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探讨

郑志辉;乐云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出血, 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 实验组, 平均住院天数, 护理方法, 对照组, 统计学意义, 全程护理, 比较差异, 消化性溃疡出血, 痊愈率, 住院时间, 医院工作, 研究对象, 缩短, 护理质量, 程度, 治愈率,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13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的痊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以及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按照精心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跌到的护理进展

    介绍跌倒发生原因及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帮助临床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护理人员应了解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故的原因,提前预判;出现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故后能够冷静、果断、正确地处理,大程度的保证减少对患者及家属的伤害。

    作者:施艳群;姚慧;洪诗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近年来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情况,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丹红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瘀血闭阻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更因为其保护心肌、舒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等特性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何广宏;张晓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梅花针与拔罐疗法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药物治疗组与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组;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及20天后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组疼痛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0天后随访则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或减轻后遗神经疼痛症状。

    作者:喻元元;夏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观察胃肠安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胃肠安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3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0例给予口服胃肠安丸进行治疗,对照组170例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32例,显效33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99例,显效35例,无效36例;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肠安丸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赵志青;高静云;王树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孕期体重过度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及身长的影响

    目的:分析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25例正常足月单胎产妇,回顾性分析其孕前体重、孕期中体重、分娩时体重,记录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胸径、头围等数据,探讨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等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孕前低体重产妇的新生出生身长、体重、胸径、头围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超重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多产妇的巨大发生率、胸径、头围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增重正常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身长越长、体重越大。孕前低体重、正常体重产妇,若孕期的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的身长、体重、胸径、头围会显著增大。结论: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和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有关,孕妇应按照自身实际条件,调整孕期增重范围,获取良好妊娠结局。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南京市民营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市民营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GB 50333-2002《医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南京市民营医院洁净洁净手术室30间(次),洁净手术室总合格率为80%,其中2010年为70%,2011年为80%,2011年为90%。沉降菌菌落数3年合格率分别为79.4%、82.4%、83.3%。结论:洁净手术室存在医院感染危害因素,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重视后期维护保养。

    作者:王冲;熊丽林;张守刚;吴起新;孙燕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

    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少针头移位的机率;减少液体外渗及预防皮下出血和静脉炎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对120例采用BD公司套管针静脉留置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吴阿凤;蔡秀美;廖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8例危重患者经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经鼻胃管泵注肠内营养液在神经科ICU危重患者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48例危重患者应用鼻胃管匀速泵注肠内营养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有3例出现腹胀、腹泻,未出现鼻黏膜损伤、鼻胃管堵塞、脱管、营养液返流、吸入性肺炎。结论:及时了解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加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护理和心理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艳姗;陈少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通过对我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情观察,总结出呼吸麻痹、肺感染、心力衰竭是该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对此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插管、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语言等护理是此疾病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及遗留后遗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戈杰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对策

    如何针对检验科医务人员的预防措施、应急方案和职业危险作出探讨。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比如组织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加强管理组织,完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接触患者及操作后洗手的原则,保持室内卫生,加强检验器材、仪器表面、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及增强检验人员自身抵抗力。加强检验人员职业危险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预防措施,是避免职业伤害,保证职业安全的关键。

    作者:秦明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和缩短住院天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任琳莉;赵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治理视角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医改政策、推进医院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乏善可陈,医务人员仍然存在着在思想状况、医德医风、责任心等影响医患矛盾和问题解决的思想因素。本文结合医院思想工作现状,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分析并寻求治理途径,切实强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医务人员思想及道德素养,进一步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医院改革发展。

    作者:李珊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12m为一个疗程后,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的转阴率显著升高,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而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 PCIII 水平显著降低,各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有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永丽;谢瑞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丹七合提物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Discovery C18(25 cm×4.6 cm,5μm);流动相:甲醇-0.5%醋酸水,洗脱梯度(0-10 min,9%→75%甲醇;10-40 min,75%甲醇);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5nm。结果:丹参素钠线性范围为0.0996-1.1952μg,平均回收率为101.33%;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为0.026-0.312μg,平均回收率为100.2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七合提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沛;周剑宇;苗光新;刘丽艳;刘翠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对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在认真分析和观察手术室仪器设备在临床运用的基础之上,通过结合现代管理学的相关模式,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方面的阐述,其管理的内容包括配置管理、申购管理、验收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考试管理及日常管理。后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给出了可行性的管理参考意见。通过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可以大程度的延长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手术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患者手术的成功完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8例住院患儿,根据患儿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8.73%,对照组满意率为87.34%,观察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知识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临床护理中,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加快患儿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选择有效方法给予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3月-2014年03月RE患者86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咳嗽症状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发现患者没有出现食管炎病理改变的情况。选择雷贝拉唑以及莫沙必利等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患者实施疗效评定,观察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表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完成4周的治疗后,75例患者临床系列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有效率达到了87.21%;完成8周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获得了有效缓解,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出轻度恶心以及头痛等症状。在不同治疗时间获得的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RE患者,做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RE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有效降低患者发生癌变的概率。

    作者:郑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影响护生临床带教的因素以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护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为以后的的临床带教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通过对2012至2013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班共计80名护生的临床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在全面了解护生临床实习情况后,分析了影响护生临床带教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在临床带教中,影响护生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讨论:护理专业作为颇具实践操作性的专业,护理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提高护生临床带教的效果,首先应该找出影响带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作者:张先锋;梁薇;袁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骨关节退行性改变进行口服药物、关节内注射药物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治疗的骨关节退行性改变患者110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口服药物、关节内注射药物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给予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有110例病情好转,占比10%,有594例治疗有效果,占比54.82%,有890例治疗有显著效果,占比78.54%,仅36例患者治疗完全没有效果,占比为3.64%。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36%。结论: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具有很强的可操性,且治疗简便、规范等优点,预后治疗效果较好,适用于不愿采取手术治疗及中、轻度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患者。同时加强防治措施也可以有效的避免骨关节病变过早的出现及发展。

    作者:王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初探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了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环节上,为了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质量和有效性,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依据现有的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周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