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烈华;黄榕;邬真力;许顶立
目的 以重叠PCR方法 合成植物偏爱密码子优化后的人乳头瘤病毒18L1全长基因.方法 自GenBank获取国内外所发布的HPV18L1全长基因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选定目标序列,经Synthetic Gene Designer及JCat(Java Codon Adaptation Tool)分析软件将此序列原始密码子改造为植物偏爱密码子,在C端加入蛋白纯化标签His-tag,获得改造后的HPV18L1全长序列(mHPV18L1).结合酶切位点分析将mHPV18L1设计为204~477 bp的五个大片段LS1-LS5,再将每个大片段分割成57~59 bp的 5~11个寡聚核苷酸短链,设计合成5对内引物和1对外引物,经重叠PCR扩增获得mHPV18L1全长基因,纯化后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酶切、测序鉴定插入子.结果 以重叠PCR成功扩增获得mHPV18L1全长,pMD18T-mHPV18L1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均得到预期1749 bp大小的片段,并经测序验证.结论 获得以植物偏爱密码子进行序列优化的mHPV18L1全长基因及其重组质粒pMD18T-mHPV18L1,为后续mHPV18L1的植物转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作者:赵莹;张丽仪;刘昌政;周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链亲和素标记的人肿瘤坏死因子α(SA-TNF-α)融合蛋白的纯化、复性方法 ,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TNF-α融合蛋白,对表达的SA-TNF-α融合蛋白采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分别在尿素体系和盐酸胍体系中复性,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MTT法检测SA-TNF-α融合蛋白对L929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SA-TNF-α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锚定修饰率.结果 SA-TNF-α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目标蛋白占菌体蛋白30%以上,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纯化的SA-TNF-α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5.7%,经过两种体系复性形成的SA-TNF-α融合蛋白的二聚体和多聚体均具有双功能活性:既对L929细胞有杀伤活性又能锚定修饰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锚定修饰率大于90%.结论 初步建立了SA-TNF-α融合蛋白制备工艺,SA- TNF-α二聚体和多聚体均具有双功能活性,SA-TNF-α融合蛋白的研制有望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及新型药物.
作者:徐翠香;胡志明;李金龙;高基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pIRES-EGFP载体构建含有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CMV)启动子调控表达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tHSP70)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MV-hsp70-IRES-EGFP.方法 根据mtHSP70基因全长cDNA的特异引物PCR扩增获得mtHSP70基因序列.将PCR产物进行T载体克隆获得重组质粒PMD-18T-mtHSP70,测序分析选定序列正确的克隆提取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ho I和EcoR I酶切pMD 18 T-TK和pCMV-IRES-EGFP质粒.将mtHSP70基因定向亚克隆至pCMV-IRES-EGFP载体,酶切鉴定,构建获得含mtHSP70和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Lipofectamine介导下转染B16细胞,并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和以Western blot检测mtHSP70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酶切见特异酶切图谱,该载体在瞬时表达时获得mtHSP70/EGFP的良好表达.结论 含mtHSP70和EGFP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MV-mtHSP70-IRES-EGFP构建成功,为研究基于以GFP为报告基因的mtHSP70的肿瘤DNA疫苗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曙光;张积仁;章锦才;吴世卿;刘启才;艾伟健;薛国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一项新技术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评价其在颈椎疾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等颈椎疾患16例,行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术前JOA评分:9.06±2.380(5~13),术后JOA评分:13.63±1.408(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大部分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57.5%.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具有避免开门后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作者:胡孔和;靳安民;吴强;席新华;卢海波;段扬;李文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卵巢低反应者超促排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至少接受过1次超促排卵治疗,卵巢反应低下者45例,分为研究组24例,周期第1~3天口服来曲唑 2.5 mg,1次/d,周期第4天开始应用醋酸曲普瑞林及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超促排卵,按体外受精程序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不使用来曲唑,周期第4天开始治疗同研究组.两组均于第4天、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抽取静脉血,检测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总睾酮、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收集卵泡液,检测雌二醇、总睾酮、AMH、抑制素B,比较两组FSH使用总剂量、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注射FSH总剂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内膜厚度无明显降低,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但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第4天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睾酮、AMH、抑制素 B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SH、促黄体生成激素无显著差异.hCG日血清总睾酮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取卵日卵泡液总睾酮、抑制素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及AM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卵巢低反应者,超促排卵前短期低剂量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提高血清或卵泡液内雄激素、AMH、抑制素B水平募集更多卵泡,可以使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增多,不改变内膜厚度和形态,对提高妊娠率起到有利作用.
