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刮痧走罐治疗布鲁氏杆菌病引起的后背窒息样痛

王金梅

关键词:刮痧, 走罐治疗, 布鲁氏杆菌病, 后背, 患者治疗, 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医中药治疗, 多系统受损, 窒息, 治疗方法, 疫情, 疼痛, 人畜共患, 抗菌治疗, 肝脾肿大, 发生频率, 布病, 职业病, 内蒙古
摘要: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也属职业病,地方病。九十年代末该病“死灰复燃”,在全国范围内疫情普遍回升,内蒙古疫情较重。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关节肌肉痛,疼痛剧烈时患者被迫处于固定的弯曲状态,此外还有肝脾肿大、睾丸肿痛等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其中后背痛常表现为窒息样痛,这一症状虽然发生频率较低,但患者十分痛苦。而且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从2003-2013年接诊了上万例布病患者,大部分患者经抗菌治疗、中医中药治疗都能治愈。唯有后背窒息样疼痛的患者治疗上较困难。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回肠病变致成人肠套叠29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回肠病变致成人肠套叠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回肠病变致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以肠梗阻症状入院21例,伴腹部肿块者4例,血便者7例。29例患者均行腹部平片,彩超19例,CT7例,钡灌肠4例,其中明确回肠病变者为8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康复出院。结论:回肠病变致成人肠套叠与重力效应等因素有关,钡灌肠及CT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回肠病变,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文国;曾庆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核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医称之为“肝积”,是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迅速,预后较差。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14万,年死亡率为20.4/10万,约占全世界肝癌发病数及死亡数的50%[1]。近年来,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目前,西医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方法多适合于亚临床肝癌和小肝癌,其治愈率仅为15%-30%,5年复发率达40%-80%。而且,由于肝癌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数已是中晚期,故相当一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2]。姑息治疗手段有介入、化疗等方法,因其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耐受。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预防肝癌的发生、减少其复发转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对于接受手术或化疗后的患者有促进机体恢复的优点。现就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苏玉茜;邢陆;孙晓平;付善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反应89例原因分析和护理

    目的:探索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样作用的发生机制,提示应用头孢类药物前后饮酒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引起临床医护的重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饮酒致双硫仑反应,89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护理、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双硫仑样反应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89例病人中,49例轻中度患者给予对症处理,14例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0.8mg等后缓解。结论:双硫仑反应可发生于饮酒前后应用头孢类药物的人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及治疗前后10 d内应避免饮酒。

    作者:陈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和缩短住院天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任琳莉;赵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连续入组的1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窦内肾盂或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经皮肾镜取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创伤性小、结石清除率较高且安全的手术方法,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于国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脑炎后遗症患者静脉滴注氯化钾外渗致组织坏死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报告1例由静脉滴注氯化钾外渗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氯化钾外渗可能是由于反复输液或滴注氯化钾引起血管损害,造成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所致。一旦发生外渗,局部应尽早用生理盐水清洗和25%碘伏持续湿敷。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氯化钾外渗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高度重视,慎重选择血管,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氯化钾。

    作者:杭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氟尿嘧啶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5-氟尿嘧啶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禁食,抗感染,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腹胀明显者予以胃肠减压,5-氟尿嘧啶500mg+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1次,使用5天。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100000U+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2次,连用5天。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7.05±2.72天,短于对照组的12.45±3.14天,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及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60例稽留流产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结合雌激素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稽留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结合雌激素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30例,对照组为单纯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二次清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雌激素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安全可靠且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昕;董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城市亭湖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我区学龄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减少肥胖儿童发生率。方法:亭湖区妇幼保健所从2009-2014年对全区托幼机构筛查4-6岁单纯性肥胖的儿童进行分析。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到城镇,尤其是对城市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保健老师进行多层次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伟;王立勤;管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罕见短距离剧烈运动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的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大多数为大出血、休克、脱水、结石和中毒等。本文报告1例罕见以短距离剧烈运动为诱因的病例,希望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种情况的重视。

    作者:乐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腹股沟斜疝患者治疗后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给予相应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14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可使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消除内心恐惧和身体不适。

    作者:邵健美;曹丽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q-PCR检测糖尿病小鼠肾脏S1P受体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结束12周时糖尿病小鼠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糖尿病小鼠肾组织S1P2、S1P4和S1P5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表达增加S1PR可能参与糖尿病小鼠肾功能损伤过程。

    作者:刘慰华;刘少军;邱怀娜;郭景新;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传染病信息学在症状监测中的应用

    传染病信息学主要研究传染病领域的数据收集、共享、分析和处理,是管理和分析传染病相关数据的一门新兴学科。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传染病信息学的核心技术和研究思路,及其在症状监测中的具体应用。症状监测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公共卫生监测措施,是传染病信息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本文中,笔者将通过讨论传染病信息学研究目的、研究内客以及核心技术,着重介绍传染病信息学在症状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徐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以突发心动过速伴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为多见,治疗措施包括机械刺激、药物治疗、电学治疗等多种方法[1]。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8例,应用胺碘酮复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四手操作看口腔护士压力

    四手操作技术逐渐被采用,对于护士来说,虽然增加了就业机会,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压力。由于口腔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口腔护士的职业压力也比较特殊,具体体现在护士口腔知识不足,工作应对不自如;特殊职业暴露;面对患者疼痛,心理压力巨大;特殊职业压力;社会价值不高。

    作者:唐晴;蒋运兰;王蓉;席凡捷;张亭亭;高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分析

    急诊科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从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简要讨论了如何防范和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作者:严姣华;商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胆总管结石诊治体会

    目的:对当前医院在胆总管结石诊治方面的问题与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症患者当中选取4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与效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48例患者当中,共有21例患者有过胆囊切除史,27例患者无胆道手术治疗史,在诊断过程过程中,B超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来确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诊断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患者均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以及出现短暂性胆漏与结石残留各2例,术后共随访到43例患者,期限为半年至6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复发、并发症等情况。结论:B超在胆总管结石症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伤性颈椎骨折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如何做好外伤性颈椎骨折的护理安全管理,以减少护理中的损伤,提高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三年来128例外伤性颈椎骨折病人进行经验总结。结果:12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安全措施有效,1例牵引滑脱,5例因病情危重行气管切开,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均未引起不良后果,康复出院。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是外伤性颈椎骨折中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握每一个细节,更彰显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吴群;刘晓莉;梁锋;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例68例69膝,男性17例,女性51例,年龄9岁-73岁。根据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范围及稳定性决定关节镜下切除范围,其中行部分切除术11,次切除术16,完全切除术41例,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7月,按照Lysholm评分术前和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具有视野好、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精确切除损伤失稳及破裂的盘状半月板,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广泛展开。

    作者:夏培字;夏玉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查体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体现高水平的查体保健服务,使查体人员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查体服务,已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查体中心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查体中心对查体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作者:孙素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