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檗红碱毒性的初步研究

杨勇;张保顺;李学刚

关键词:小檗红碱, 急性毒性, 肾脏毒性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中药成分小檗红碱的体内毒性及毒性损害特点.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小檗红碱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进一步确证小檗红碱的内脏毒性,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小檗红碱100mg/kg单剂量连续灌胃3周,观察小檗红碱对实验大鼠的内脏毒性.结果 小檗红碱的LD_(50)值为154.2mg/kg.远大于盐酸小檗碱(763.5mg/kg);小檗红碱100mg/kg单剂量3周连续灌胃后,实验大鼠均出现肾脏病变甚至死亡.结论 小檗红碱毒性大大高于小檗碱,具有很强的肾脏毒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D Horizon、TSRH内固定对成人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庄勤林;朱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后免疫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联合肿瘤问质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照组(A组)20例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20例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单向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A、B组手术后1周CD3、CD4及CD4/CD8升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除CD8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A组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除C3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TACE治疗肝癌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联合瘤内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注射肿瘤间质治疗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全毅;刘建刚;蔡悦成;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雷帕霉素转换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抑制剂转换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 转换后4个月肾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5).转换后3个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控制范围内.结论 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NI相关性肾功能不全时,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作者:余思;何晓顺;马毅;胡安斌;巫林伟;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AAV介导hBDNF基因转染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F(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 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μl 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结果 模型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及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 rAAV-BDNF基因转染通过增加视网膜内源性BDNF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玻璃体注射是rAAV-BDNF转染视网膜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建明;孙乃学;惠娜;范雅稚;冯海晓;赵世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意义

    目的 检测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和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探讨急性白血病贫血发生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急性白血病59例的血清EPO水平,包括伴中重度贫血患者44例(12例初治患者,13例完全缓解伴贫血患者,19例骨髓抑制期患者)和15例完全缓解非贫血患者.另测定中重度缺铁性贫血15例及12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的EPO水平.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EPO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和缺铁性贫血组(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组、完全缓解伴贫血组之间EP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缓解贫血组EPO水平高于完全缓解非贫血组(P<0.05),后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697和-0.970,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中重度贫血急性白血病患者EPO与Hb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白血病患者EPO合成机制完整,EPO水平除与Hb水平和缺氧有关外,主要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相关,骨髓红系造血缺陷是产生贫血主要原因.

    作者:苏娜;柳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观察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 消风散可明显抑制由卵白蛋白致敏的大鼠同种PCA反应,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P<0.05).结论 消风散具有显著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作者:温炬;陈宝田;李慧;林中方;阮一民;马静;冯洁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神经内镜辅助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和评估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病理证实为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6例进行化疗.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每21 d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部分缓解率为47.2%,总有效率55.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王健;韩娜;王海莉;张中冕;樊青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创伤早期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病人早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变化与创伤严重度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探讨创伤后两者及两者比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诊就诊的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5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 h 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病人早期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含量.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其中合并颅脑损伤病人按GCS评分分组.并与15例上E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各分组间比较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雌二醇/睾酮变化.结果 多发创伤病人早期.创伤越重,睾酮值降低越明显.雌二醇值升高.严重创伤组(ISS>25分)睾酮、雌二醇、雌二醇/睾酮值与其他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合并颅脑损伤组按GCS评分分组:5≥GCS≥3组、8≥GCS>5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以及雌二醇/睾酮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武钢;王赞智;王阳;符娟;许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的8例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8例有诊断疑难的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进行临床病史采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共同特点是:(1)多发于年轻人,青年女性多见;(2)病人常先有发热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3)病变城多灶性.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浆样T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核碎片.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染色:病变区增牛组织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CD45RO阳性.结论 病变呈多灶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种形态细胞的增生及散在的细胞间核碎片等组织学特点及对本病病史的详细了解,是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王蔚;陈晓东;陈炳旭;张伟;陈敬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大鼠供肝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供肝的应用,并探讨老年大鼠肝移植供体年龄限制.方法 采用肝动脉重建二袖套原位肝移植技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均为雄性Wistar大鼠,受体鼠龄均为5月,根据供体鼠龄分组,A~E组供体鼠龄分别为5、17、20、23、26月,每组12例.检测术后第1、3、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术后3月存活率.结果 B、C和D组肝移植术后第1天和第3天ALT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7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恢复延迟,肝功能于术后第7天趋于稳定.老年大鼠移植肝植入前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轻度肝纤维化,老年大鼠肝细胞数目减少,脂褐素数量增加.E组术后ALT增高(P<0.05),肝功能损伤不可恢复,3月存活率为0.结论 供体年龄是影响老年供肝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鼠龄低于23月的老年大鼠移植肝可恢复功能.