作者:刘芸;邢福祺;何凌云;黄吴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Gardner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 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肠道外肿瘤,CT和MRI检查见腹腔肠系膜区、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 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以结肠息肉、骨瘤及软组织肿瘤为特征,诊断依赖于临床和病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 结合临床有利于更准确对其做出诊断,并更全面反映其病情.
作者:黎蕾;张刚;刘婷;成官迅;李国新;刘思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ALL)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筛选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诊为原发BCR/ABL+-ALL 59例,经VDLP±Ara-C方案诱导化疗,化疗不缓解者或准备移植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其中接受伊马替尼联合治疗 1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16例. 结果 59例BCR/ABL+-ALL患者中位年龄32(3~69)岁,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CR共 32例(54.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30~99.9×109/L和≥100×109/L的CR率分别是75.0%(18/24例)、56.3%(9/15例)和26.3%(5/19例)(P=0.006),2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24.7%、22.5%和21.1%(P=0.180).FAB分型:L1、L2、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CR率分别是66.7%(6/9例)、63.2%(24/38例)和22.2%(2/9例)(P=0.029),2年OS分别是22.2%、27.0%和22.0%(P=0.623).免疫分型:单纯ALL、伴髓系抗原表达ALL、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CR率分别是61.1%(11/18例)、60.6%(20/33例)和12.5%(1/8例)(P=0.039),2年OS分别是22.7%、21.0%和18.8%(P=0.643).染色体核型:正常核型、单纯t(9;22)、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的CR率分别是71.4%(5/7例)、70.8%(17/24例)和37.5%(9/24例)(P=0.046),2年OS分别是42.9%、34.0%和7.3%(P=0.000).是否合并败血症的2年OS分别是5.0%和36.0%(P= 0.005).含伊马替尼治疗组与不含伊马替尼治疗组、接受allo-HSCT治疗组和仅化疗组的2年OS分别是48.0%和11.2%(P=0.001)、54.2%和8.5%(P=0.000).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形态学或免疫学类型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对BCR/ABL+-ALL的疗效有一定的负性影响,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合并败血症者生存期短,伊马替尼联合治疗和allo-HSCT均可延长BCR/ABL+-ALL的生存期.
作者:刘志;刘晓力;杜庆锋;许娜;钟敏;宋兰林;易正山;刘启发;孟凡义;周淑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言语流畅性障碍与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DRD2)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检测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DAT基因的C252T,C1804T和C1820T;DRD2基因的T1054C,C1072T)在112名中国汉族口吃者和112名性别匹配的中国汉族对照中的分布情况,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言语流畅性障碍的作用.通过PCR-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C1804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不具有多态性,因此不进行后续的分析.C1072T的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中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252T,C1820T和T1054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研究结果 表明,DRD2基因C1072T的等位基因C会增加中国汉族人群言语流畅性障碍发生的易感性,而等位基因T具有抵抗发病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春卉;宋鲁平;杜杰;兰洁;吴春眉;吴立娟;林岚;王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1例软骨瘤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和1名健康人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FLS,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RA第4代FLS细胞培养液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FLS.RA患者FLS细胞4~7 d细胞数量明显增加,8~12 d细胞可以长满瓶底.第3代以后细胞均质性好,3~7代细胞稳定且增殖活跃,8代以后增长缓慢并逐渐老化.软骨瘤患者和健康人滑膜组织培养7 d后才有散在单个FLS细胞爬出,大约16 d后FLS细胞可以长满瓶底.FCM分析RA第4代FLS CD90+细胞的百分率为99.04%,CD3+为2.73%,CD3-CD19+为0.29%,CD3-CD16+CD56+为2.81%,CD14+为5.89%,CD55+为54.17%.RA第4代FLS细胞培养上清液IL-1RI浓度为(158.63±20.32) pg /ml,IL-1β为(4.67±0.82) pg/ml. 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分离RA患者FLS,FLS具有高水平表达CD90、IL-1RI和IL-1β的特性.
