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药在治疗鼻渊中的应用

庞智慧

关键词:鼻渊, 中药熏药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药治疗在鼻渊患者治疗护理中的作用,指导鼻渊病人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技术。方法:将50例鼻渊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在试验组采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的药物通过中药喷雾机产生热蒸汽进行中药熏鼻治疗,对照组不采用取中药熏鼻治疗,比较2组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及对中药熏药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通过患者对治疗疗效观察比较发现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显效率高于未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通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发现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使用中药熏鼻治疗的病人。结论:中药熏药治疗有利于鼻渊患者症状改善,减轻疾病痛苦,有利于提高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明确品管圈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进行管理,并将实施品管圈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降低至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结论:品管圈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中,不仅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发挥能动性。

    作者:刘敏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残根残冠美学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7颗需行桩冠修复的前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玻璃纤维桩+二氧化锆全瓷牙(A组)、玻璃纤维桩+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组(B组)和铸造桩核+PFM修复组(C组)三组进行修复,随访2年,比较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桩核折断1颗;B组龈缘灰线5颗,桩核折断1颗;C组龈缘灰线9颗,牙根折裂3颗。PFM修复后龈缘灰线共计14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出现牙根折裂3颗;玻璃纤维桩修复出现桩核折断2颗。A组和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是前牙牙体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作者:胡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

    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中的实施。方法:提高口腔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在医人员心中的地位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对临床治疗满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一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虚论治肾性血尿30例分析

    目的:探讨从虚论治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尿血的本虚症分析,将30例确诊为肾性血尿的患者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应用益气、健脾、滋肾、养阴等补虚方法,联合清剂化瘀止血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结果: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从虚论治疗肾血尿,予补虚固本,标本兼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宁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在临床心电图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在心电图带教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教学,使师生之间可以实现意义的交换,实现知识共享,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心电图带教质量。方法:第一组应用分组讨论教学法;第二组使用临床普通教学法,学习12本同一疾病的相关病例的心电图特点。将第一组学生按学习能力情况分为四组,12本病例随机平均分为四份,每组各一份,而第二组共同学习12本病例。比较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对分别采取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及临床普通教学法施教后的学生进行同样的内容测试,分组讨论教学法42例学生中有16名获得优秀,22名获得良好,优良率达到90.48%;临床普通教学法42例学生中有7名获得优秀,18名获得良好,优良率为59.52%。结论:在临床心电图带教过程中使用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更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作者:薛探;梁晓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狼疮性肾炎32例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LN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I、II、Ⅲ、IV、V 型各占3.1%、9.4%、25%、50%、12.5%。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秋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4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分析感染原因,探讨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4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总结治疗过程。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清除病灶、进行细菌药敏实验后选取合适的的抗生素进行持续冲洗。结果:治疗后,30例治愈,3例显效,1例无效。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理情况多,确诊后清除病灶,取出内固定,运用相应的抗生素,根据不同的感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法来进行处理,能控制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继峰;范钦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观察分析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进行观察,总结临床特点同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的36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观察表明36例患者发病平均年龄13.3月,发作范围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短,大多不超过5分钟,发作间期患者脑电图、血生化、脑CT检查结果均正常,36例患者均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结论:通过对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以及分析,可以看出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具有冬春季节常见、发作病程短、患者预后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陈春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

    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特殊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缺编工作超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针对护士压力过大问题,提出减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对策,从而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

    作者: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出血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将2011年以前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脑出血早期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病人患肢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程度明显优于未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病人。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病人的肢体、生活自理能力、失语疗效显著。

    作者:邹玉静;刘伟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尿培养及耐药分析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也是医院感染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新型强效、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开发与广泛应用,尿路感染的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同时也使细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且不同地区的耐药率及菌株分布也有差异,因此为了给临床提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学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对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住院的老年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彪;郭会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各5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种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哮喘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不及观察组,COPD患者治疗6个月后较之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红;茹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管理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管理现状与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本县乡镇级卫生院使用的所有麻醉药品处方单5026份,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本县乡镇级卫生院所有麻醉药品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本县乡镇级卫生院所用麻醉药品类型非常多样,使用剂量各不相同,其排序从小到大分别是可待因片、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贴、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就整体用量而言,正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结论:针对基层医院麻醉药品,在使用环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是由于麻醉药品本省具备双重性特征,因此加强临床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强化临床管理,提升麻醉药品整体使用效率,以防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力争在缓解病人疼痛感的同时,大限度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钟益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肠安丸预防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对照研究

    每年支原体肺炎在儿科均有流行,阿奇霉素等治疗需要2-3周,但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非常常见。既往有报道胃肠安丸可以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故近几个月,我院儿科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给予口服胃肠安丸,观察其预防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静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术中保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分析保温对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创伤患者100例,对保温组、对照组各50例的患者进行观察。患者选取的标准是肛温小于36度,ISS分数在16-40分之间。在手术室温室下进行,使得保温组患者的肛温处于36度以上,对照组不做干预。对于患者观察内容包括患者苏醒及住院时长、手术后感染的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患者苏醒及住院时长、手术后感染的情况以及死亡率上相关的P值都小于0.05,表明意义显著。结论:术中保温对手术患者而言,能够缩短苏醒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以及死亡率。

    作者: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胸腔积液诊断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3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胸腔穿刺术病理检查,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渗出液42例患者中,准确诊断40例,准确率为95.2%。漏出液31例患者中,准确诊断24例,准确率为77.4%。结论: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定性判断病情,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岩;王丽;孙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采用B 型超声诊断的方法的具体效用,分析诊断的结果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所有患者均接受了B 超检查,在经过了手术治疗之后,分析总结B超诊断的有效性和正确率。结果:在本组患者中,诊断正确39例,占90.7%,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有各自不同的声像学表现。结论:B 超诊断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价值很高,操作也较为的简单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诊断的结果非常的准确,是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只要医务人员能够合理科学的使用,动态观察,就一定可以降低漏诊率。

    作者:褚梅德;崔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尝试教学法在医学实习生技能操作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是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我院作为桂林医学院的教学附属医院,长期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对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不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本文从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尝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法,旨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学实效。

    作者:黄宇璐;潘薪宇;宁金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病人实施术前访视,强化术前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减轻了病人的术前焦虑,减轻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讨论:在术前访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医师、病人满意度,促进医学健康发展。

    作者:缪月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