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FDK框架的锥形束Pseudo-LT优质重建

黄静;马建华;陈凌剑;毕一鸣;陈武凡

关键词:CT, 锥形束, FDK算法, Pseudo-LT
摘要:目前 医用CT已由二维扇形束扫描模式成功演变至三维锥形束扫描模式.本文作者从经典的FDK算法框架出发,结合Noo等人提出的二维扇形束超短扫描重建算法,并在本文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二维Lambdatomography(LT)算法与FDK型算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锥形束Pseudo-LT算法,新算法在回避了成像公式中有关PI线计算的同时,还将关于投影数据的微分运算进行回避,较基于PI线的LT重建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和重建质量.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规律,探讨前列腺癌与细胞免疫变化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取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及CD_8~+)及NK细胞(CD_(16+5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CD_3~+、CD_4~+、CD_8~+水平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发多个骨转移灶患者CD_3~+水平较无骨转移灶患者组显著下降(P<0.01),CD_(16+56)~+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而CD_4~+、CD_8~+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抑制,监测其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古炽明;潘明沃;陈志强;王树声;向松涛;李源;王志超;王昭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肺部孢子丝菌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咳嗽、发烧1月余,右侧胸痛半月余,于2008年8月19日收入本院胸外科,8月25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

    作者:吴昌昊;吴旭;张立溪;熊刚;周云峰;李国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BV PreS1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毒性和自激活效应

    目的 利用Sos招募系统(SRS),构建含HBV PreS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PreS1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重组质粒pSos-PreS1.经测序正确后其将转化酵母菌cdc25感受态细胞,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 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Sos-PreS1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自激活作用.结论 可以利用SRS来研究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曦;蔺淑梅;吴列秀;陈天艳;叶峰;赵英仁;张树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脊髓型颈椎病MRI-T_2WI高信号与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MRI-T_2加权像高信号与临床效果的联系.方法 将66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和内固定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30例MRI T_1/T_2表现为等/等,B组36例MRI MRI T_1/T_2表现为等/高.所有病例于术前1周采用MRI检查和JOA评分.分别比较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年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改善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38月,平均21月.A、B两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和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T_2加权像高信号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有高信号患者同样可有良好的临床预后,不能仅通过MRI-T_2加权像异常的高信号表现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魁忠;涂海洪;刘志礼;楼小亮;柴建胜;张铁;周荣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VIR576通过与TCR跨膜区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目的 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 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 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作者:张瑞涛;李晓娟;李润明;胡义平;姜世勃;刘叔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表达A3C的HBV载体质粒抑制HBV的研究

    目的 观察表达人类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C(A3C)的复制缺损型HBV载体质粒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表达A3C和人绿色荧光蛋白(hrGFP)的FIBV载体质粒pcH-LJ3-A3C、pCH-LJ3-hrGFP.分别与野生型HBV质粒pCH-3093共转染HepG2细胞,提取细胞裂解液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颗粒DNA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提取细胞裂解液中核心蛋白相关的HBV DNA,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 pCH-LJ3-A3C对细胞浆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颗粒DNA具有抑制作用,使细胞浆内HBV DNA减少31%,使上清液中子代病毒颗粒HBV DNA减少40%;对HBV DNA具有编辑作用,50个克隆测定HBV DNA序列,36克隆出现G-A突变,G-A突变总数量982位点.结论 pCH-LJ3-A3C可以抑制HBV复制,pCH-LJ3-A3C对HBV DNA的编辑作用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pCH-LJ3-A3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病毒制剂治疗HBV感染.

    作者:李东;王宇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LEF-1截短型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SW480细胞系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 构建LEF-1截短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荧光质粒,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检测其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人淋巴结cDNA文库中克隆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同时插入红色荧光示踪片段mRFP.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cDNA3.1-LEF-1-mRFP瞬时转染Hela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LEF-1截短型的表达,同法瞬时转染SW480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对细胞生长的影响,CSFE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克隆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经测序比对证实与GenBank中给出的序列一致,以含有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荧光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LEF-1截短型基因的表达产物通过Westemblot和流式细胞仪方法得到证实,转染SW480细胞.光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中出现颗粒,失去正常形态,细胞数目明显减少;MTT检测显示细胞活性下降,流式检测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水平增加,细胞在G_(0/1)期发生阻滞.结论 成功构建LEF-1截短型的编码基因的真核荧光表达载体,证实其在真核细胞HeM中可以表达.同时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促进其凋亡,细胞被阻滞在G_(0/1)期,

    作者:王淑红;田涛;南克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水肿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水肿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55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5只)、模型组(CSCT组,20只)及高压氧组(HBO组,20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2)HBO组于术后第3小时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天1疗程,共3疗程,其中第1疗程每天2次,第2、3疗程均每天1次,每疗程休息6 d.(3)分别于建模型后第1~6周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6周末取材,观察各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 CSCT组及HBO组大鼠术后第1-6周末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HBO组在2~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CSCT组(P<0.05);术后6周末,CSCT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HBO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蛩较CSCT组有所减少(P<0.05).结论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可减轻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组织水肿,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敏;伍贤平;童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白介素-1β、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0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10的影响,以探讨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常规方法提取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取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五组,分别加入昆明山海棠(200μg/ml,阳性对照组)、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50、150、450μg/ml)DMEM溶液,及加入等体积的DMEM溶液(空白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72小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IL-1β、TNF-α和IL-10的水平,RT-PCR检测滑膜细胞IL-1β、TNA-α和IL-10的mRNA表达.结果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150 μg/ml、450 μg/ml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mRNA表达减少,而IL-10水平升高,mRNA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溶性乌梢蛇总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TNF-α和IL-1β及促进IL-10分泌来减轻炎症反应.到达治疗RA的目的.

