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王天义;王艺;吴小冬;吴军;杨莉;朱学雷;谢明媚;蒋纯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急性肾损伤,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AK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PO 6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尿量、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BUN、Cr、U-RBP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Hb及Hc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及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2组治疗后血压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PO可用于AKI的治疗,且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肺叶切除手术的研究进展

    1微创肺叶切除术的概述1.1微创肺叶切除术在20世纪,尽管胸腔镜检查已经存在几十年,直至90年代初,Kirby等人报道了将电视胸腔镜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1],电视胸腔镜才由单纯的检查工具扩展为检查和治疗工具,微创肺叶切除手术才真正来临。他们选取了44名术前评估处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Ⅰ期的患者,并对其动脉血气及肺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保证这些患者能够承受肺叶切除的创伤。术中3名患者因肺癌分期处于N2期从研究组中剔除,剩下的41名患者中有35人进行电了视胸腔镜手术。手术通过两个胸腔镜切口和一个6-8cm 的手术操作切口完成,平均时间为153+/-26分钟,没有患者因并发症而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所有患者平均5.7+/-1.6天完全康复。这证明了VATS是安全可行的。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能够熟练操作手术的医生较少以及电视胸腔镜本身存在摄像头不清晰、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等问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直到相关手术器械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显示器应用于胸腔镜,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生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进行肺叶的切除,与此同时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这些资料表明进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对于传统术式的患者并发症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日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明显改善低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对化疗有更好的耐受性[2]。尽管如此,据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国家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只有44%的肺叶切除术是通过VATS完成的[3]。批评者认为该项手术方式不利于控制出血、增加了淋巴结清扫的难度、弱的光线及可视度增加了解剖的风险并且该技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作者:田园;刘尊;田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切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呼吸道护理为重要。包括气管切口的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等多个方面。

    作者:冯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居家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居家失能老人进行针对性肺部感染护理干预,降低居家失能老人的病死率。方法:选择天平街道80例居家失能老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定期指导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掌握肺部感染预防知识及技能操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及照顾者预防肺部感染护理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医疗支出费用二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照顾者照顾技能,一旦发生上肺部感染,家属或照顾者应给予正确干预,及早就医,减少疾病的风险,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

    作者:陈波;刘媛;林祎杨;钟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对127例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7例乳导管造影病例并经病理证实。结果:导管癌约占6.3%,浸润性导管癌约占2.4%,乳头状癌约占1.6%,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53.5%导管扩张症约占22.0%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约占9.4%乳腺囊性增生约占4.7%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治有很大价值。

    作者:朱会玲;戚健;张莉;王俊卓;张东香;李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例临床观察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灵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并。既可以单独发病,产生症状,也可以是其他损伤性疾病的继发病或伴随性疾病。虽然病理改变不很复杂,但临床症状明显,转侧均发生疼痛,更主要的是经常会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植物性神经,出现肋间神经痛,而且会影响到相应的脏器,如胸5出现紊乱,往往会出现心脏病的部分症状,如心跳、胸前区疼痛等,给患者造成恐慌,误认为是心脏出现了问题而就医在心血管科或内科。推拿治疗本病,只要诊断正确,手法复位到位,疗效还是比较明显的。笔者在临床上用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例,治愈3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

    作者:陈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应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1]是指一类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功能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处方中常见的药物之一。然而NSAI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高也不容忽视,因而NSAID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作者:徐婷;梁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与高危因素,干预性早产的佳分娩时间和不同孕周分娩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早产儿中有86例为自然早产,34例为干预性早产。其中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胎膜早破、阴道炎、瘢痕子宫、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既往有流产史或早产史为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其并发症为干预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明显较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的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孕周大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明显更差。结论: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引发早产的高危因素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尽可能地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再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作者:阿依尼沙汗·依明;栾永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糖尿病这种人们称之为富贵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患者及其家属们也想多了解一下与糖尿病有关的信息,以便指导糖尿病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能过上近似正常人的生活。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也主要靠病人自己,医生只是给予合理性的指导。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们经常举办讲座,宣传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并普及人们对糖尿病的了解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下和糖尿病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运动疗法的护理。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达9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护理差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未发生护理纠纷,对照组中发生护理纠纷6起。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86%,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护理管理中尤为重要,势必将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知识,降低差错时间发生机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为患者及医院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作者:赵小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5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做好器械保养。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疗效满意。结论:精心护理准备及术中熟练护理配合,可使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顺利完成。

