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波;孙晓红;陈树涛;陈新良
目的:通过对外科留置管道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避免医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对科室满意度。方法:收集带管出院患者的回访资料,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带管情况,并进行健康指导及征求意见。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0.05);并在回访中发现有5例带管患者需及时来院复诊。有1例需住院治疗。所有带“T管”、“J”管患者在规定时间来院拨管。结论:利用电话回访留置管道出院患者,适应了护理模式转变。将医疗服务工作延伸至出院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搭建了患者与科室之间的沟通桥梁,保证了治疗效果。
作者:杨玉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组成,肺的放射性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表现为临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已成为限制胸部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因素,患者时常因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放射性肺炎而中断治疗,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严重影响着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1-2]。
作者:崔鹏;刘鹏;姜传武;赵海荣;陆学超;高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也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健全管理组织,保障制度落实,加大检查力度,强化质量意识,制定医疗质量的创新战略,建立有效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对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和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检验质量事关检验科室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通过不断加强临床医学检验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为医院临床诊治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全力实现医学检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积极发展检验医学,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检验和医院的诊疗水平。现阶段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魏月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气管套内间断滴入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对气道湿化作用的差异性。由于气管切开后进入呼吸道的气体缺少了上呼吸道的加温和湿化处理,造成肺部水分流失,且呼啸分泌物变得粘稠,后继发肺部炎症的出现。[1]因此保持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持续湿化以达到佳湿化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君;宋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叠综合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存在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如存在较为单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严重夜间低氧血症,易引起严重心肺功能障碍,造成呼吸衰竭或肺心病。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通常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更为严重。为了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BiPAP无创通气治疗。
作者:金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百草枯(PQ)是一种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经口服、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等方式是造成百草枯急性中毒几种常见原因,其中口服中毒为多见。百草枯后进入人体后可使多器官出现损伤,其中肺部损害是百草枯中毒患者为显著的表现。大剂量口服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可迅速出现肺出血和肺水肿,严重的患者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即使轻度中毒或慢性中毒患者1~2周后仍可逐渐出现肺间质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肺部高分辨CT出现异常影象。超大剂量PQ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讨分析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整体治疗质量,改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慧珊;王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X线胸片检查,了解我市结核病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影像科X线胸片检查初步诊断为结核病的统计资料进行核查,逐一分类列表。结果:新发结核病人占总受检病人数的0.19%,总体发病率较低。结论:于国家对新生儿童结核预防的大力投入,使得0-20岁年龄段患结核比例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及发展,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及时应用,使得患者能够较早的发现并控制病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少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官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12月收治的98例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行利普刀治疗,对照组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中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对于治疗宫颈疾病简单容易操作,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以期对高血压病的长期缓解起到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1例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结果:高血压患者在正规用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自我监测血压、遵医行为、保持稳定的情绪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对高血压病的预防与长期缓解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付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根尖周片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成像在牙周骨丧失中的检测与定位作用。方法:图像选自需进行牙周评价的患者牙片,样本共计51个测量位点,包括水平和垂直骨丧失,分别由三名检测者进行评价,主要通过测量骨丧失的线性高度、深度和宽度以及对X射线断层片上的联合骨缺损进行识别鉴定。结果:两种成像方式在定性骨缺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测量釉牙骨质界(CEJ)和牙槽脊顶(AC)间距离时两种成像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CEJ和缺损深点间距和缺损的宽度时,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的39颗牙中,30.8%有联合骨缺损。结论:两种测量方式在测量牙槽脊的高度时有差异,但在测量骨缺失的深度和宽度时结论相似。应用CBCT 成像方式能对颊侧和舌侧/腭侧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骨缺失的表面形态进行观察。
作者:任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阳性标本在不同年龄的分布情况。方法:对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通过TCT方法检测标本3749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检查宫颈细胞总的异常率为6.32%,不同年龄组的宫颈细胞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上年龄组的患宫颈细胞异常的风险是35岁以下年龄组的1.62倍。结论:35岁以上年龄组的TCT检测宫颈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胥威;卢明文;韩维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诊科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从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简要讨论了如何防范和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作者:严姣华;商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全面系统的讨论与探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并且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入住我院的精神病分裂症患者40名,其中20名称为分析组,另外20名称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临床应用评价。利用互联网络来搜索MEDLINE、PUBMED、OVID、Science Direct、PROQUEST以及其他的相关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也可以参照国内外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或者是公开发布的专业杂志与期刊。将临床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已经发布的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表明类似于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等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了精神分裂症在各个时期的治疗药物。结论:分析组的临床应用效果比对照组好。分析组采用的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克服了经典型抗神经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缺陷,成为当代临床试验的佳选择药物,临床结果与效果也通过了许多医学方法的系统研究,证明了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次研究将针对高位肛瘘的各种术式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各个术式的实施流程、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研究现状。通过对高位肛瘘手术的多方面探讨与阐述,为提高高位肛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依据。
作者:于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院科研档案是存储医学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医院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医院科研档案所有权,是充分利用其为医院诊断、决策和医疗人员进行科研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的法律基础,也是保存档案完整、充分发挥价值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医院科研档案形成过程的分析,认为其所有权应归属于医院。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微骨窗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骨窗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时间与语言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相较于对照组(66.67%)明显较高,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语言恢复情况良好。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骨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意识恢复时间与语言恢复情况明显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熊寂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或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但不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从入院第一天,指导患者行吐纳法训练,实验期间每天监测排便情况。结果:常规组有效率46.6%,观察组有效率8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疗效显著,认为该方法具有活血、调畅气机、通便的作用,经济安全、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关露娟;林梅;招少环;吕燕碧;何敏峰;肖彬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孕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对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374例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产妇经产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其中341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余33例合并有甲状腺疾病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本组374例产妇中共出现33例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生率为8.82%,其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1例(33.33%),甲状腺功能减退9例(27.27%),甲状腺炎6例(18.18%),甲状腺腺瘤5例(15.15%),甲状腺肿大2例(6.06%)。(2)妊娠结局:观察组新生儿窒息6例(27.27%)、胎儿窘迫率为3例(9.09%),畸形(六指)1例(6.06%),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临床中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率呈现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孕前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并通过相应处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孕前甲状腺功能检查的普及力度。
作者:买日也木·肉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B超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我们将我院大内科于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收治的10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B超检验、CT检查等。对所有10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检验结果行对照分析。以此来探究何种检验手段可更加准确简洁的判断出患者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结果:此10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腺瘤患者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5例,甲状腺癌患者20例,甲状腺炎患者2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24例。B超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85.00%、84.00%、90.00%、90.00%、91.67%,CT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65.00%、90.00%、75.00%、70.00%、66.67%。 B超检验的准确率均明显好于CT的检验结果,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入院诊断过程中,运用B超检验较为方便,且检出率高,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伤害不大,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俐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