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

孙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工作压力, 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特殊工作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缺编工作超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人际冲突。针对护士压力过大问题,提出减少手术室护士压力源的对策,从而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访视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对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访视可以改善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宁;曹黎娜;王惠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子宫脱垂阴式全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阴式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和中西医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年龄在60~80岁的子宫脱垂患者行阴式全宫切除术,进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中西医护理。结果:25例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2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患者阴式全宫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减少其发生,术后恢复快、疗程缩短、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韦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比对照组=2比1),治疗组8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10mg,每晚一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和脑血管血流速度减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杨琦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姜黄素通过ATP敏感钾通道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姜黄素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ATP敏感钾通道(KATP)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姜黄素组、二氮嗪组和二氮嗪+姜黄素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体外划痕和Transwel小孔实验检测HEC-1B细胞的迁移侵袭力。结果:姜黄素以浓度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HEC-1B细胞的增殖(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抑制HEC-1B细胞向向划痕区生长的速度,显著降低了HEC-1B细胞划痕修复率(均P<0.05)。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逆转了姜黄素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结论:姜黄素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与姜黄素抑制KATP通道有关。

    作者:田飒;彭学军;何宇明;吴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左室功能指标变化、血管再通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62.50%,总有效率93.8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两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观察

    本人将68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随机分为推拿治疗和口服氟桂利嗪和曲克芦丁药物对照组,治疗10天(一疗程)后,结果显示: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氟桂利嗪和曲克芦丁。

    作者:陈吉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种清热类中药抗炎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症是机体的一种正常免疫反应,也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很多现代西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有抗炎、抑菌、杀菌等作用,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且,会产生新的耐药菌株。近年来,传统中草药引起了人们赿来赿多的关注。这篇文章列举了5种常用的清热类中药: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这5种中药的清热解毒功能有可能与多重的信号通路及其它复杂的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向仪;蔡红刚;王仕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成人肠套叠误诊2例

    患者张某男52岁因脐周阵发性疼痛3天,伴呕吐入院。既往史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体检:体温37.8℃,痛苦面容、脐周压痛、轻度反跳痛,未示包块,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X线检查:腹中部见数个阶梯状液气平面。入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给予保护治疗,2天后腹部疼痛加重,排暗红色水样便。诊断狡窄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距离回盲部3cm处一回型肠套叠。部分肠管变黑坏死,行肠段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痊愈。

    作者:朱世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的缺点,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构建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内科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刘永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护理干预关于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对中医护理干预关于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抽取进行混合痔术的患者80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然后对术后患者的疼痛满意度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满意度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发现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疗后疼痛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的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于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作者:周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短波联合磁疗治疗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磁疗方法治疗PICC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4例静脉炎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超短波联合磁疗治疗静脉炎。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超短波联合磁疗治疗静脉炎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

    作者:张兰兰;梁梅菊;王苏玲;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中以及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头颈外一科的全体圈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全体圈员每天一次性耗材的使用登记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组织措施并比较整改组织措施实施前后全体圈员一次性耗材的使用登记情况。结果:实施改善方法后,对全体圈员共进行150次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后记录情况,记录数127,占84.6%,不记录数23次,占15.1%,流失率15%。较实施前75%的流失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宇;刘春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临床控制措施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问题。因此,对临床工作中如何做好防控提出了考验,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扩散,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德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环磷酰胺治疗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于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分别为50名病人,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再加上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人数为47,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人数为35,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环磷酰胺对于老年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吐尔洪·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开天门手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开天门手法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5mg 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予氟桂利嗪胶囊5mg 每晚1次口服+每天1次开天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86.7%;治疗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1±2.4)天,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2±1.7)天,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嗜睡、疲乏症状。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开天门手法配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安全有效,方便操作,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申梅;梁益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外科手消毒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对应用品管圈模式对外科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实施手消毒督导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外科工作的50名外科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5名。采用常规手消毒监督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督导;采用品管圈模式对研究组研究对象进行督导。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手消毒程序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手消毒督导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品管圈模式对外科医护人员实施手消毒督导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总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8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病死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尹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业护师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纽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纽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评估两组存在心理问题的转归。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lHSS评分(8.6±4.8)低于对照组(12.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45,P=0.000)②治疗前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146,P=0.702);治疗2个后仍然存在心里问题,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一0.001)结论: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能产生有利影响。

    作者:吴佳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在社区中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糖尿病患者150例,定期为患者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健康讲座和单独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规律,告诉患者服用药物的正确方式、测试血糖的方法,对比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了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遵医情况。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了解疾病知识、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人数大幅增加。结论: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作者:朱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