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清;林芳
目的:探索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样作用的发生机制,提示应用头孢类药物前后饮酒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引起临床医护的重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饮酒致双硫仑反应,89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护理、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双硫仑样反应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89例病人中,49例轻中度患者给予对症处理,14例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0.8mg等后缓解。结论:双硫仑反应可发生于饮酒前后应用头孢类药物的人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及治疗前后10 d内应避免饮酒。
作者:陈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咯血患者进行心理观察分析,并通过对老年咯血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护理,使之积极配合,得到了好的治疗效果。结果:结论: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缓解心理压力,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佳状态。
作者:杜春华;康红;刘黎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文对310例高危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高危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情况。方法:采用美国GS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屏蔽隔音室内,婴儿睡眠状态下测试。结果:142例有听力高危因素的高危儿ABR波形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168例没有听力高危因素的高危儿(p〈0.05)。ABR波形异常检出率与出生时窒息、病理性黄疸和早产等因素有关。结论:对高危儿进行ABR检测是早期发现听力和脑干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东红;王玉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我客普遍使用的一种静脉穿刺工具。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逯苹;苏海明;戚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敏感剂量下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对体外培养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细胞周期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吡柔比星(0,0.01,1.0μg/mL)分别作用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株24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RD细胞株的形态学改变及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情况;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蛋白β-caten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吡柔比星(THP)处理RD细胞24h后,RD细胞皱缩,体积变小,外形更趋向于球状。(2)用吡柔比星(THP)处理RD细胞24h后,细胞呈G2期阻滞。(3)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β-catenin的水平逐渐减少。结论:吡柔比星可以诱导RD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玄承敏;薛天阳;许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除了进行常规护理之外,还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数据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倪晓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晨三时十分起上腹不适,疼痛,渐加剧,难以忍受,于1h后来院就诊,主诉:胃溃疡病史二年。嗜酒,饮食不规律,一个月前曾酒后少量呕血,经治疗后缓解。查体:病人急腹症体征,全腹触痛,板状腹;经辅助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腹部少量液平面,急诊入院,处理: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作者:权明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作为医院,由于知识面和经验等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大限度地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先客观地分析本院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如滥用抗生素、理化配伍不合理、毒副作用的累加、不良反应上报淡薄以及病区药房存在的问题,然后来探讨如何从药物知识宣传、调剂发配工作、临床用药指导、不良反应检测和收集工作和拓宽业务知识等环节来落实用药的安全。
作者:黄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妇产阴道不规则出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与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再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行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女性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诸多且复杂,而在治疗时医生一定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确切、详细的分析,以便能应用综合、有效、适当的治疗方案,及时控制阴道出血、缩短出血时间、减少感染发生率,进而为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碧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伏三九贴治疗气管炎绿色疗法的作用。方法:三伏天、三九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管炎,并口服补肾中药预防气管炎季节性发作。结果:治愈20.33%,显效70.25%,无效9.42%,总有效率90.58%结论:三伏三九贴治疗气管炎效果满意。
作者:宇傲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节气循经灸疗护理肝郁脾虚型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择2012年6月--2012年9月23例肝郁脾虚型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节气循经灸疗护理,观察调理疗效和患者症状变化。结果:采用节气循经灸疗护理肝郁脾虚型郁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改变自我认知、减轻精神情志症状,帮助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阳春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针对性肺部感染护理干预,降低居家失能老人的病死率。方法:选择天平街道80例居家失能老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定期指导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掌握肺部感染预防知识及技能操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及照顾者预防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医疗支出费用二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照顾者照顾技能,一旦发生上肺部感染,家属或照顾者应给予正确干预,及早就医,减少疾病的风险,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
作者:陈波;刘媛;林祎杨;钟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尽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法的增多,相关疾病已得到了一些控制,但是由于儿童消化系统的特殊性,仍需要我们不断的关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儿童消化系统的特殊情况,对于其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的一些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作者:贺林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探讨产妇孕产期实施营养护理及进行母婴健康教育的意义,旨在为提高产妇营养和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53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给予患者实施全民科学的营养计划,并且进行母婴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对比两组产妇妊娠高血压、贫血、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3.36%、贫血发生率为1.87%、早产发生率为1.49%、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发生率为1.87%、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24%,对照组分别为11.94%、15.30%、10.45%、17.91%、20.15%,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产妇实施营养护理并且产前进行母婴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窘迫和发育受限,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孙祥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皮肤被覆于体表,面积大,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就为局部外用药物的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外用药物的使用其优点在于经皮肤吸收后可直接作用于靶部位而不经过肝脏的药物首过作用,避免了药物的早期失活,能迅速减轻和解除症状,但如未按原则使用,则可刺激患处皮肤引起过敏反应,延长病程或加重病人的痛苦。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体外反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率为72.73%,对照组则为52.2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00例高血压病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住院病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体重、用药情况、并发症和用药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销售金额是高的,达到了40%以上;使用频度高的是钙拮抗剂,平均每日的剂量超过了17万个,占30%以上;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日均药费是高的,占30%以上。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年龄一般在40到80岁之间;在男性患者中,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8的有70例,达到了男性患者的30%以上;在女性患者中,有100例患者的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8,也占到了30%以上。在这500例患者中,高血脂为多的并发症,在高血压用药中,二联用药是为常见的。结论: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而言,其应用是较为合理的。
作者:邬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研究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疝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额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传统组均应用传统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无张力组均应用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后疼痛总有效率方面,无张力组为97.8%,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0.0%;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张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在复发率方面,无张力组为4.4%,显著低于传统组的17.1%(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修补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其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沈文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危重、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较多。再加上长期卧床、气管切开等因素, PICC的应用优于CV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的使用。方法: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完成了360例PICC置管,从而保证了静脉用药的顺利进行。结果:但是在PICC的置管和留置期间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通过积极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结论:虽然PICC导管为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但是成功穿刺置管后,更离不开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否则可能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而失去了PICC开展的意义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减少PICC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姚秀霞;雷琤;孙杰;刘继红;郭红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提高血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岳阳地区2012年参加无偿献血者38350人以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两次献血者、多次献血组,比较分析各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总体不合格率3.05%,重复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初次献血组,且三次及以上献血组优于两次献血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是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重复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作者:陈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