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伟坚;文卫平
目的 评估经皮穴位电刺(TEAS)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辅助作用.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芬太尼静脉全麻(PFvA);B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min+PFVA.C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双侧肩井穴30min+PFVA.观察并记录TEAS前(A组为入室)、TEAS 30 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诱导后、切皮后5 min、缝皮、术毕、清醒各时点的BIS值、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切皮时体动反应、苏醒质量.并在TEAS前(A组为入室)、TEAS 30 min后(A组为入室后30 min)、切皮后5 min、清醒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各3 mL,测定肾上腺素和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TEAS 30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B、C组BIS值、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0.05),A组无明显变化(P>0.05);B、C两组在各时点丙泊酚靶浓度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丙泊酚平均用量B、C组比A组分别减少19%、27%;与TEAS前相比,B、C两组TEAS 30 min后β-内啡肽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显著(P<0.05);两组的肾上腺素水平TEAS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TEAS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镇痛效应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司俊丽;徐琳;李国才;肖建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Sos招募系统(SRS),构建含HBV PreS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PreS1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重组质粒pSos-PreS1.经测序正确后其将转化酵母菌cdc25感受态细胞,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 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Sos-PreS1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自激活作用.结论 可以利用SRS来研究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曦;蔺淑梅;吴列秀;陈天艳;叶峰;赵英仁;张树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Meta分析左西孟旦对失代偿心衰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左两孟旦在左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结果 左西孟旦静脉用药后24 h时BNP平均降低337.66pg/ml,其95%CI为(-296.30,-379.02);48 h时平均降低259.92 pg/ml,其95%CI为(-195.76,-324.08);第1周平均降低123.09 pg/ml,其95%CI为(-53.32,-195.86).各时点心功能与用药前相比约分别增加了29%、22%、10%.结论 左西孟旦能改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徐忠东;何伟雄;赵一凡;夏淑轩;何波;杨涛;曹德雄;彭书崚;李珏;曹铭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常规血培养标本中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血培养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后.同时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和血液重要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检测鉴定,后者包括靶基因的提取、扩增、杂交和结果分析4个步骤,统计分析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86份临床标本中,常规分离鉴定阳性74例,阴性12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8例,阴性38例,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符合率仅为69.77%.结论 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的符合率偏低,试剂盒有待完善,但为快速检测和鉴定血液致病菌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李林海;程颖;陈丽丹;黄晓燕;石玉玲;何洁静;王露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远期病人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并评估瓣膜-病人不匹配对老年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了前瞻性研究设计,将1995年8月10日到1998年8月19日期间,在我医疗中心实施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同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年龄在70岁以上的100例病人列入本研究.临床随访定期在术后4周、6个月、以后每隔一年进行,收集并比较分析病人长期生存,跨瓣压差等数据;生活质量采用短期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问卷评估.结果 病人年龄为(74.7±5.7)岁(范围70~87岁),随访(7.3±4.7)年,术后30 d死亡率,病人-瓣膜不匹配组6.3%,病人-瓣膜匹配组,3.3%.在第1年、第3年、第5年随访,病人长期生存率在组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第7年随访,病人-瓣膜匹配与不匹配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在第1、第5年随访点,心脏超声数据显示病人-瓣膜匹配与不匹配组两组间跨主动脉平均压差差异显著,在随访的大多数点位上,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体力/活力较术前都有所改善.社会活动、精神健康评估在第3、5和7个年的随访中较术前没有显着改善;而情感、社会活动,尤其是精神健康评估在术后第1年的随访中较术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老年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但在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似乎与病人-瓣膜不匹配不相关.病人-瓣膜不匹配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临床结果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作者:钱希明;钟世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广东省公立非营利性医院补偿现状,提出有关政策思路.方法 使用二级资料提取法,分析2002~2007年度广东省医疗机构财务统计报表及<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结果 广东省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政府补偿严重不足:内部补偿结构不合理;补偿方式不合理;医疗费用支付制度不健全等.结论 提出回归公益性,明确政府财政补偿范围.改革财政补偿方式;规范医院自身补偿方式,实现服务收费合理化;扩展社会资本补偿渠道等政策思路.
