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俭;冯雪莲;吴凤兰;张明珠;黄铭钧;陈小明
目的 探讨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的数字化仿真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行髋部64排螺旋CT扫描,所得数据应用Mimics 10.01软件处理,重建出股骨近端模型,依照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的标准模拟出各型骨折,对模型进行截图保存,并输出影片模式.5名骨科医师和10名医学生对数字骨折模型给予初步评价.结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数字化仿真模型直观、立体、逼真,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从任意的方位和角度观察和截图,相对应的影片可以3600旋转观看骨折情况.4名骨科医师和1O名医学生认为三维数字骨折模型更加直观、容易理解.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类的数字化模型具有直观、立体、逼真、动态等特点,有利于临床工作及医学教学.
作者:刘永刚;裴国献;王丹;金丹;姜晓锐;张晓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评分方法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64例女性患者,年龄(44.5±13.7)岁,共检测到79个占位,高频探头检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数量、大小、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周边有无伪足、后方声衰减、内部回声均匀性、钙化、血流、腋窝有无异常淋巴结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总分10分.结果 良性占位组46例,年龄(41.4±12.4)岁,占位59个,数量(1.5±1.3)个/人,直径(55.0±19.2)Rim,得分(2.8±2.2)分;恶性占位组18例,年龄(52.4±14.1)岁,占位20个,数量(1.1±0.3)个/人,直径(19.8±8.3)mm,得分(7.3±1.7)分.两组间占位个数、大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年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腺占位的超声检查评分与占位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95(P<0.001).结论 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疾病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对判断占位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评分值愈高,占位恶性的可能性愈大.
作者:刘红梅;吴凤林;程侠;叶长生;邓永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常规血培养标本中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血培养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后.同时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和血液重要致病菌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检测鉴定,后者包括靶基因的提取、扩增、杂交和结果分析4个步骤,统计分析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86份临床标本中,常规分离鉴定阳性74例,阴性12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8例,阴性38例,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符合率仅为69.77%.结论 基因芯片检测系统的符合率偏低,试剂盒有待完善,但为快速检测和鉴定血液致病菌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李林海;程颖;陈丽丹;黄晓燕;石玉玲;何洁静;王露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 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 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作者:张瑞涛;李晓娟;李润明;胡义平;姜世勃;刘叔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在我院及外院因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的27例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发生眼部并发症,本院4例发生率为0.19%(4/2149);其中纸样板损伤11例、眶内感染1例、眶内出血2例、眼底动脉栓塞1例、视神经损伤8例、眼外肌损伤3例、泪道损伤1例.纸样板损伤、眶内感染、泪道损伤获得痊愈,视神经损伤1例视力恢复正常,另外7例无改善;眼外肌损伤患者术后复视症状改善,眶内出血、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视力丧失无改善.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术前充分的准备、熟悉鼻眼相关解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风险,鼻内镜鼻寞手术导致的失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作者:侯伟坚;文卫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一个可靠有效的移植毛囊细胞诱导毛发发育的模型,以治疗脱发.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成人头皮标本,联用显微分离与免疫磁珠法获得人毛囊干细胞;消化法获得毛乳头细胞.培养后混合植入裸鼠皮下,观察毛囊形成情况.结果 在裸鼠的皮肤切片中可以看到较为完整的毛囊结构形成.结论 毛囊细胞移植法可以在体内诱导出毛囊样结构,为将来治疗脱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谭挺;胡志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前 医用CT已由二维扇形束扫描模式成功演变至三维锥形束扫描模式.本文作者从经典的FDK算法框架出发,结合Noo等人提出的二维扇形束超短扫描重建算法,并在本文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二维Lambdatomography(LT)算法与FDK型算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锥形束Pseudo-LT算法,新算法在回避了成像公式中有关PI线计算的同时,还将关于投影数据的微分运算进行回避,较基于PI线的LT重建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和重建质量.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黄静;马建华;陈凌剑;毕一鸣;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透对尿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BCL广2和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尿毒症血透组和健康对照组,分离透析前、透析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尿毒症组透析前、后单个核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尿毒症组透析后较透析前增多(P<0.05).PCNA蛋白表达各组无明显变化.尿毒症组透析前、后单个核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透析后更明显(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单个核细胞存在着较高的凋亡率.维持性血透可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进一步促进单个核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郭国明;李闽云;黄小军;顾家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早期鼻咽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组织~(18)F-FDG摄取的情况,并探讨早期鼻咽癌组织VEGF表达与~(18)F-FDG摄取的关系.