    作者:吴贺勇;李娟;李亚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纤酶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给予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探讨降纤酶个体化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30例,对照组30例.降纤酶治疗组根据治疗前血浆Fm水平>4 g/L,2-4 g/L,1.3~2 g/L分别给予首剂降纤酶15 U,10 U,5 U,给药后每12 h监测一次血浆FIB水平,当血浆FIB水平>1.3g/L时再次给予降纤酶5U,维持患者血浆FIB水平在0.7-1.3 g/L之间达7 d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在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7 d降纤酶组血浆PT、APTT延长,Pg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治疗14 d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临床疗效降纤酶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独立+轻度依赖)比例降纤酶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治疗期间降纤酶组无颅内外出血,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快速平稳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个体化降纤酶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蔡晓斌;朱治山;张明之;郭瑾;王辉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在我院及外院因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的27例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发生眼部并发症,本院4例发生率为0.19%(4/2149);其中纸样板损伤11例、眶内感染1例、眶内出血2例、眼底动脉栓塞1例、视神经损伤8例、眼外肌损伤3例、泪道损伤1例.纸样板损伤、眶内感染、泪道损伤获得痊愈,视神经损伤1例视力恢复正常,另外7例无改善;眼外肌损伤患者术后复视症状改善,眶内出血、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视力丧失无改善.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术前充分的准备、熟悉鼻眼相关解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风险,鼻内镜鼻寞手术导致的失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作者:侯伟坚;文卫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白介素17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白介素17(IL,17)表达变化,研究IL-17在VMC和DCM中的表达.方法 100只雄性4周龄BALB/c小鼠分为VMC组(80只)和对照组(20只).以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建立VMC模型,RT-PCR法检测各时期小鼠脾细胞IL-17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室肌组织IL-17蛋白表达.另选择30例DCM患者(DCM组),26例非DCM心脏病患者(非DCM组)及20例正常人(NC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液中IL-17含量,并用RT-PCR法测定PBMC的IL-17 mRNA表达.结果 VMC小鼠脾细胞IL-17 mRNA在2周时无表达,4周后有表达,4及6周时表达均明显高于8周(P<0.01),VMC小鼠在2周时心室肌组织无IL-17蛋白表达,4周时心室肌组织中IL-17蛋白表达高,6周至8周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DCM组、非DCM组和NC组的血浆、PBMC自发培养上清液IL-17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经植物抗血凝素(PHA)刺激培养后,DCM组PBMC培养上清液IL-17水平明显高于非DCM组和NC组(P<0.01).在DCM组、非DCM组和NC组直接提取及培养无刺激的PBMC中均无IL-17mRNA表达,经PHA刺激后DCM组PBMC中IL-17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DCM组和NC组(P<0.05).结论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IL-17表达明显增高,提示IL-17可能在VMC和DCM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松;黄炎兰;伍伟锋;李勇;唐少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检查评分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良恶性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评分方法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64例女性患者,年龄(44.5±13.7)岁,共检测到79个占位,高频探头检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数量、大小、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周边有无伪足、后方声衰减、内部回声均匀性、钙化、血流、腋窝有无异常淋巴结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总分10分.结果 良性占位组46例,年龄(41.4±12.4)岁,占位59个,数量(1.5±1.3)个/人,直径(55.0±19.2)Rim,得分(2.8±2.2)分;恶性占位组18例,年龄(52.4±14.1)岁,占位20个,数量(1.1±0.3)个/人,直径(19.8±8.3)mm,得分(7.3±1.7)分.两组间占位个数、大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年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腺占位的超声检查评分与占位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95(P<0.001).结论 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疾病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对判断占位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评分值愈高,占位恶性的可能性愈大.