作者:邢晓辉;李从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透对尿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BCL广2和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尿毒症血透组和健康对照组,分离透析前、透析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尿毒症组透析前、后单个核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尿毒症组透析后较透析前增多(P<0.05).PCNA蛋白表达各组无明显变化.尿毒症组透析前、后单个核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透析后更明显(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单个核细胞存在着较高的凋亡率.维持性血透可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进一步促进单个核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郭国明;李闽云;黄小军;顾家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MDX4-42lO硅橡胶后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方法 将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及对照组材料缝合固定到小鼠双侧颊囊黏膜,对接触部位做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配色颜料.硅橡胶复合体材料对小鼠颊囊黏膜的刺激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同.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炎细胞浸润.结论 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赝复临床将不会引起口腔黏膜的不良反应.
作者:游杰;周望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规律,探讨前列腺癌与细胞免疫变化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取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及CD_8~+)及NK细胞(CD_(16+5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CD_3~+、CD_4~+、CD_8~+水平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发多个骨转移灶患者CD_3~+水平较无骨转移灶患者组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而CD_4~+、CD_8~+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抑制,监测其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古炽明;潘明沃;陈志强;王树声;向松涛;李源;王志超;王昭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的灭活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处理,设定3个放电电极间距和7个处理时间,采用平板记数法记数存活芽孢数.并计算杀灭对数值(KLV).另外,研究高压电场灭菌效果并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用以初步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的灭活机制.结果 在电极间距分别为3、4和5 mm时.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KLV超过5时的处理时间依次为25、30、35 s.机制研究发现.低温等离子体中的高压电场效应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很差: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表面和内部结构都有损伤作用.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带电粒子的击穿作用和活性氧的氧化作用可能在低温等离子体杀灭芽孢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低温等离子体中的高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作者:石兴民;张冠军;袁育康;马跃;许桂敏;顾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PSC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78例导管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I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78例胰腺癌患者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79.5%(62/78),与正常组比较PSCA表达与胰腺癌显著相关(X~2=15.81,P<0.005),与慢性胰腺炎比较PSCA亦与胰腺癌显著相关(X~2=11.33,P<0.005);PSCA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SCA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
作者:杨文彬;蔡锋;程传涛;曹罡;秦兆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损伤.方法 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min把NAC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结果 600 μmol/L CoCl_2明显地降低细胞存活率.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500~2000μmol/L NAC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Cl_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2000/μmol/LNAC能明显地对抗CoCl_2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使H9c2心肌细胞内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地对抗CoCl_2对MMP的抑制作用.结论 NAC能显著地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与其降低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改善MMP等机制有关.
作者:魏水生;廖新学;杨春涛;蔺际;杨战利;兰爱平;黄雪;王礼春;陈培熹;冯鉴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流感病毒分类及H_5N_1与H_1N_1分子构造上的同、异性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作者:罗深秋;周剑;于新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肝肺综合征(HPS)患者体、肺循环状态与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内皮素-1(ET-1)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OLT)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26例术前确诊为HPS者为实验组(Group E),随机抽取20例术前无低氧血症病人为对照组(group C),术前1 d取静脉血,采用荧光基因探针杂交定量PCR技术测定iNOS,放免法测定ET-1,并于麻醉后手术前测定两组患者体、肺循环参数.另取1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GroupHC),取静脉血测定iNOS及ET-1.结果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心排量及低血管阻力(高排低阻).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患者体、肺循环特点为更显著的高排低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NOS、ET-1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排低阻,HPS患者更为明显;iNOS、ET-1水平增高可能与终未期肝病患者的高排低阻特点相关.
