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预后

张秋乐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 透析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 患者, 延误诊治, 危重病例, 替代治疗, 迁延不愈, 分析报告, 妇产科, 病死率, 外科, 生命, 人口, 内科, 临床, 疾病, 病因
摘要: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例,可见于各种疾病,尤其常见于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疾患,其病死率高达30%~80%,每年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行透析性治疗的患者约为30~60个/106人口,因此,尽早明确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有利于摆脱替代治疗,如果延误诊治,可迁延不愈,导致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依赖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1]。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进行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60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症状上有显著的好转,并且观察组的症状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相比缩短。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更够有效的提高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和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都要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孕酮值<5ng/mL 的时间、阴道流血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血β-HCG 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血浆中D-二聚体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来探讨FDP、D-二聚体的应用。方法:FDP、D-二聚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FDP含量≥5μg/ml,D-D聚体含量≥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DIC时,血浆FDP、D-二聚体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要结合临床表现警惕DIC前状态的存在。D-D 聚体在原发性纤溶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结论:FDP、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作者:曹文霞;辛丽丽;咸东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长激素释放肽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Ghrelin简介1999年,日本科学家Kojima利用能够稳定表达生长激素促分泌剂受体(GHS-R)的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株,从大鼠胃中提纯出含28个氨基酸的活性多肽,可以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HS-R,并刺激生长激素(GH)的分泌。这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被称为ghrelin[1]。利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显示,ghrelin的mRNA存在于胃底泌酸腺的颈部和底部。合成ghrelin的细胞是X/A样细胞,简写为Gr细胞。

    作者:杨芬;张雅琪;何熔;张丽华;侯娟;祝志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论《医林改错》对中医内科临床思维的启迪

    结合临床对《医林改错》中异病同治、排除法辨证、血瘀辨证方法等重要观点,进行阐述分析,同时对某些错误观点以予探讨,旨在对中医内科医生临床思维有所启迪。

    作者:刘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循证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状况。结果:研究组(90.00%)在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鞠艺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3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13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的痊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以及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按照精心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法。

    作者:郑志辉;乐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评价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效11例,无效率为15.6%,总有效率75.6%;对照组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张忠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研究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膀胱肿瘤5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7例和乙组27例进行手术治疗,并对乙组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乙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患者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对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沈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原发ANCA-AAV患者72例,其中,合并CRF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32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热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RP、SBP、DBP、AI及CI显著高于对照组;尿红细胞、尿蛋白、BUN、血沉、尿酸、肌酐、红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症状、血尿素氮、尿蛋白、肌酐、尿酸、贫血、高血压以及肾脏慢性病变均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环孢霉素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 CS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IL--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分析。方法:对54例难治性ITP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30μg/(kg·d),皮下注射;疗程14d;环孢霉素A 5mg/( kg·d),口服6个月;对照组:环孢霉素A 5mg/( kg·d)口服6个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2.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霉素 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作者:葛岩;胡晓丽;郝东升;高凌霞;丁香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措施和观察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辛伐他汀,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血清TC、LDL-C和CRP的测定水平,并且进行左室射血分数的测量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2组在TC、LDL-C和CRP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值为(4.03±2.06)mmol/L,LDL-C值为(2.35±0.21)mmol/L,CRP值为(8.3±5.65)m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改善心功能降低血脂,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姗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黏膜下子宫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给予4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为甲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为乙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治愈率与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创伤小,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程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究3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将我院近年来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3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2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4例行保守治疗,有效率占72.6%。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必须根据患者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出血的速度来决定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吴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及护理满意度(95.56%)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护理满意度7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可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汪年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妇产阴道不规则出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

    目的:对妇产阴道不规则出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规则出血的原因与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再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行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女性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诸多且复杂,而在治疗时医生一定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确切、详细的分析,以便能应用综合、有效、适当的治疗方案,及时控制阴道出血、缩短出血时间、减少感染发生率,进而为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碧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眼科择期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眼科择期局部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00例择期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用药,术前及术中心理护理,术后回访中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和术中15min的心率、血压及术前30min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减轻眼科择期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4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分析感染原因,探讨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4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总结治疗过程。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清除病灶、进行细菌药敏实验后选取合适的的抗生素进行持续冲洗。结果:治疗后,30例治愈,3例显效,1例无效。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理情况多,确诊后清除病灶,取出内固定,运用相应的抗生素,根据不同的感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法来进行处理,能控制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继峰;范钦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实例探讨分析异丙酚在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且自愿要求使用异丙酚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10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另外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异丙酚有呼吸抑制、梦幻及术后定向障碍不良反应,自行离手术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结论:异丙酚应用与无痛人流的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全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目的:旨在通过比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应用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佳给药方案。方法:选择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I`~II级,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用1%的丙泊酚,按2mg/kg体重静脉推注,给药时间为30s,B组:先按0.3ug/kg体重静注瑞芬太尼,而后再以1%的丙泊酚推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术,术中体动酌情追加丙泊酚20~30mg,术毕在恢复室监护至患者完全清醒,定向力正常,术中常规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高军宁;梁洪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