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燕
目的:探讨测定血尿患者自身血和尿MCV及其比值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206例血尿患者(肾小球性血尿127例为观察组,非肾小球性血尿79例为对照组)进行自身血和尿MCV测定,然后比较分析2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尿MCV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血和尿MCV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MCV数值<77fl,自身血和尿MCV比值≤1,诊断非肾小球肾炎性血尿符合率98.3%。结论:测定血尿患者自身血和尿MCV及其比值,是一个客观、无创伤的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
作者:布威海丽且姆·图鲁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以突发心动过速伴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为多见,治疗措施包括机械刺激、药物治疗、电学治疗等多种方法[1]。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8例,应用胺碘酮复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对其实施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疼痛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均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7.5±1.4d,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对输卵管妊娠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疼痛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护理健康传播是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它有效地指导着护理健康教育实践。护理人员如何将信息传播到患者中呢?现将我院2010年至2013年对4000例患者健康传播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周风琴;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石嘴山市麻疹防控措施,总结麻疹防控工作中的经验。方法:对石嘴山市麻疹疫情进行分析概括。结果:麻疹发病危害婴幼儿童身体健康,各预防接种单位要加大宣传,认真摸底,做好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结论: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全国麻疹疫情监测方案》和《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及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作者:叶静丽;程艳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出科后回访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1~4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患者回访工作前,清醒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4月清醒患者46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患者出科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1次回访的沟通交流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的护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杨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金水宝治疗组(治疗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蛋白定量(Upr)。结果:金水宝治疗组Ccr、UA、LDL-C、Upr较常规治疗组都有下降(p<0.05).结论:人工虫草可减少尿蛋白排泄,调脂、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
作者:孙健;王胜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8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90例)与辛伐他汀组(9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降压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加服辛伐他汀胶囊20mg/ d。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1年后,辛伐他汀组血压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 <0.05)结论:加用辛伐他汀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并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董晓明;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萍;邹文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我院临床采用中医骨伤疗法(简称CBST)结合独活寄生汤(简称APLD)辩证治疗腰腰椎间盘突出(简称LDH)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选取的37名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科用CBST结合APLD治疗的LDH患者的疗效行回顾,总结此法对于LDH的治疗经验。结果:37名患者中通过此法治疗后治愈率(CR)为27.0%,总有效率(TRR)为81.1%,疗效满意。结论:采用CBST结合APLD的方法,通过中医物理疗法结合辩证中医处方,外部内部共同作用,能使LDH患者的腰椎症状改善较为明显,达到不错的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LDH治疗中加以应用。
作者:梅宗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尤以合并空洞型肺结核居多,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多,为77.78%。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演变迅速,病死率高,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而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与肺结核基础病变表现混淆,不易鉴别。因此在临床上,特别是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空洞形成,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特别重视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
作者:王颖;张玉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皮纹的特异性规律。方法:选取本院脑卒中住院患者及体检健康人群,按相关标准分为脑卒中抑郁组、脑卒中组非抑郁组、正常组,运用计算机皮纹采集系统对各组患者进行皮纹采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皮纹可能存在特异性。PSD患者与脑卒中非抑郁组、健康组相比双手a-b 嵴线数的波动性不对称(FA )值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纹特异性可能对早期诊断、预判、干预PSD存在帮助。
作者:齐丹;戴艳萍;李军;陈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小儿鼻炎鼻窦炎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于2013年05月至2014年04月在我进修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鼻炎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例数达到27例,总有效率高达90.00%,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其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例数达到了22例,总有效率只有73.33%,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药联合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治疗小儿鼻炎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鼻炎鼻窦炎临床症状,通常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玉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ASCOT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ASCOT方案治疗,治疗半年至1年后观察疗效(血压控制、不良反应)及心血管危险分层变化。结果:200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85%。心血管危险分层中低危人数从6%上升到37.5%,重高危人数从40.5%下降到6.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OT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疗效明确,可在社区高血压人群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王远愉;韩翠平;叶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了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环节上,为了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质量和有效性,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依据现有的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周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的途径,输入包括葡萄糖、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静脉营养液的一种方法。患者在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由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使蛋白质、热量、电解质、维生素的补充仍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1]。目前T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提高危重患者的耐受力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营养液的处方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所用药物的品种及用量各不相同,由于加入药物制剂可达20余种,混合技术较为复杂,其稳定性与相容性直接影响到混合后营养液的质量。不合格的营养液一旦输入体内,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89例危重患者实施了TPN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行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CT引导下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该技术的并发症、术后2月肿瘤体积、疼痛缓解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7天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月复查CT显示所有患者肿瘤体积均较术前减小,缩小程度>50%者占63.3%(19/30);术后半年及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7%(26/30)和53.3%(16/30);结论:CT引导下穿刺行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波;李晓敏;徐兰彬;李强;柴天昌;张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中出现安全隐患的病例数量。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后,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患者数量为6例(14.3%);对照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为17例(4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主要包括走失、无意识自伤、意外拔管及摔伤等,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护理,进一步确保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性。
作者:马勇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体如何保持健康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门科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语言、表情、举止行为等,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连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认识睡眠障碍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通过健康教育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飞行质量。方法:通过生活习惯及相应的外界条件找到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飞行水平。分析:从外界环境到内在心理因素找到影响飞行员睡眠质量的根源,研究相应解决方案。结果:采取措施通过相应健康教育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飞行质量。结论:睡眠质量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飞行质量。
作者:吴晓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