方法 对40例I,II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检查,测定鼻咽原发灶肿瘤组织的~(18)F-FDG大摄取值和标准摄取值(SUV_(max)和SUV_(mean)),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患者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40例早期鼻咽癌组织的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9.45±1.87和6.04±1.09,T_1期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8.95±1.91和5.61±1.08,T_2期的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11.55±1.70和7.98±1.1,T_2期原发灶SUV_(max)和SUV_(mean)高于T_1期(t=4.46,P<0.001;t=6.763,P<0.001).非角化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9.74±1.82和6.82±1.23,非角化未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10.44±2.16和6.68±1.35,非角化分化型和非角化未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和SUV_(mean)无差别(t=1.230,P>0.05;t=0.346,P>0.05).40例鼻明癌组织VEGF染色阳性细胞率为60.8%;鼻咽癌组织FDG摄取(SUV_(max))和VEGF表达的细胞阳性率相关(r=0.460,P=0.03).结论 早期鼻咽癌组织FDG摄取与肿瘤组织VEGF过度表达相关,其SUV值反映了鼻咽癌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乏氧的程度.
作者:范义湘;石卫民;黎静;尹吉林;杨传红;高梅菊;吴继珍;刘青竹;李科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外膜蛋白的ompW基因设计特异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霍乱弧菌的LAMP检测方法.通过对47株细菌及模拟污染现场,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实用性.结果 活菌计数方法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灵敏度为1.6×10~2 cfu/ml.在人工污染霍乱弧菌的粪便及海水标本中检测的敏感度为1.6×10~3 cfu/ml,在牛奶标本中敏感度为1.6×10~4 cfu/ml.检测21株霍乱弧菌均为阳性,26株非霍乱菌则全部阴性,特异度为100%.结论 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灵敏度、特异度高,可用于霍乱现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柯雪梅;陈胤瑜;高璐璐;杜正平;冯雪梅;廖如燕;陈志永;曹以诚;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MRI-T_2加权像高信号与临床效果的联系.方法 将66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和内固定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30例MRI T_1/T_2表现为等/等,B组36例MRI MRI T_1/T_2表现为等/高.所有病例于术前1周采用MRI检查和JOA评分.分别比较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年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改善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38月,平均21月.A、B两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和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T_2加权像高信号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有高信号患者同样可有良好的临床预后,不能仅通过MRI-T_2加权像异常的高信号表现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魁忠;涂海洪;刘志礼;楼小亮;柴建胜;张铁;周荣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时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使用腹腔注射CCl4法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并进行MR-DWI检查.弥散敏感梯度值b=600 s/mm~2.测量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时ADC值,变化规律,并与光镜及电镜下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逐渐下降(P<0.05);病理学表现为肝内纤维基质数量增多、范围扩大,肝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加重.结论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下降,可能为肝内纤维沉积增多及细胞内外水分子弥散异常限制水分子运动所致.
作者:王秋实;邹艳;刘辉;刘再毅;梁长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大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48只荷VX2肝移植瘤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只.A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 ml生理盐水;B组为常规剂量碘化油TACE组(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 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C组为大剂量碘化油TACE组(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B组和C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移植瘤TACE后2周的增长率、坏死率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肿瘤增长率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常规剂量组肿瘤的坏死率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1);大剂量组肿瘤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抑制兔VX2肝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吕良山;马清涌;刘亚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肝肺综合征(HPS)患者体、肺循环状态与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内皮素-1(ET-1)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OLT)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26例术前确诊为HPS者为实验组(Group E),随机抽取20例术前无低氧血症病人为对照组(group C),术前1 d取静脉血,采用荧光基因探针杂交定量PCR技术测定iNOS,放免法测定ET-1,并于麻醉后手术前测定两组患者体、肺循环参数.另取1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GroupHC),取静脉血测定iNOS及ET-1.结果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心排量及低血管阻力(高排低阻).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患者体、肺循环特点为更显著的高排低阻,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NOS、ET-1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体、肺循环特点为高排低阻,HPS患者更为明显;iNOS、ET-1水平增高可能与终未期肝病患者的高排低阻特点相关.
