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吴赛珠;张莉;王琦;赖文岩
目的 应用锂-匹罗卡品致痛动物模型研究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及继发性慢性自发性发作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的改变.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发大鼠急性SE.实验组又分为8个亚组,分别为出现急性SE后2,12,24 h,3,7,15,30,60 d组,分属急性期(急性SE 24h 内)、静止期(急性SE后3-15d)和慢性期(急性SE后30-60d),应用尼氏染色观察各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以了解各期大鼠海马各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及其缝隙连接的改变.结果 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后,诱发大鼠急性SE持续6-30h后进人静止期,存活大鼠30-45d后出现慢性自发性发作.尼氏染色显示致痫后12-24h可见明显海马神经元损害,7d后海马各区开始出现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以后持续性加重,到观察终点60天明显.致痛后7dGFAP免疫阳性反应开始增强,30d时较前更明显,60d 明显.CX43在对照组大鼠海马显示散在分布免疫阳性细胞;致痛后2h,CAI区与CA3区的分子层与起层出现散在曲张静脉状阳性突起;12h突起增多增粗,24h明显(P<0.05),CA1,CA3区比齿状回明显(P<0.05),进人静止期3-7d 逐渐下降,15d与对照组无区别,慢性期30-60d未见有明显阳性细胞及突起.结论 急性SE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增强,有助于维持胞外微环境的稳定;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缺陷,可能是引起慢性自发性发作的因素之一.
作者:苏曼;童晓欣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应用介人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手术后静脉联合应用斑蝥素治疗以及单纯介人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8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人化疗栓塞加斑蝥素灌注联合治疗(治疗组)以及单纯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3年,比较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5.6%(CR+PR+SD),中位生存期13.1个月,18个月生存率41.5%,24个月生存率为29.3%.对照组总有效率48.7%,中位生存期8.8个月,18个月生存率24.4%,24个月生存率为17.7%.治疗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斑蝥素联合介人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肝脏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门静脉瘤栓有协同治疗作用,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近期生存率.
作者:武振明;刘琪;齐秀恒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金黄地鼠舌癌发生过程中弹性和胶原纤维的变化,探讨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与癌进展关系的本质.方法 金黄地鼠舌癌存档蜡块,分为对照(6只)组和实验组(42只),实验组已有明确的病理分级(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应用Masson和醛品红染色检测各组中弹性和胶原纤维的构筑和分布.结果 在对照组AF染色阳性的纤细弹性纤维构成结缔组织芯的框架,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弹性纤维呈现断裂和稀疏,在早期浸润癌组弹性纤维减少更为明显.对照组的胶原纤维表达低于实验组,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胶原纤维显著增加,排列紊乱;在早期浸润癌组胶原纤维不仅增粗并沉积于粘膜固有层.结论 癌的新生与鼠舌癌组织部位的胶原纤维过量沉积和弹性纤维明显减少的变化是引起舌癌生长和进展的重要诱因.
作者:张鹏;杜玉宾;于森;殷翔;吕岩红;高钟秀子;郑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医用透明质酸钠的自组装在纳米水平上进行探测.方法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自然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的自组装体系进行纳米分辨率成像,分析及比较.结果 医用透明质酸钠浓度为0.001mg/ml时在云母表面自组装成花斑状结构,0.01mg/ml时自组装成不规则的珍珠式网状结构,浓度为0.1mg/ml时自组装成树枝形分形结构,当浓度为1mg/ml及5mg/ml时则在云母表面形成均匀的杆状结构及球状微粒结构.5mg/ml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形成的球状微粒的粒径及高度(粒径为197.97±78.48mm,高度30.79±18.67mm)较浓度为0.1mg/ml透明质酸钠微粒的粒径及高度(粒径为49.52±11.93 run,高度5.37±1.59 run)明显增大(P<0.05),结论不同浓度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的自组装形貌不同,致密均匀的球状微粒、花斑状及网状形貌对于研究其在体内发挥的生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树枝状结构符合分形学中的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作者:贺牡丹;徐天星;王小平;李雅兰;刘育勇;段善娥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rADSCs )对软组织创面的促愈作用并比较全身和局部注射两种移植途径的有效性.方法 分离培养获得SD大鼠的ADSCs,体外进行成脂、成骨、成神经的诱导分化鉴定.在大鼠背部制作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经创面局部点状注射和尾静脉注人全身途径移植Dil标记的ADSCs,移植细胞数为2.4x106/只.术后3,7,11,14d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d收集创面组织标本行荧光显微镜及常规HE染色观察.结果 rADSCs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分化潜能.局部途径在术后3d即可见显著的创面收缩,全身途径在术后7d创面收缩开始加速,这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肉芽丰富,成纤维细胞、腺样结构及新生血管形成更明显.结论 rADSCs对软组织创伤具有促愈作用,局部较全身移植途径起效快且发挥作用更明显.