作者:黄宪章;王前;郑磊;陈晓;肖萍;熊石龙;包杰;丁海明;黄妩姣;庄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肝癌SMMC-7721细胞经不同剂量Poly I:C作用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TLR3、TRIF、IFN-βmRNA的表达.结果 Poly I:C 高剂量组的生长抑制率高,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oly I:C同一剂量组生长抑制率72 h高,48 h次之,24 h时低,每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Poly I:C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随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Poly I:C组细胞处于G1期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LR3、TRIF、IFN-βmRNA的表达均增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oly I:C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TLR3通路激活,诱导产生IFN-β,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申鹏;蒋廷旺;陆慧琦;张玲珍;韩焕兴;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创造力,探讨应用两种人格问卷研究人格特征的方法.方法 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10名医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男女学生相比,内向-外向、懦弱-果断2个二级因素有显著差异性(P<0.01),创新能力男女无差异.卡特尔4个二级因素均与创新力相关(P<0.01).此外,男生没有高分点的计数和没有低分点的计数均多于女生.艾森克内外向分量表得分非典型组与典型组,其卡特尔非正常范围得分点的计数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医学生创造力不高,医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女生较男生更具有外向的个性特征,她们在16种基本人格因素上的得分容易超出正常范围,因此女生应作为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两种人格问卷的结合应用提示卡特尔人格问卷中有5个及以上非正常分数点的学生可考虑具有典型的内外向人格,对其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作者:王亚萍;田苑;刘灵;马新欣;邓永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 及可行性.方法 构建bF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介导转染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LISA法、及RT-PCR方法 检测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功性,以及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bFGF基因成功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持续稳定的分泌bFGF蛋白,可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 bFGF基因可以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李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110个患肢) 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下肢单发溃疡59例,2个或以上溃疡51例.62条肢体(56.4%)存在穿通静脉瓣功能不全,30条肢体(27.3%)合并深静脉倒流.结果 76例(84条肢体)患者行大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小腿曲张浅静脉点状抽剥术加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24例(26条肢体)行小腿曲张浅静脉点状抽剥术加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结扎术,12条肢体行股浅静脉瓣血管外包窄术.陈旧性溃疡不予处理,46例溃疡面积≥4 cm2者予以Ⅰ期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64例溃疡面积< 4 cm2者局部彻底清创.46个Ⅰ期植皮中,44个溃疡愈合,2例Ⅱ期植皮愈合.64个未植皮溃疡中,58例愈合,6例予以Ⅱ期植皮愈合.79条肢体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其中3例植皮后溃疡复发,1例于小腿发生新生溃疡灶,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 在治疗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时,应做到解除下肢静脉高压和控制创面感染并重,纠正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尤为重要.