作者:黎尚荣;沈宁;易慧敏;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研究TLR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03)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抗排斥组(C),A、B、C三组大鼠给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排斥反应指数平均在术后第7天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正常的角膜组织可见TLR2 mRNA表达;三个手术干预组TLR2 mRNA表达差异倍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 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 mRNA表达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白浪;陆晓和;钟彦彦;周瑾;张静;武海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LEF-1截短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荧光质粒,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检测其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人淋巴结cDNA文库中克隆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同时插入红色荧光示踪片段mRFP.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cDNA3.1-LEF-1-mRFP瞬时转染Hela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EF-1截短型的表达,同法瞬时转染SW480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对细胞生长的影响,CSFE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克隆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经测序比对证实与GenBank中给出的序列一致,以含有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荧光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LEF-1截短型基因的表达产物通过Westemblot和流式细胞仪方法得到证实,转染SW480细胞.光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失去正常形态,细胞数目明显减少;MTT检测显示细胞活性下降,流式检测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水平增加,细胞在G_(0/1)期发生阻滞.结论 成功构建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证实其在真核细胞HeM中可以表达.同时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促进其凋亡,细胞被阻滞在G_(0/1)期,
作者:王淑红;田涛;南克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对20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g细胞计数的百分率为(8.65±3.23)%,较对照组(39.67±10.23)%明显降低(P<0.05),CD8~+细胞计数百分率为(31.68±9.33)%,较对照组(24.76±6.09)%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BDCA-2~+/CD123~+细胞计数的百分率为0.194%±0.154%,较对照组0.23%±0.22%明显降低(P<0.05),BDCA.1~+/CD123~+细胞计数百分率为(0.256±0.2)%,较对照组百分率(0.396±0.24)%降低(P(0.05),BDCA-2~+/CD123~+及BDCA-1~+/CD123~+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 I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下降,提示I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陈卫军;张继平;陈岸;梁兆煜;张小青;谢佩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CA-125对卵巢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65例卵巢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资料及血清CA-125水平,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65例卵巢病变中,21例(21/35)良性病变者血清CA-125测值<35μ/ml,28例(28/30)恶性病变者血清CA-125测值>35μ/ml,而14例良性及2例恶性病变者血清CA-125测值存在交叉;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良性病变30例,恶性肿瘤22例,13例不能明确诊断(其中良性5例,恶性8例);超声造影提示良性病变34例,恶性肿瘤29例,误诊2例(1例卵泡膜细胞瘤,另1例交界性囊腺瘤);血清CA-125、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卵巢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6.7%、73.3%、96.7%,特异性为60.0%、85.7%、97.1%.结论 血清CA-125及超声检查有助于卵巢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在显示肿瘤的血流灌注信息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进一步提高卵巢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
作者:周琦;刘百灵;姜珏;雷小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痛域及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6例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用McGill疼痛评分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痛阈测定并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重度病变组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且与疼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组间平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程度有关,积极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作者:曹瑛;薛耀明;沈洁;高方;罗祥蓉;付霞军;李际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PSC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78例导管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I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78例胰腺癌患者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79.5%(62/78),与正常组比较PSCA表达与胰腺癌显著相关(X~2=15.81,P<0.005),与慢性胰腺炎比较PSCA亦与胰腺癌显著相关(X~2=11.33,P<0.005);PSCA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SCA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
作者:杨文彬;蔡锋;程传涛;曹罡;秦兆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