作者:南华;高建华;鲁峰;付冰川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两种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初步探讨鼻咽癌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 收集未经放、化疗的鼻咽痛初诊病人鼻咽部肿瘤活检组织33例,其中17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16例采用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用含2%胎牛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干贴壁时间、成功率及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并通过倒置显微镜、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生长曲线、生存分析来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成功率为23.5%(4/17),干贴壁时间为4.47±0.48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13.75±1.5d;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成功率为62.5%(10/16),干贴壁时间为7.88±1.01 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8.3±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块培养法,细胞多层重叠排列,结构不清,始终没有继续繁殖生长;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细胞呈梭形,核大居中,多个核仁,抗人角蛋自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生存时间均数为62.72d.结论 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较组织块法成功率高,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短,干贴壁时间长;低浓度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适合鼻咽癌原代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作者:王瑢;何英;梁莉;曾芳芳;李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在体观察侧脑室注射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HIF-1a)腺相关病毒rAAV-HIF-1a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 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正常组(normal组):未作任何特殊处理;② AD模型组(AD组):右侧脑室注射2μ1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 25-35 (10mg/m1);③假手术组(sham组):右侧脑室注射2μ1生理盐水;④AD模型+rAAV-HIF-1a 组(AD+rAAV-HIF-1a组):右侧脑室注射2μ1Aβ25-35后1周右侧脑室注射10μ1rAAV-HIF-1a(1x1012v.g./ml).以上各组动物于注射Aβ25-35或生理盐水后5周取材检测海马神经细胞HIF-1a蛋白表达及凋亡百分率.结果 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rAAV-HIF-1a组海马神经细胞HIF-1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同时可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 侧脑室注射rAAV-HM-1a能够在AD模型大鼠海马高效表达HIF-1a蛋白并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孙祎敏;郝宏强;孔卫娜;刘凌云;柴锡庆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IIPOM)提供准确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 尸体18具,男11具,女7具,共36侧,解剖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结构,测量该区域神经及血管与相应解剖学.结果 髂腹下神经髂前上棘内侧(4.10±0.89)cm处穿越腹内斜肌,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02±1.46)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髂腹股沟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3.09±0.81)cm处穿过腹内斜肌,于耻骨结节上方距耻骨联合上缘(3.84±0.89)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结论 量化测量腹股沟区重要结构以及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对减少TPIPOM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萧金丰;贺轲;向国安;王汉宁;陈开运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痛阈变化及脊髓NR2B 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80g,共40只,随机分为4组:COI假手术组、COI模型对照组、COI电针组、COI假电针组.各组大鼠于术前和术后7,13d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 CCI模型对照组、CCI电针组和CO假电针组大鼠痛阈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电针刺激显著减轻COI大鼠痛敏状态(P<0.05),明显抑制CCI大鼠脊髓NR2B的表达(P<0.05).假电针组大鼠痛敏状态、脊髓NR2B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提高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其机制与干预大鼠脊髓背角NR2B亚基表达可能有关.
作者:周国斌;马薇涛;于卫;李真;吉锦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64例合格受试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血必净针静滴,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两组均予肤必润软膏外涂皮疹.疗程共4周,出院后对照组阿维A胶囊减量,治疗组每3d以血必净注射液静滴.出院后3个月再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优于治疗组;远期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8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远期疗效与阿维A胶囊相当,副作用少,可用于治疗银屑病的治疗.
作者:邓家侵;刘秋萍;范瑞强;廖列辉;李红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 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W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 13例,PAWS 5例)采用经导管介人治疗术.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维持麻醉.术前及术中使用前列腺素E1开放动脉导管,吸氧浓度为40%-60%,监测SPOZ,ECG,SBP,T,ETC2、出血及尿量.PAW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7例介人治疗成功,PBPV后血压由(47.9±4.8 )mmHg降低至(41.2±3.6 )mmHg,SPOZ由术前(64.4±3.65)%上升为(87.6±6.6)%,至手术结束血压回升至正常,SPO2上升至(92.4±6.7)%.结论 经导管介人治疗新生儿CPS,PAWS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快,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梁杰贤;张永勤;柴云飞;李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40例皮下软组织肿块,分布于颈面部1l例,躯干9例,四肢20例.超声观测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状况及彩色血流表现,并与X线血管造影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例超声诊断为皮下软组织血管瘤者,37例经X线血管造影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5例超声诊断为毛细血管瘤者,病理诊断4例为毛细血管瘤,1例为皮下脂肪瘤.21例超声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者,X线血管造影及病理诊断19例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为淋巴管瘤.14例超声诊断为蔓状血管者与术后病理全部符合.超声诊断血管瘤准确率为92.5%,敏感性94.1%,特异性88.5%.结论 皮下软组织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牟春玲;罗利红;王宝平;吴凤林 刊期: 2010年第12期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少见,是一类起源于组织中组织细胞的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及占位效应.BFH 因与诸如非骨化性纤维瘤、巨细胞瘤、纤维性结构不良等病变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放射学的特征及细胞学的特点,因而不易鉴别.该病变容易复发,而且放疗与化效疗效不佳,因而手术全切是该病治疗的目标.本文报道1例累及颅内的BFH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作者:文军;王向宇;罗成义;江耿思;王立江;陈祎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 (7/25) ; 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 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 (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Vl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 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作者:周璇;孙竞;刘阳;李强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国人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脑和脊髓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NMO患者脑和脊髓MRI资料.结果 女性57例,男性4例;49例送检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39例(79.6%) ;脊髓MRI示,病灶仅累及颈髓18例,颈胸髓27例,仅胸髓16例;矢状位呈线样损害9例,线样损害合并弥漫性损害29例,弥漫性损害23例,轴位多呈中央分布,也可有偏侧分布.39例有脑内病灶,出现幕上病灶31例,以近皮层、皮层下、深部脑白质、侧脑室旁病灶多见(27例);出现幕下病灶15例,以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延髓中央管周围病灶多见(13例);其中7例同时出现幕上和幕下病灶.结论 NMO脊髓和脑MRI表现复杂,脊髓和脑幕下病灶分别以线样损害和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延髓中央管周围病灶多见,可能具有特征性,对疑似病例尽早进行AQP4抗体检测和脑MRI检查有助于NMO 的早期诊断.