作者:潘春球;武钢;周忠信;鲍光欣;桑显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链亲和素(SA)/人白细胞介素-15 (hIL-15)融合蛋白SA-hIL15和hIL-15-SA,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4a-6His-SA-hIL-15和pET32a-hIL-15-SA-6Hi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复性.CCK-8检测融合蛋白PH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B16.F10细胞锚定修饰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两种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实现了高效表达,目标蛋白的表达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经纯化、复性的SA/hIL-15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即:能促进PHA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hIL-15活性,和SA介导的高效结合至表面已生物素化的B16.F10肿瘤细胞的功能(表面锚定修饰效率大于95%).SA-hIL-15双功能融合蛋白促进PHA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hIL-15-SA双功能融合蛋白.结论 SA/hIL-15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为hIL-15表面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作者:苏华;陈艳丽;陈素云;余宏盛;文波;胡志明;高基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主要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合理选择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6年2期),MEDLINE(1966~2006.7)、EMBASE(1984~2006.7)、CNKI(1994~2006.7)、CBMdisc(1980~2006.7),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手工检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8种杂志及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溶栓失败后主要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人独立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8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9个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补救性PCI与传统疗法比较,补救性PCI组病死率低于传统疗法组[RR=0.64,95%CI(0.41~0.98)];补救性PCI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高于传统疗法组[RR=4.39,95%CI(1.14~16.87);RR=2.79,95%CI(1.55~5.02)].(2)再溶栓与传统疗法比较:再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传统疗法组[RR=2.92,95%CI(1.75~4.85)].(3)补救性PCI与再溶栓比较:补救性PCI组血运重建率低于再溶栓组[RR=0.57,95%CI(0.34~0.95)];补救性PCI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再溶栓组[RR=2.15,95%CI(1.27~3.63)].(4)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与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种溶栓失败后的治疗方法,除补救性PCI较传统疗法能降低病死率外,其余疗法尚无确切证据支持哪种更有效,且存在出血的并发症,因此还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作者:张小利;李静;艾昌林;袁文明;何林;张冬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TRP)基因亚家族TRPV、TRPM家族mRNA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用SD大鼠,处死后取其睾丸用常规RT-PCR检测TRPV和TRPM亚家族mRNA的表达.结果 TRPV4、TRPV5、TRPV6、TRPM3、TRPM4与TRPM8在睾丸有表达,其他TRPV和TRPM家族成员未见有表达.结论 TRPV4、TRPV5、TRPV6、TRPM3、TRPM4与TRPM8在睾丸组织上有表达,这为睾丸组织上TRPV和TRPM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探讨TRP家族与睾丸相关疾病之间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徐战平;高炜成;王怀鹏;王行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尿崩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术后尿崩情况,并分析影响尿崩的因素.结果 术前尿崩发生率为27.3% (33/121例),术后早期尿崩率89.9%(107/119例),晚期尿崩率为39.8%(37/93例).早期尿崩与肿瘤分型、肿瘤钙化程度显著相关,鞍膈上脑室外型肿瘤术后发生早期尿崩率低.远期尿崩与年龄、术中垂体柄的处理、肿瘤分型显著相关,与肿瘤切除程度、肿瘤钙化程度无显著相关.非成人组较成人组发生远期尿崩率高,垂体柄离断者较垂体柄保留者发生远期尿崩率高,鞍膈上脑室内外型较鞍膈上脑室外型、鞍膈下型发生远期尿崩率高.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与肿瘤分型、肿瘤钙化程度、垂体柄的保护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作者:骆实;潘军;漆松涛;方陆雄;樊俊;刘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ABCA1)R219K的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性.方法 选择250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250例非房颤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ABCA1基因的多态性,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CR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浓度;比较两组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CRP、HDL-C的血清浓度.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ABCA1 R219K RR 型、RK型、KK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42.8 %、15.2%和34.0%、43.2%、22.8%,房颤组KK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房颤组与对照组R等位基因、K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63.4%、36.6%和55.6%、44.4 %,K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房颤组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基因型之间CRP、HDL-C浓度比较中发现,RR 基因型CRP 浓度显著高于KK型(P=0.013);而HDL-C浓度RR 基因型低于RK型和KK型(P 分别为 0.009、0.027).结论 房颤的炎性指标CRP显著升高;ABCA1 R219K位点K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发生的一种保护因素.
作者:陈良川;彭健;赖文岩;曾国良;张忠栋;谭珍妮;邓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桑叶药材中芦丁、绿原酸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1 mol/L醋酸铵液(100 ml中含0.2 m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至3.50±0.05);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 芦丁线性范围为0.196~1.960 μg,r=0.9998,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RSD 2.69%;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158~1.580 μg,r=0.9995,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RSD 2.10%;槲皮素线性范围为0.0848~0.848 μg,r=0.9992,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 2.90%.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桑叶中芦丁、绿原酸、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开金;罗奇志;侯连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3.5%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SAP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浓度,应用TUNEL染色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腺组织凋亡调控基因Fas和Fas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及白藜芦醇治疗对腺泡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SAP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病理损害评分明显下降,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FasL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 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胰腺组织凋亡调控基因FasL的表达诱导损伤的胰腺细胞凋亡以减轻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可能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震东;马清涌;罗羽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