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良财;郭梦和;钱宇虹;刘双秀;张宏征;陈帅君;陈浩;龚剑
目的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 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DHPLC技术分析发现病例组出现6种异常峰形,经测序证实1例致病突变为Exon6 G13328A的杂合突变,1例新发现的同义突变Exon4+243 G>A;SNP位点6个,其中4个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2个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发现一种异常峰型(三峰).结论 DHPLC是一种自动、快速、高通量的基因突变及SNP位点的筛查方法,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非妊娠女性CV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VTE的发生.
作者:汪丽萍;裘毓雯;尹爱兰;马云燕;刘柯玲;熊丽;余艳红;钟梅;王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Meta分析左西孟旦对失代偿心衰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左两孟旦在左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结果 左西孟旦静脉用药后24 h时BNP平均降低337.66pg/ml,其95%CI为(-296.30,-379.02);48 h时平均降低259.92 pg/ml,其95%CI为(-195.76,-324.08);第1周平均降低123.09 pg/ml,其95%CI为(-53.32,-195.86).各时点心功能与用药前相比约分别增加了29%、22%、10%.结论 左西孟旦能改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徐忠东;何伟雄;赵一凡;夏淑轩;何波;杨涛;曹德雄;彭书崚;李珏;曹铭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外膜蛋白的ompW基因设计特异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霍乱弧菌的LAMP检测方法.通过对47株细菌及模拟污染现场,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实用性.结果 活菌计数方法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灵敏度为1.6×10~2 cfu/ml.在人工污染霍乱弧菌的粪便及海水标本中检测的敏感度为1.6×10~3 cfu/ml,在牛奶标本中敏感度为1.6×10~4 cfu/ml.检测21株霍乱弧菌均为阳性,26株非霍乱菌则全部阴性,特异度为100%.结论 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灵敏度、特异度高,可用于霍乱现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柯雪梅;陈胤瑜;高璐璐;杜正平;冯雪梅;廖如燕;陈志永;曹以诚;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损伤.方法 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min把NAC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结果 600 μmol/L CoCl_2明显地降低细胞存活率.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500~2000μmol/L NAC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Cl_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2000/μmol/LNAC能明显地对抗CoCl_2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使H9c2心肌细胞内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地对抗CoCl_2对MMP的抑制作用.结论 NAC能显著地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与其降低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改善MMP等机制有关.
作者:魏水生;廖新学;杨春涛;蔺际;杨战利;兰爱平;黄雪;王礼春;陈培熹;冯鉴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MRI-T_2加权像高信号与临床效果的联系.方法 将66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和内固定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30例MRI T_1/T_2表现为等/等,B组36例MRI MRI T_1/T_2表现为等/高.所有病例于术前1周采用MRI检查和JOA评分.分别比较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年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改善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38月,平均21月.A、B两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和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T_2加权像高信号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有高信号患者同样可有良好的临床预后,不能仅通过MRI-T_2加权像异常的高信号表现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魁忠;涂海洪;刘志礼;楼小亮;柴建胜;张铁;周荣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 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 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作者:张瑞涛;李晓娟;李润明;胡义平;姜世勃;刘叔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流感病毒分类及H_5N_1与H_1N_1分子构造上的同、异性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作者:罗深秋;周剑;于新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规律,探讨前列腺癌与细胞免疫变化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取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及CD_8~+)及NK细胞(CD_(16+5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CD_3~+、CD_4~+、CD_8~+水平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发多个骨转移灶患者CD_3~+水平较无骨转移灶患者组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而CD_4~+、CD_8~+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抑制,监测其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古炽明;潘明沃;陈志强;王树声;向松涛;李源;王志超;王昭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肝肺综合征(HPS)患者体、肺循环状态与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内皮素-1(ET-1)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OLT)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26例术前确诊为HPS者为实验组(Group E),随机抽取20例术前无低氧血症病人为对照组(group C),术前1 d取静脉血,采用荧光基因探针杂交定量PCR技术测定iNOS,放免法测定ET-1,并于麻醉后手术前测定两组患者体、肺循环参数.另取1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GroupHC),取静脉血测定iNOS及ET-1.结果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心排量及低血管阻力(高排低阻).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患者体、肺循环特点为更显著的高排低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NOS、ET-1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排低阻,HPS患者更为明显;iNOS、ET-1水平增高可能与终未期肝病患者的高排低阻特点相关.