作者:武雷;杨扬;黄德晖;肖慧;吴卫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ODP )临床疗效,探讨LDP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30例LDP及同期所行42例ODPU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DP组手术时间长于ODP 组[(186.33±58.98 min) vs (149.29±29.00min),P=0.001],术中出血与ODP组相当[(223.33±143.68 ml) vs (251.19±103.29ml),P=0.341],良性病变保脾率两组无差异(42.3% vs 61.8%,P=O.192),LDP组术后排气[(2.37±0.85 d) vs (2.81±0.67d),P=0.016]、进食[(2.67±0.61 d) vs (3.33±0.79d),P=0.000]、住院时间[(7.43±1.57d) vs (9.67±1.41d),P=0.000]均短于ODP 组.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同(16.67% vs 21.43%,P=0.619),但ODP组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并发症2例,LDP组无切口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结论 LDP是安全、可行的,外科疗效与ODP相当,短期预后明显优于ODP.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高限制了LDP临床开展.
作者:赵国栋;胡明根;刘荣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一种改进的Demons变形配准算法,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评价配准算法的精度,并将其应用于4D-CT轮廓线的推衍.方法 为加快收敛的速度和提高配准精度,将Demons算法的双向作用力进行重分配,并提出一个能量函数作为相似性测度,利用BFGS优化算法对能量函数进行优化,避免了经典算法中需指定迭代次数的缺陷.分别利用模拟形变CT图像与变形模体,分析和测量了配准算法的精度,并对该算法在4D-CT轮廓线推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结果 改进后的Demons算法与经典的Demons算法以及类似的变形配准算法相比,有较高的配准精度,推衍生成的轮廓线与人工勾画的轮廓线匹配程度高.结论 变形配准是4D-CT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改进后的Demons算法应用于轮廓线的推衍有望大大治疗计划设计的轮廓勾画工作量,其配准精度能满足实际临床的需要.
作者:甄鑫;周凌宏;卢文婷;张书旭;周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VCA/IgA,EA/IgA,Rta/IgG和EBNA1/IgA等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11例初治鼻咽癌和203例相似症状的非鼻咽癌病例伪血清,采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及EA/Ig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ta/IgG和EBNA1/IgA.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各抗体检测的佳截断值,采用复合阳性判断方法评价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采用复合阳性判断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单项抗体的指标基本上均有提高.VCA/IgA+Rta/IgG+EBNA1/IgA组合的敏感度(98.1%)较其它3种组合高,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3.5%,0.868,90.0%;而EA/IgA+Rta/IgG+EBNAI/IgA组合的特异度(95.1%)、准确度(94.9%)、约登指数(0.899)及阳性预测值(95.2%)高,敏感度为94.8%,显示其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可能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四抗体组合有高的敏感度(98.6%),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3.5%,0.868,89.7%.结论 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晚期抗原VCA/IgA和抗潜伏期抗原EBNA1/IgA抗体联合检测可更大范围地反映EB病毒溶解感染期及潜伏感染期的抗原表达,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合适组合.
作者:蔡永林;郑裕明;王伟;魏轶;申雪翔;成积儒;吴英松;高健全;钟伟铭;李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三氧疗法配合柳氮磺吡啶经结肠途径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人选标准的活动期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三氧加结疗组、结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3组均予柳氮磺吡啶2g/d,三氧加结疗组和结疗组经结疗机途径给药,三氧加结疗组加用三氧,对照组经灌肠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期4周,分别于第0,2,4周复查大肠镜,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价,第0,4周取活检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三氧加结疗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以及组织学分级下降程度均优于单纯柳氮磺吡啶结疗和灌肠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三氧疗法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耿焱;王伟;马强;彭莉琼;梁仲惠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对24例诊断为OSAHS的男性患者(病例组)和22例男性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b-aPWV检测.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无颈动脉或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钙化或动脉瘤形成,两组间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b-aPWV的差异.结果 OSAHS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346.861123.48vs 1237.91±84.46,P<0.01),b-aPW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24vs1/22,P<0.01).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 患者b-aPWV值及其阳性率增高,动脉僵硬度增加.
作者:温朝阳;童一砂;李民;李玉柱;赵玉生;韩斌;李为民;谢立新;唐杰 刊期: 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