    作者:许赤;易慧敏;傅斌生;李华;张彤;陈规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我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的研究现状.方法 利用统计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764篇PACS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ACS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稳定3个阶段;地区发文分布不均衡:高产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少,作者合作意识强,机构合作待加强;PACS研究核心期刊已经形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欠缺.结论 我国PACS研究与开发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当务之急是加强HIS、DICOM、网格技术在PACS中的应用研究.加强PACS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为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进程,实现远程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草贤;郭文明;周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前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SynFrame拉钩系统进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重建的30例病例.并与同期30例行传统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6.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接近.微创小切口组未出现与手术人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借助Synframe微创拉钩系统.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胸腰椎脊柱重建是安全的,可以较小的创伤取得与常规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轻微.

    作者:肖丹;詹世强;柯雨洪;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

    目的 对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探讨疑难病例读片重点与难点;并与10年前的读片资料比较.方法 对2004年9月~2008年7月广东省疑难病例在网上有详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选择病例共219例,肿瘤性病例207例(207/219,94.6%),非肿瘤性病例12例(12,219,5.4%).在肿瘤性病例中,仍以间叶组织来源(68/207,32.9%)、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9/207,14.0%)、神经组织肿瘤(20/207,9.7%)为重点,但不容忽视卵巢来源的肿瘤;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应注意代谢性疾病的出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79.4%,81/102),且逐年提高.结论 间叶组织、淋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仍是读片的重点及难点;读片会符合诊断率的提高与新技术的应用和免疫组化的广泛推广及每月定期举行的疑难病例读片密切相关.

    作者:周洁;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性激素与中成药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成本效用分析

    目的 评价倍美力和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 将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倍美力组(0.3 mg/d与0.6mg/d交替使用,n=29)和坤泰组(4g/d,n=28),疗程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评价绝经期生存质量,并采用等级尺度法提取效用值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各组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1年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坤泰起效晚于倍美力;倍美力组和坤泰组的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分别为13581.45元/年和25105.12元/年.增量成本效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坤泰组的花费高于倍美力组.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低剂量倍美力和中成药坤泰均可有效改善绝经早期的绝经后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但1年内服用坤泰成本较高.

    作者:周玲玲;许良智;刘宏伟;张静;刘颖;刘晓芳;唐柳林;庄静;刘小先;乔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ET在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评价:与CT/MRI和临床触诊的对比

    目的 评价PET显像与CT/MRI和临床触诊比较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舌癌患者在术前两周分别进行FDG PET与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淋巴结状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PET在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上比CT/MRJ和临床触诊分别高11.1%(83.3%vs 72.2%,P=0.423)和16.6%(83.3%vs 66.7%,P=0.248);特异性比CT/MRI和临床触诊分别高5%(80%vs 75%,P=0.703)和15%(80%vs 65%,P=0.288).PET、CT/MRI和临床触诊的准确率分别是81.6%,73.7%和65.8%.结论 PET在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方面略好于CT/MRI和临床触诊.虽然结果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我们仍认为PET作为舌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一种辅助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侯庆仪;王启朋;江穗;冯航;郑卫平;肖汉耿;常秀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APP、Fis1、KLRF1和PDCD7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裂殖1同源物(Fis1)、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F成员1(KLRF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7(PDCD7)m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抽取34例AML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基因mRNA表达水 平,采用2-~(△Cr)公式计算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AML患者组PDCD7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2.213,P=0.027).除M1(1例)、M2a(2例)外的AML各亚型基因表达同对照组比较,APPmRNA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M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Z=-2.197,P=0.028),而在M4b和M5b中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Z=-2.368,P=0.018).APP mRNA在AML亚型间表达有差异,M2显著高于M4和M5(Z=-2.430,P=0.015;Z=-3.175,P=0.001).结论 AML患者高表达PDCD7基因,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低表达APP基因.

    作者:王巍;孟凡义;黄走方;李利;蔡艳霞;孙启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对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合作用的影响

    目的 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 拟行左侧削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有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_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_2、PO_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_2~T_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_2、P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作者:叶靖;古妙宁;张朝群;蔡开灿;蔡瑞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靶向hTER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其对人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构建靶向端粒酶hTERT基因mRNA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探讨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端粒酶hTERT基因特异性shRNA干扰序列,重组pSuper-retro-puro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转染组),设立正常培养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阴性对照组)和pSuper-retro-puro质粒转染的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空白对照组).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MTT实验及琼脂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等.结果 成功构建pSuper-retro-puro-TERT RNAi#1、#2 质粒并转染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转染后细胞端粒酶活性较转染前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显示.MCF-7及MDA-MB231转染组细胞增殖活性较阴性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表明MCF-7和MDA-MB231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RNAi技术特异性干扰hTERT基因mRNA表达可显著下调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可导致细胞增殖能力的减弱.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祥厦;姚陈;张辉;王三明;王深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50例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 对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填写Kupperman Index量表(K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50例社区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未绝经妇女WHOQOL-BREF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已绝经妇女(P<0.05);KI<15分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六个方面得分多于KI≥15分组(P<0.05).结论 随着更年期症状的加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况更加恶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更年期妇女身体症状,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梅;王小云;黄月婵;陈秀廉;邬素珍;朱东方;庞俏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