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和缩短住院天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任琳莉;赵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跟骨的完整性受损,是跗骨骨折中的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传导暴力所致。跟骨骨折主要后遗症是行走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为帮助跟骨骨折患者减轻行走痛,尽快恢复工作岗位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作者:薛晓媛;范凤;崔新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是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我院作为桂林医学院的教学附属医院,长期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对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不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本文从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尝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法,旨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学实效。
作者:黄宇璐;潘薪宇;宁金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PCOS)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2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与118例正常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的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DH)、早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新生儿生后情况以及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POCS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自然流产率(19.6%对8.47%)、GDM率(18.3%对5.6%)、PDH率(24.4%对8.3%)、剖宫产率(74.4%对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新生儿生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OCS患者的产科并发症较多,应予以高度重视,提高保健、治疗及安全意识母儿预后均较好。
作者:刘彦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让孕产妇在情感上得到支持,提高她们的满意度与安全感。
作者:董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医学教育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的教学手段引入临床技能临床见习教育中,探讨其应用优点和注意问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配合模型练习应用在儿科临床技能临床见习,能解决了儿科见习枯燥、抽象、动手机会少的问题,提高见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践应用中,还有很多应注意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
作者:何展文;刘木金;孟哲;罗向阳;李栋方;梁立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促红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AK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PO 6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尿量、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BUN、Cr、U-RBP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Hb及Hc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及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2组治疗后血压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PO可用于AKI的治疗,且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作者:王天义;王艺;吴小冬;吴军;杨莉;朱学雷;谢明媚;蒋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2例进行二甲双弧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乙组32例单独使用二甲双弧。观察甲组和乙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甲组 ISI、BMI、FBG、PBG 和HbAlc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弧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祖力皮亚?努尔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儿分别用中、西两法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中药优于西药。结论: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简便,疗效确定。
作者:乌云代力格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求助者是某中学初三女生,小雨,十五岁。她在一次考试中因身体不适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不愿与父母沟通,与父母一起来寻求帮助。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根据小雨的具体情况,分别应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使小雨克服了成绩不理想引起的的情绪低落。经过数次咨询,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已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作者:岳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当前医院在胆总管结石诊治方面的问题与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症患者当中选取4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与效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48例患者当中,共有21例患者有过胆囊切除史,27例患者无胆道手术治疗史,在诊断过程过程中,B超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来确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诊断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患者均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以及出现短暂性胆漏与结石残留各2例,术后共随访到43例患者,期限为半年至6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复发、并发症等情况。结论:B超在胆总管结石症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麻栗坡县1957年-2012年麻风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麻防工作,完全消灭麻风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地区的历年麻风病患防治动态统计表,对登记在册的麻风病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经验。结果:1957年-2013年累积统计麻风患者192例,年均发病率为2.74%,发病率高的年段为1981到1985年,发病人数45例,阶段发病率为2.94/10万;年均患病率为0.036‰,患病率从1971年高的0.423‰降至2012年0.036‰,经过50多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患病率得到明显控制,2012年依赖麻风病年均患病率均控制在0.036‰以下,近五年患病率控制在0.05%以下,以上两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控制麻风病标准。结论:麻栗坡县1957年-2012年间麻风病的防治效果令人满意,流行趋势出现稳步下降,已经由中流行区转入低流行区,然而近几年仍然偶有病例出现,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控制,防止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
作者:程联华;姚仁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院老年医学科病房是以收治在职或离、退休的省级、市级干部或享受同等待遇病人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病人特点高龄、高职,大多身患多种疾病,经常在凌晨等值班人员少的时间出现病情突变,作为护士是先到场进行处置的医务人员,其处置应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抢救成功与否,决定了病人、家属、上级领导的满意程度。我科拥有专业护士10人,其主管护师5名,其余5名中有2名临床工作护龄1~3年的合同护士。面对这种状况,要保障科室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加强护士应急处置能力培训,规范病情突变的处置流程,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科疾病导致腹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社区于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内科腹痛患者65例,并回顾性分析内科腹痛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所有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疾病中,以急性胃肠炎有22例(33.8%)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慢性胃炎有19例(29.2%),肝、胆胰腺疾病有15例(23.1%),其他疾病有9例(13.8%)。所有患者中使用抗菌药35例(53.8%),使用过解痉类的镇痛剂27例(41.5%),无一例使用过麻醉性镇痛剂,转院4例(6.2%)。结论:内科腹痛患者,临床上以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肝、胆胰腺疾病为主,临床诊疗时要首先考虑这几种疾病,应重视对抗菌药及镇痛药的应用,减少抗菌药的滥用及误诊的发生率,抓住转诊时机,提高确诊率。
作者:张成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采用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把200件手术室器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件,先统一采用湿热消毒法,消毒后,分别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A)、干热灭菌法(B)、环氧乙烷灭菌法(C)、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法(D)、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E)对5组手术器械进行灭菌,消毒灭菌效果用琼脂糖培养法判定。结果:不同方法效果为:A法优于B法,B法优于D法,D法优于C法,C法优于E法,各法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其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
作者:田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50例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1例为腹膜后阑尾中转剖腹手术。1例术后出血而再手术,戳孔感染1例,无因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正确处理系膜并将阑尾移出腹腔,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③急性穿孔性阑尾炎。④急性坏疽性阑尾炎。⑤慢性阑尾炎以及肥胖,小儿阑尾炎患者。不适用:①中晚期妊娠阑尾炎。②严重出血倾向的阑尾炎。③不能耐受气腹及有严重的腹腔粘连的患者。
作者:高应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配伍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使用阿奇霉数与山莨菪配伍于同一组液体中静脉滴注,对照组35例单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率以及疗效(包括治疗后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肺部罗音吸收时间,X 线肺部病灶吸收时间),结果: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配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明显减少胃肠道反应,并且增加治疗效果,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儿因牙髓炎治疗,进行抗炎,效果不佳,以至于形成口底蜂窝织炎,家属不同意切开口底,来我院进行补充体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抗炎治疗,没进行口外切开。完全治愈口底蜂窝织炎,由此看来,如何合理用药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作者:侯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9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1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依据感染类型给与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比如肺部啰音、呼吸困难,以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儿呼吸、肺罗音等症状更迅速,临床总有效率更高。
作者:张竺泉;金继斌;谢敬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根据通痹合剂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等主要功效,对其进行抗炎消肿、止痛、提高免疫力等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该药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2.能显著降低组胺致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3.能减少由冰醋酸溶液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4.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5.能降低由完全佐剂造成大鼠关节肿胀度并减轻炎症症状,使大鼠胸腺与脾重量增加,且不影响大鼠的体重增长;6.能明显改善关节炎大鼠关节病变组织的损伤。且优于正清风痛灵片,并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通痹灵合剂对关节炎大鼠有抗炎消肿、止痛、提高免疫力,改善关节病变组织的损伤等作用。
作者:邹衍衍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