    作者:刘红梅;吴凤林;程侠;叶长生;邓永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早期鼻咽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肿瘤组织~(18)F-FDG摄取的关系

    目的 研究早期鼻咽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组织~(18)F-FDG摄取的情况,并探讨早期鼻咽癌组织VEGF表达与~(18)F-FDG摄取的关系.方法 对40例I,II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检查,测定鼻咽原发灶肿瘤组织的~(18)F-FDG大摄取值和标准摄取值(SUV_(max)和SUV_(mean)),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患者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40例早期鼻咽癌组织的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9.45±1.87和6.04±1.09,T_1期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8.95±1.91和5.61±1.08,T_2期的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11.55±1.70和7.98±1.1,T_2期原发灶SUV_(max)和SUV_(mean)高于T_1期(t=4.46,P<0.001;t=6.763,P<0.001).非角化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9.74±1.82和6.82±1.23,非角化未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与SUV_(mean)分别为10.44±2.16和6.68±1.35,非角化分化型和非角化未分化型肿瘤原发灶SUV_(max)和SUV_(mean)无差别(t=1.230,P>0.05;t=0.346,P>0.05).40例鼻明癌组织VEGF染色阳性细胞率为60.8%;鼻咽癌组织FDG摄取(SUV_(max))和VEGF表达的细胞阳性率相关(r=0.460,P=0.03).结论 早期鼻咽癌组织FDG摄取与肿瘤组织VEGF过度表达相关,其SUV值反映了鼻咽癌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乏氧的程度.

    作者:范义湘;石卫民;黎静;尹吉林;杨传红;高梅菊;吴继珍;刘青竹;李科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脂肪来源干细胞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在体外的免疫原性,以及ADSCs在家兔同种异体皮片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家兔淋巴细胞分别与自体和异体ADSCs混合培养48h后加入CCK-8试剂,并用酶标仪检测OD值;在家兔同种异体移植皮片下注射自体ADSCs,观察移植皮片的坏死时间,并于术后第7日切取移植皮片的周边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家兔淋巴细胞与自体、异体ADSCs混合培养后用酶标仪检测OD值分别为(1.527±0.402)和(1.615±0.351),两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兔同种异体移植皮片下注射ADSCs的移植皮片的坏死时间为(7.170±1.472)d,未注射ADSCs的对照组移植皮片的坏死时间为(5.830±1.169)d,两组皮片坏死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日组织学观察见实验组皮下浸润的炎症细胞较少,皮下组织结构完整、清晰;对照组皮下浸润的炎症细胞较多.结论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外的免疫原性低,对家兔同种异体皮片移植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韩铮;姜平;高建华;鲁峰;付冰川;陈晓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活性氧清除剂保护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损伤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损伤.方法 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min把NAC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结果 600 μmol/L CoCl_2明显地降低细胞存活率.在CoCl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500~2000μmol/L NAC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Cl_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2000/μmol/LNAC能明显地对抗CoCl_2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使H9c2心肌细胞内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地对抗CoCl_2对MMP的抑制作用.结论 NAC能显著地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与其降低GSSG/(GSSG+GSH)的比值及ROS水平,改善MMP等机制有关.

    作者:魏水生;廖新学;杨春涛;蔺际;杨战利;兰爱平;黄雪;王礼春;陈培熹;冯鉴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糖耐量低减人群饮食营养及运动干预与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饮食控制对中老年糖耐量低减(IGT)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46例中老年糖耐量低减(IGT)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饮食干预,并在饮食干预前后测定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糖耐量低减(IGT)者丙二醛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17±1.50与0.29±0.33;(P<0.01)差异有显著性;总抗氧化能力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55±1.14与18.41±.8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饮食干预能有效降低IGT者丙二醛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

    作者:黄俭;冯雪莲;吴凤兰;张明珠;黄铭钧;陈小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于FDK框架的锥形束Pseudo-LT优质重建

    目前 医用CT已由二维扇形束扫描模式成功演变至三维锥形束扫描模式.本文作者从经典的FDK算法框架出发,结合Noo等人提出的二维扇形束超短扫描重建算法,并在本文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二维Lambdatomography(LT)算法与FDK型算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锥形束Pseudo-LT算法,新算法在回避了成像公式中有关PI线计算的同时,还将关于投影数据的微分运算进行回避,较基于PI线的LT重建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和重建质量.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黄静;马建华;陈凌剑;毕一鸣;陈武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灵杆菌多糖抗肿瘤及抗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灵杆菌多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抗免疫抑制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荷S-180实体瘤模型,以及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观察腹腔注射灵杆菌多糖对肿瘤生长、免疫器官指数、外周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荷S-180实体瘤小鼠连续8 d腹腔注射灵杆菌多糖40 U/kg对肿瘤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并显著地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但对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灵杆菌多糖腹腔注射连续7 d,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脾指数的降低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对正常小鼠的各指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结论 灵杆菌多糖对对荷瘤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有抑制肿瘤生长.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余传林;朱正光;雷林生;常花蕾;高慧灵;陈娜娜;阳先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毛囊细胞移植法诱导毛囊的初步研究

    目的 构建一个可靠有效的移植毛囊细胞诱导毛发发育的模型,以治疗脱发.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成人头皮标本,联用显微分离与免疫磁珠法获得人毛囊干细胞;消化法获得毛乳头细胞.培养后混合植入裸鼠皮下,观察毛囊形成情况.结果 在裸鼠的皮肤切片中可以看到较为完整的毛囊结构形成.结论 毛囊细胞移植法可以在体内诱导出毛囊样结构,为将来治疗脱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谭挺;胡志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