作者:黎尚荣;沈宁;易慧敏;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Sos招募系统(SRS),构建含HBV PreS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PreS1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重组质粒pSos-PreS1.经测序正确后其将转化酵母菌cdc25感受态细胞,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 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Sos-PreS1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自激活作用.结论 可以利用SRS来研究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曦;蔺淑梅;吴列秀;陈天艳;叶峰;赵英仁;张树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水肿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55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5只)、模型组(CSCT组,20只)及高压氧组(HBO组,20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2)HBO组于术后第3小时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天1疗程,共3疗程,其中第1疗程每天2次,第2、3疗程均每天1次,每疗程休息6 d.(3)分别于建模型后第1~6周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6周末取材,观察各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 CSCT组及HBO组大鼠术后第1-6周末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HBO组在2~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CSCT组(P<0.05);术后6周末,CSCT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HBO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蛩较CSCT组有所减少(P<0.05).结论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可减轻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组织水肿,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敏;伍贤平;童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痛域及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6例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用McGill疼痛评分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痛阈测定并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重度病变组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且与疼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组间平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程度有关,积极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作者:曹瑛;薛耀明;沈洁;高方;罗祥蓉;付霞军;李际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研究TLR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03)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抗排斥组(C),A、B、C三组大鼠给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排斥反应指数平均在术后第7天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正常的角膜组织可见TLR2 mRNA表达;三个手术干预组TLR2 mRNA表达差异倍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 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 mRNA表达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白浪;陆晓和;钟彦彦;周瑾;张静;武海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评分方法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64例女性患者,年龄(44.5±13.7)岁,共检测到79个占位,高频探头检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数量、大小、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周边有无伪足、后方声衰减、内部回声均匀性、钙化、血流、腋窝有无异常淋巴结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总分10分.结果 良性占位组46例,年龄(41.4±12.4)岁,占位59个,数量(1.5±1.3)个/人,直径(55.0±19.2)Rim,得分(2.8±2.2)分;恶性占位组18例,年龄(52.4±14.1)岁,占位20个,数量(1.1±0.3)个/人,直径(19.8±8.3)mm,得分(7.3±1.7)分.两组间占位个数、大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年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腺占位的超声检查评分与占位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95(P<0.001).结论 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疾病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对判断占位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评分值愈高,占位恶性的可能性愈大.
作者:刘红梅;吴凤林;程侠;叶长生;邓永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染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siRNA后对高糖诱导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6组培养:正常对照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1 g/L),等渗对照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1 g,L、甘露醇3.5 g/L),高糖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4.5 g/L),高糖+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空质粒后培养于高糖培养基中),高糖+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含无关序列的质粒后培养于高糖培养基中),高糖+干扰组(细胞转染针对CTGF的siRNA表达质粒后培养于高糖培养基中).收集各组培养至24、48、96 h的细胞,以实时PCR检测CTGF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TGF蛋白水平;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考马氏亮蓝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 高糖刺激可上调HK-2细胞的CTGFmRNA及蛋白水平,使停留于G_1期的细胞比例升高,增殖活力受抑制,细胞肥大指标胞内总蛋白含量增加:而通过特异性siRNA抑制CTGF mRNA表达后,细胞的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降低.细胞增殖活力增强,更多的细胞由G_1期进入S期,细胞内总蛋白含量降低.结论 证实了CTGF是高糖诱导HK-2细胞肥大的重要介质.针对CTGF的siRNA能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为进一步寻找DN防治的靶点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章俊;杜庆生;蔡德鸿;曾莉;汤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前 医用CT已由二维扇形束扫描模式成功演变至三维锥形束扫描模式.本文作者从经典的FDK算法框架出发,结合Noo等人提出的二维扇形束超短扫描重建算法,并在本文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二维Lambdatomography(LT)算法与FDK型算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锥形束Pseudo-LT算法,新算法在回避了成像公式中有关PI线计算的同时,还将关于投影数据的微分运算进行回避,较基于PI线的LT重建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和重建质量.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黄静;马建华;陈凌剑;毕一鸣;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靶向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基因RNAi对胰岛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 设计合成siRNA,通过脂质体转入胰岛细胞株INS-1中,研究其对靶基因的抑制效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INS-1细胞中INGA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来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结果显示siRNA6序列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INGA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INS-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结论 干扰INGAP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胰岛细胞的增殖,INGAP有可能成为治疗β细胞严重减少或损害的重要新靶点.
作者:沙建平;薛耀明;陈炫;龙可;梁华晟;桑丹;毛睿睿;林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作者:许蔓春;马恒颢;欧巧群;罗爱武;任广立;王鲜艳;荆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6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T-bet和GATA-3mRNA表达状况.结果 SLE患者组、活动期SLE患者组及非活动期SLE患者组T-bet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反GATA-3mRNA相对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GATA-3高表达促使初始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诱导分泌Th2型细胞IL-6、IL-10等,同时抑制T-bet,导致Th1的低表达,从而促使B细胞处于高活化状态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寻找有效方法调控SLE患者体内GATA-3的表达,将为治疗SLE开辟一条新途径.
作者:彭学标;邓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在我院及外院因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的27例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发生眼部并发症,本院4例发生率为0.19%(4/2149);其中纸样板损伤11例、眶内感染1例、眶内出血2例、眼底动脉栓塞1例、视神经损伤8例、眼外肌损伤3例、泪道损伤1例.纸样板损伤、眶内感染、泪道损伤获得痊愈,视神经损伤1例视力恢复正常,另外7例无改善;眼外肌损伤患者术后复视症状改善,眶内出血、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视力丧失无改善.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术前充分的准备、熟悉鼻眼相关解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风险,鼻内镜鼻寞手术导致的失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作者:侯伟坚;文卫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