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通过ATP敏感钾通道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

田飒;彭学军;何宇明;吴蓉

关键词:姜黄素, ATP, 子宫内膜癌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姜黄素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ATP敏感钾通道(KATP)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二氮嗪组和二氮嗪+姜黄素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体外划痕和Transwel小孔实验检测HEC-1B细胞的迁移侵袭力。结果:姜黄素以浓度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EC-1B细胞的增殖(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抑制HEC-1B细胞向向划痕区生长的速度,显著降低了HEC-1B细胞划痕修复率(均P<0.05)。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逆转了姜黄素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结论:姜黄素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姜黄素抑制KATP通道有关。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1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8.5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肝性脑病是影响肝病预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展至症状性肝性脑病,死亡率将达50%,轻微肝性脑病(旧称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是临床常见肝性脑病早期表现,本文就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06年5月~2008年8月住院患者比较完整病例,观察血氨值及临床综合评价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差别显著P<0.05,长期应用亚临床肝性脑病逆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至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脑炎后遗症患者静脉滴注氯化钾外渗致组织坏死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报告1例由静脉滴注氯化钾外渗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氯化钾外渗可能是由于反复输液或滴注氯化钾引起血管损害,造成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所致。一旦发生外渗,局部应尽早用生理盐水清洗和25%碘伏持续湿敷。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氯化钾外渗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高度重视,慎重选择血管,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氯化钾。

    作者:杭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剖腹产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探讨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完善质量控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增强病人的健康意识,提高满意率。方法:将90例住院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式,实验组根据剖宫产病人的需要治疗和护理特点按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与使用,丰富了优质护理内涵,推进和持续深化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促进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是目前佳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平均住院日数缩短了1.3天,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了482.98元,病人健康知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周瑞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坦洛新联合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3例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MFR)与生活质量评分(QOL)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IPSS、MFR、QOL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IPSS评分为(9.2±2.1)分,MFR 为(12.7±2.9)mL/s,QOL 评分为(1.21±0.7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与中药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治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文斌;于国盛;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3月期间共有500例患者参加了优质护理服务实验,该院针对患者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及时的记录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来考核护理服务与护士素质。结果:患者的满意度与护士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之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与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从而实现护理的人性化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查天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彭建中教授调畅气机思想在骨系疾病中的应用

    彭建中教授学验俱丰,其治学的中心思想是调畅气机,本文从骨痹和血小板减少症两个验案出发,探讨了彭老调畅气机思想在骨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端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能否反应哮喘控制程度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评估二者在支气管哮喘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1-2013.10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42例参加本研究测试,并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09方案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控制状态分级标准分为控制组16例,部分控制组14例,未控制组12例。设正常对照组18例。首先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试,然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后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应用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时乙酰甲胆碱的药物激发浓度(PC20)评价气道反应性。应用FeNO评价气道炎症。观察测试中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参加测试者共60人,测试中间有7例退出。终有哮喘控制组15例,部分控制组13例,未控制组10例,正常对照组15例完成呼出气一氧化氮、肺通气功能测试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哮喘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FeNO结果、BPT 对数转换PC20(lnPC20)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用力肺活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FeNO和支气管激发试验药物激发浓度lnPC20均有直线相关性,为负相关。(分别为r=-0.971,P<0.05;r=-0.948,P<0.05; r=-0.969,P<0.05)结论:1.评估哮喘控制状态需综合评定,不能单纯用呼出气一氧化氮结果来评定。2.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支气管激发试验PC20呈负相关。呼出气一氧化氮反映的气道炎症与支气管激发试验反映的气道反应性呈正相关。3.在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呼出气一氧化氮可部分取代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王志新;陈永凤;陈宏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痛风患者饮食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饮食干预对痛风病人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例痛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干预,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饮食干预后体重指数(BMI)、血尿酸(SU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指蛋白(LDL)、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结论: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痛风病人生化指标、降低复发率,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林秋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严重颌面外伤患者急救配合与护理观察

    目的:总结本科收治的35例严重颌面外伤患者医护急救配合及护理观察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科收治的35例严重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医护急救配合及护理观察的要点。结果:35例病人经积极抢救和护理无伤口感染,呼吸道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明显畸形32例,2例因组织缺损较大行Ⅱ期整复。结论:对于严重颌面外伤患者采取综合救治,医护严密配合,是减少并发症、回复功能、减少畸形的关键。

    作者:王迎春;马晓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差别。方法:将225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组(观察组)125例和普通留置针组(对照组)100例,比较观察两组在回血、堵管、静脉炎、外渗、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艾滋病患者在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外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回血、堵管、静脉炎、针刺伤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留置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有效防止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导管堵塞和留置部位的红肿,又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又避免了在普通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堵塞或在穿刺过程中的误扎伤,降低了在针头连接肝素帽等操作中意外感染的机率,从而大大减少了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蒋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60例新生儿黄疸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儿分别用中、西两法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中药优于西药。结论: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简便,疗效确定。

    作者:乌云代力格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用药完全依顺率(91.67%)及护理满意度(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完全依顺率48.94%、护理满意度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用药完全依顺率,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邹文静;汪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查检表应用在VAP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查检表的设计和应用,提高重症医学科(ICU)VAP集束化措施的落实率,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ICU 468例使用呼吸机>48小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措施落实过程中使用查检表进行查检,2012年10月~2013年3月536例,集束化护理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查检表组的VAP集束化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VAP感染率较对照组下降了6.81%。结论:查检表在VAP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应用,更科学更简便,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集束化管理措施依从性,是降低VAP感染率的有效保障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亚;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因素及心理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职业和个人原因,探讨有效的排解方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针对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总结出精神科护士存在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结论:采取有效的排解方式,促进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于世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胸腔积液诊断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3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胸腔穿刺术病理检查,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渗出液42例患者中,准确诊断40例,准确率为95.2%。漏出液31例患者中,准确诊断24例,准确率为77.4%。结论: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定性判断病情,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岩;王丽;孙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血压监测是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治疗、疗效判定以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血压监测方法主要有诊室偶测血压(clinical blood pressure,CBP)、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家庭自测血压(famil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FBPM)。但偶测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较好地反映血压昼夜的变化节律及血压的波动情况。而动态血压监测(ABPM)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欧美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本文对ABPM 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归纳总结。

    作者:王军霞;马华卓;赵靖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支气管咯血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但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1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咯血,止血效果确切,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申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出血1例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胃肠道血管畸形是指正常黏膜及黏膜下畸形静脉与毛细血管发生扩张性病变,病变可位于整个胃肠道,以胃、十二指肠、右半结肠和小肠多见。研究显示,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中,上消化道血管畸形占1.2%~8.0%,发病年龄以20-30岁和60-70岁2个年龄段多见[1.2],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报道很少见。

    作者:梁宁林;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引起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导致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1例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导致大出血的病例,对其进行术前护理、抢救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大出血是危急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在配合医生抢救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谭洪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