作者:黎尚荣;沈宁;易慧敏;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耳畸形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于我科行人工耳蜗植入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庭水管扩大25例,Modini畸形9例,共同腔畸形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澳大利亚Nucleus24型人工耳蜗.对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者,4例采用Nucleus 24R(ST)型植入体.8例采用Contuor型24R,10例采用Contuor Advance 24R.其余病例均采用Nucleus24M型直电极植入体.结果 25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有3例术中出现井喷,15例术中耳蜗钻孔后见外淋巴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另有4例Mondini畸形及2例Common cavity畸形亦出现严莺井喷,但所有内耳畸形患者术中电极插入均顺利,术后无面瘫及脑脊液漏现象发生,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经过半年以上的言语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人工耳蜗适用于内耳畸形患者,但对耳蜗未发育或内听道听神经缺失患者除外,术前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
作者:万良财;郭梦和;钱宇虹;刘双秀;张宏征;陈帅君;陈浩;龚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时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使用腹腔注射CCl4法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并进行MR-DWI检查.弥散敏感梯度值b=600 s/mm~2.测量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时ADC值,变化规律,并与光镜及电镜下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逐渐下降(P<0.05);病理学表现为肝内纤维基质数量增多、范围扩大,肝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加重.结论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下降,可能为肝内纤维沉积增多及细胞内外水分子弥散异常限制水分子运动所致.
作者:王秋实;邹艳;刘辉;刘再毅;梁长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饮食控制对中老年糖耐量低减(IGT)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46例中老年糖耐量低减(IGT)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饮食干预,并在饮食干预前后测定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糖耐量低减(IGT)者丙二醛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17±1.50与0.29±0.33;(P<0.01)差异有显著性;总抗氧化能力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55±1.14与18.41±.8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饮食干预能有效降低IGT者丙二醛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
作者:黄俭;冯雪莲;吴凤兰;张明珠;黄铭钧;陈小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羟基脲和丁酸钠联合应用对人红系细胞7种珠蛋白基因(ζ,α,ε,~Gγ,~Aγ,δ,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二步液体培养法培养的人红系祖细胞为体外模型,用台盼蓝拒染活细胞计数观察HU、丁酸钠单独或联合用药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RT-PCR比较用药前后7种珠蛋白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联药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26.44%)/b于羟基脲和丁酸钠常规剂量单药组的抑制率(28.56%和38.80%)(P,0.05),与未用药组(0.6534±0.092和0.5154±0.048)相比,联药组~Gγ-和~Aγ-Mrna的表达分别上调为1.203±0.018和0.9154±0.08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羟基脲(1.3054±0.016和0.9564±0.029)、丁酸钠(1.193±0.070和0.883±0.012)常规剂量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药物对ζ,α,ε,δ和β-Mrna的诱导作用与各自未用药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羟基脲和丁酸钠低剂量联合用药可上调红系细胞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尤其增加~Gγ-Mrna的转录,且减轻了对细胞生长的抑制,而对ζ,α,ε,δ和β-珠蛋白基因无明显诱导作用.
作者:吴倩倩;钱新华;徐梅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10的影响,以探讨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常规方法提取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取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五组,分别加入昆明山海棠(200μg/ml,阳性对照组)、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50、150、450μg/ml)DMEM溶液,及加入等体积的DMEM溶液(空白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72小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IL-1β、TNF-α和IL-10的水平,RT-PCR检测滑膜细胞IL-1β、TNA-α和IL-10的mRNA表达.结果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150 μg/ml、450 μg/ml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mRNA表达减少,而IL-10水平升高,mRNA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TNF-α和IL-1β及促进IL-10分泌来减轻炎症反应.到达治疗RA的目的.
作者:吴贺勇;李娟;李亚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水肿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55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5只)、模型组(CSCT组,20只)及高压氧组(HBO组,20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2)HBO组于术后第3小时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天1疗程,共3疗程,其中第1疗程每天2次,第2、3疗程均每天1次,每疗程休息6 d.(3)分别于建模型后第1~6周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6周末取材,观察各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 CSCT组及HBO组大鼠术后第1-6周末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HBO组在2~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CSCT组(P<0.05);术后6周末,CSCT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HBO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蛩较CSCT组有所减少(P<0.05).结论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可减轻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组织水肿,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敏;伍贤平;童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