在传统三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官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著.
作者:胡维维;陶金华;李广民;许欣;杨秀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小切开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周定,加自体髂骨植骨,并结合CPM功能锻炼.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达88.5%.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满意.
作者:孙景福;李保良;陈美珠;吴任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