    作者:车七梅;王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76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肠排列术,对照组38例采用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观察两组的症状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2±0.65)h、(4.82±0.78)d和(15.96±1.1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8±0.97)h、(6.62±1.01)d和(19.54±1.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1%(P<0.05)。肠内、肠外排列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再次手术发生,两组术后肠瘘、再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波;彭建立业;吴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退变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使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脑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D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就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退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国平;孙德贵;尹新生;胡建华;邓芳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快速过敏皮试仪在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快速过敏皮试法在临床的准确性、高效性已经有很多报道【1-2】为减少患者痛苦,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我院儿科引进广州伟杰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华康YLM一Ⅱ型快速皮试仪,对需做药物过敏皮试的儿科住院及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进行临床应用,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阑尾炎手术切除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完全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率,在阑尾炎切除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不同排痰方式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排痰方式,预防肺部感染,提早拔管时间。方法:将8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使用雾化吸入加振动排痰机来进行排痰,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的雾化吸入加人工手法叩背来排痰,观察患者排痰量、呼吸音改善情况、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肺部感染等。结论:振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好,促进了排痰,控制了感染,降低了肺部感染率,提早拔管时间,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翁洁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老年人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恢复后的病人可有多种后遗症。一个中老年人发生偏瘫后,虽然肢体活动受限,但仍有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儿失语则使患者本身的意愿表达及与他人的感情交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致残率高,将近有2/3病人遗留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便,给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早起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个人工作经验,介绍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体会。

    作者:房美廷;王桂花;孙德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妇科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2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病情的改变情况。结果:用微波和LEEP两种治疗方式分别治疗所有的轻度宫颈糜烂患者患治愈率均为100%,用微波和LEEP两种方式治疗所有的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83%和95%,用微波和LEEP两种方式治疗所有的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分别为33%和89%。结果显示用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治愈情况显著,可达到97%的治愈率,而用微波治疗的治愈率为仅为68%。因此对于轻度宫颈糜烂的病人应用微波治疗方式较为合适,而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病人应用LEEP治疗方式更为合适。结论: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进行治疗,具有治愈率高,且患者血流量少,伤口愈合时间较短等特点。所以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病人应首选LEEP治疗方式更为合适。而对于轻度宫颈糜烂的病人应用微波治疗方式则较为合适。

    作者:孔春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胰岛素类似物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胰岛素类似物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按接受胰岛素的种类将患者分为胰岛素类似物组39例和重组人胰岛素组38例,分析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胰岛素类似物组和重组人胰岛素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均较加用胰岛素前明显好转,胰岛素类似物具有更好的降血糖作用;随访6月后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剂量较重组胰岛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效果明显,适用于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胡光春;顾刘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疗养员太极拳教学的几点思考

    分析老年疗养员太极拳教学的难点,通过增强老年疗养员学习兴趣、制定合理教学计划、进行规范教学及采取多样化教学等方法提高老年疗养员太极拳教学效果。

    作者:刘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膀胱隆起样病灶三维超声剖面图分析

    经腹壁途径超声检查,尿液是良好的透声介质,超声波可以透过适量充盈的尿液,较为清晰的显示膀胱腔,膀胱壁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为常用的膀胱影像学检查方法,(1)但经腹壁超声探头频率低,制约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力,临床漏诊及误诊时有发生。三维超声及其剖面图技术的应用对膀胱隆起样病灶内部结构和形态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的问题。为了弥补经腹壁途径膀胱超声检查的不足,2010年6月到2012年12月,我们对经腹二维超声显示膀胱隆起样病灶患者,应用三维超声剖面图技术及联合应用经腹壁与经腔内(经阴道或直肠)超声检查,并将三种检查结果对照,之后用膀胱镜及病理检查印证,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